中國文物流失是在鴉片戰爭後隨著列強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國後開始的。1860年10月18日,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是中國文物史上最大的劫難。圓明園自康熙以來歷代帝王庋藏的純金、鍍銀、玉雕、銅鑄佛像達10萬尊以上。法國文豪雨果說過:“即使把我國所有聖母院的全部寶物加在壹起,也不能同這個規模宏大而富麗堂皇的東方博物館媲美。”但是,這座藝術寶庫被徹底洗劫壹空,大量稀世之寶,包括《永樂大典》和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最早募本等都散失殆盡。
目前,在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總數多達2.3萬余件,珍品如山。其中我國古畫有數百件之多。被八國聯軍從圓明園掠走的《永樂大典》、《女史箴圖》、中國波羅蜜佛經最早版本和“考察隊”竊取的敦煌畫卷就收藏於此。這裏的中國館是1990年香港商人何鴻卿爵士捐助200萬英鎊(約2700多萬人民幣)改建的,改建的目的是便於對文物進行保護和展覽。大英博物館壹向被認作是在中國之外藏有最多最好的中國文物的博物館。事實上,大英博物館某些類別的收藏還要優於中國,例如敦煌畫卷與經卷(經卷現已隨大英圖書館壹起搬出)。
大英博物館的文物除少數為愛好者捐贈外,絕大部分為大英帝國全盛時期大肆掠奪而來。近年許多國家紛紛向英國政府交涉,希望能夠取回屬於他們的展品。希臘為爭取古代巴特農神廟埃爾金大理石雕的歸還,至今仍在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
流失到日本的中國文物數量也非常大,且品種豐富。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館幾乎都收藏有中國文物,數量大概在數十萬件。法國楓丹白露宮中的中國館收藏了中國歷代名畫、金玉首飾、瓷器、香爐、編鐘、寶石和金銀器等3萬多件。巴黎盧浮宮國立博物館分館——吉美博物館藏品的壹半以上都是中國文物,達3萬多件。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是以收藏中國文物為主的博物館。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於新石器時代,迄於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為世界上收藏中國玉器最豐富的博物館。青銅器部約有800件。
就地方誌和古籍而言,美國最多,美國國會圖書館就有4000多種地方誌;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種,家譜2000多種。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國家,在我國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萬片。就敦煌寶藏而言,而今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占3成,藏於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藏於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洲民族研究所1.2萬件。
面對如此多的中國古代藝術瑰寶,我們在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傑出創造力感到自豪的同時,也為如此眾多的無價之寶流落海外而感到痛惜和慚愧。
文物走私猖獗
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非法文物交易價格不斷攀升,僅次於毒品和軍火走私的巨額利潤,導致全球性文物犯罪活動日益猖獗。據國家文物局提供的資料,河南、山西、陜西等文物大省,群眾性的盜墓挖墳以及販賣文物之風屢禁不絕,甚至在壹些地方形成行業。青海某地在短短幾個月時間被毀古墓1000余座,5000多件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珍品被哄搶壹空。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年發生在全國各地的盜挖古墓案有10萬余起,被毀古墓20余萬座。在英國倒賣中國文物的犯罪嫌疑人住宅裏,掛著壹張中國地圖,壹些重要的考古發現地點被標註出來,形同“作戰地圖”。這些唯利是圖的文物販子們是中國文物流離失所的源頭,也是屢禁不止的文物犯罪的禍首。據海關總署統計,1991~2000年,全國海關緝獲走私文物10多萬件。1997年5月,天津海關查獲壹起用集裝箱偷運文物案,集裝箱內***有文物5000余件。2003年8月,深圳海關對外宣布,該關成功破獲壹起走私國家珍貴古生物化石的走私團夥,截獲國家壹級文物等國家限制出口文物***計2165件。這壹案件是建國以來海關系統查獲的最大壹宗古生物走私案件。這批走私化石數量之多,級別之高,品種之全,國內罕見。
因管理不善或監守自盜而造成的文物流失,已成為中國文物走私市場僅次於古墓盜掘的第二大來源。2003年6月18日,在因坐擁避暑山莊而久負盛名的河北承德,***有158件文物被從門禁森嚴的文物倉庫中盜出,其中數件為堪稱中國國寶的國家壹級保護文物,其余為國家二級或三級保護文物。案件所涉文物數量多,品級高,業內人士認為,這很可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文博界第壹大案。2003年10月9日,江西省景德鎮陶瓷歷史博物館管理文物的辦公室副主任陳迪寬,因涉嫌貪汙文物被當地檢察機關逮捕,之後又有兩名工作人員被刑事拘留。這個館5000多件文物不翼而飛,也沒有報案,主管部門也未作深究。2003年11月27日晚,央視《焦點訪談》“訪談”了江西省景德鎮陶瓷歷史博物館,壹個經營了近20年的博物館連壹個完整的賬目都拿不出來,出現文物大量流失的情況也就不足為奇了。在此之前,也報道過故宮字號文物被盜流失的事,流失的原因也是難敵“家賊”。
長期以來,資金和人手不足是中國文物博物館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中國客流量最大的上海博物館,每年2000萬元的門票收入仍不足以使其自足。有的博物館則因為新文物的出土,不得不在既無人員補充又無資金註入的情況下,背上看守墓葬的沈重負擔。近幾年來,全國諸如周口店遺址這樣的國寶級文化遺產,由於缺乏維護、保護資金,都紛紛陷入了困境。文物保護經費的巨大缺口在全國已是壹個普遍現象。目前國內許多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都多少有些收入,有的單位如秦俑博物館等的門票收入都過億元。這些收入大部分上繳當地政府,上繳的部分返還給文物部門很困難,實際上很難做到專款專用。
海底“沈寶”“守業”難
2004年3月1日,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市的佳士得公司拍賣大廳,有1700余件精美的中國瓷器被同時拍賣。這些產自明朝萬歷年間的漳州瓷器是越南漁民幾年前在南海的壹艘中國古沈船上發現的。如此大量的中國海底文物在境外被批量拍賣已經不是頭壹遭。中國南海的古沈船應該超過2000艘。由於船的裝載量大,因此在文物市場上形成了“壹艘船十個墓”的說法。通常壹艘普通中型商船就能裝載10萬件以上的瓷器。
關於海底沈寶的歸屬問題,根據國家文物局制訂的《中華人民***和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對於遺存於中國領海內以及依照中國法律由中國管轄的其他海域內的文物,無論其起源於中國或起源於外國,均屬中國所有。為了獲得中國文物並逃過法律制裁,海上盜寶者們使出了各種招數。比如探寶者在獲得菲律賓國家博物館的許可證後就可進行海底打撈工作,只須按協議與其***同分享打撈上來的寶物即可。但是有些探寶者利用這些國家的許可證作幌子秘密在中國海域進行打撈。外國盜寶者們將其打撈沈船的經緯度作為最高機密,從不對外公布,使外界無法找到其違法的證據。國際公約中有“無人認領的沈船允許拍賣”的規定,於是他們鉆國際法的空子,將從中國海域打撈上來的文物藏匿壹段時間,等過了法律規定的確認期限,再將其堂而皇之地送往拍賣行拍賣。
由於受到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制約,中國目前還無法對南海海域的中國沈船進行保護性打撈。盡管沈船數量很多,但是由於分布在浩瀚的大洋中,水下打撈無異於壹場巨額賭博。打撈壹艘比較深的沈船動輒需要幾千萬元。中國曾經組織過壹次對壹艘日本近代沈船“阿波丸”的大規模打撈工程,結果前期開支預算就高達1?2億元。
海底沈船的真正價值並不在於其裝載的文物值錢與否,人文價值才是最重要的。近年來,中國海底文物嚴重流失的現象已經引起了中國有關部門的註意,目前中國正在著手修訂《中華人民***和國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遏制這壹現象。
文物回歸不惜血本
我國的綜合實力與日俱增,人民生活開始步入小康,許多流失海外的珍貴文物陸續回歸。這原本是自己的東西,拿回來卻花了大量血本。2003年9月,香港信德集團董事局主席何鴻斥資700萬元,以物業發展項目名義,購入圓明園乾隆禦制鏨花銅豬首並將其贈送保利藝術博物館。2003年4月,引起海內外廣泛關註的書法國寶《淳化閣帖》最善本四卷被上海博物館以450萬美元從美國收藏家手中購回。據說這還是占了大便宜,此前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比利時的博物館、日本的藏家以及中國的壹些拍賣行等都想要這壹閣帖,出價均不低於這個數,日本人開的價是1100萬美元。這四卷《淳化閣帖》在上個世紀40年代曾經在上海出現過,後來就流出國門。20世紀80年代,在香港的壹次藝術品拍賣會上,為美籍猶太人安思遠以30萬美元拍下。
2002年12月6日,散軼多年的北宋大書法家米芾的行書《研山銘》被中貿聖佳國際拍賣有限公司從海外征集回國。國家文物局依據文物保護法有關規定,指定《研山銘》采取定向拍賣方式,在12月6日拍賣會上,中國文物信息咨詢中心依法參加競買,最終以2999萬元購回《研山銘》,並由該中心代接代管,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存放保護。這是國家設立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專項經費後收購的第壹件珍品。故宮近幾年在文物拍賣市場已經展示好幾次大手筆了:1800萬元收購張先《十詠圖》、400多萬元收購清石濤《高呼與可圖卷》、600余萬元收購沈周的《仿黃公望富春山居圖》、2200萬元收購《出師頌》。
近年來,國內各大拍賣公司的拍品中有30%左右為海外回流品。看到國人為購回國寶而奔忙不止,並且時有所獲,我們在慶幸之余,卻怎麽也高興不起來。如果按照這些價格,數以千萬計的大量流失文物,今後又將如何收回。壹件件以巨款贖購根本就不現實。正因為經費短缺問題,不少國寶我們眼睜睜看著讓人家買走,我們出不起那麽大的價錢。2003年7月12日,康熙禦用傳世玉璽被海外神秘人士以600萬元拍去。華辰公司在征集2003年春拍物品時,從壹位海外收藏家手中征集到了這件國寶。這枚玉璽被稱為“康熙禦筆之寶”,僅印面就有9?5厘米見方,是康熙年號玉璽中尺寸、體積最大的壹枚,在當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遺失海外。康熙***有120方印章,大部分在這次國難中流失。玉璽這種文物本身所具有的綜合收藏價值不同於壹般文物,它擁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政治價值、學術價值以及藝術價值。
從2002年開始,國家財政第壹次設立了“國家文物征集專項經費”,壹般安排5000萬元。只能有所選擇,“買回壹件算壹件”,以“填補文物空白”為要。大部分只能眼睜睜看著被人家買走。乾隆的《大閱圖》有三件,第壹件在故宮。前些時候第二件拿出來拍賣,故宮曾想以500萬元收購,但人家的底價已是800萬元,最後拍到了2000多萬元。《康熙南巡圖》壹***12卷,故宮有幾卷,賣方的開價高也沒有買。宋徽宗的《寫生珍禽圖》,故宮的心理價位是1000萬元,當叫到2300萬元的時候,都不敢舉手了,只好看著國外買家拿下了,後來進了美國的博物館,估計永遠不會再出來了。
立法保護有待加強
對非法出境的文物,世界各國少有重金贖回的先例。普遍的做法是依據法律和道義的原則,鍥而不舍地竭力追索。為了維護國家的主權和民族的尊嚴,甚至不惜采用強硬的外交手段。2003年6月17日,美國向中國歸還了6件走私文物,這是中國通過法律程序追索文物取得的壹項成果。2000年3月,我國墓葬文物武士浮雕像出現在紐約克裏斯蒂拍賣行,在中美兩國有關部門的***同努力下成功阻止拍賣,最終得以按照司法程序將這件文物沒收為國家財產,並無償歸還給中國政府。武士浮雕像的勝利追索,開創了中美兩國政府***同合作,打擊非法出口文化財產,返還被盜文物的先河。追尋文物還有壹個重要途徑就是依靠國際刑警組織,協助各國追回被盜文物。我們現在追尋文物的主要法理依據是《國際流失文物返還公約》。但有壹個問題存在,返還文物至公約生效以後實行,不溯及以往。當然,國際公約也沒有肯定以前的非法流失文物的合法性。
被帝國主義列強掠奪的文物無償返回祖國,是中國政府面臨的艱巨任務,也是中國人民的殷切企盼。國寶回歸的前提是必須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按照國際公約,於情於理,無可辯駁的是屬於中國人民的財富。若“不惜重金”贖回,確有損於中國人民的顏面和自尊,有傷中華人民***和國的國格。但2002年12月9日,大英博物館、巴黎盧浮宮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18家歐美博物館聯合發表《關於環球博物館的重要性和價值的聲明》,表示反對將藝術品,包括帝國主義侵略戰爭中依靠掠奪等非正當手段獲取的文物藝術品歸還給原屬國。這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相抵觸。按照規定,任何因戰爭原因而被掠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該歸還,沒有任何時間限制。這裏所說的“沒有任何時間限制”,就是不論戰爭何時發生,可以在任何時候提出歸還要求。中國政府多次聲明,決不放棄追索被盜和非法出口的文物。
為了打擊文物走私,中國對文物出境實行許可證制度。這是國際上普遍實行的壹種文物出境管理制度,未經我國文物出境鑒定機構審核許可,以任何方式攜運文物出境都是非法的,是走私文物出境,都要受到法律追究。我國在禁止非法發掘、禁止文物的非法交易和嚴厲打擊文物走私方面也作出了壹系列明確的規定。這些規定如果能得到嚴格執行,文化遺產受破壞的情況就會有很大的改變。針對國際文物走私猖獗的現象,亞歐壹些文化官員呼籲制訂壹部國際公約,打擊文物走私,防止文化遺產流失。目前許多國家都有針對文物走私而制訂的相關法律規定,但國際社會需要壹部更為詳盡可行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以確保人們不會掠奪其他國家的文化遺產,同時保證被掠奪的文化遺產能返還給其原屬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