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窗幽記(陸紹珩版)
(明)陸紹珩著(漢族,松陵(蘇州吳江)人,約1624年前後在世):生平不詳。字湘客,松陵(蘇州吳江)人,號稱唐代隱逸詩人陸龜蒙(號天隨子)之後。自序言:“每遇嘉言格論,麗詞醒語,不問古今,隨手輒記。卷從部分,趣緣旨合,用澆胸中塊壘,壹掃世態俗情,致取自娛,積而成帙”。
《小窗幽記》 ,壹名《醉古堂劍掃》,成書於近四百年前。作者[明]陸紹珩。明代天啟年間,江南才子陸紹珩流落北京。他目睹世態俗情,胸中塊壘頓生。在讀書之余,陸紹珩從五十余部經史子集中,擷取精妙辭句,分成十二卷,集結成書,用以自娛。它與《菜根譚》、《圍爐夜話》並稱為修身養性的三大奇書,從問世以來壹直備受推崇,對於讀者感悟中國文化、修養心性都有不小助益。全書分醒、情、峭、靈、素、景、韻、奇、綺、豪、法、倩十二卷,正合人生十二味。
此番全新版本《小窗幽記》,以日本嘉永六年星文堂《醉古堂劍掃》為底本。疑難處輔校以國家圖書館所藏天啟年間《醉古堂劍掃》七卷殘本、乾隆三十五年《小窗幽記》十二卷刊本。
《醉古堂劍掃》在明末天啟4年(1624年)刊行,為明代江南才子陸紹珩從五十余部經史子集中擷取精妙辭句,集結而成。目前發現的最早版本是天啟年間的四色套印本,根據了陸紹珩自序、凡例等情況可知這是初版本,國家圖書館善本部藏有殘本七卷( 全書十二卷) 。國家圖書館普通古籍部還藏有日本嘉永6年、明治41年的刻本3種,嘉永本有周作人1932 年的題記,說明此書購於日本並且指出此書在日本很流行,“與《菜根譚》同為人所愛誦”。
《小窗幽記》目前看到的最早版本刻於乾隆35年(1770年),然而卻與陸紹珩纂輯的《醉古堂劍掃》的卷名設置及內容基本無二,前者只對後者進行少量改造:刪掉重復條目;更改條目順序;改動個別字句;合並或分開條目。
曹鐵圈、郭孟良主編的《中華修身處世經典》首先提出質疑。在該書下冊《全本小窗幽記序》中,作者經過初步考證,得出了所謂陳繼儒《小窗幽記》實為陸紹珩《醉古堂劍掃》的結論。而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小窗幽記》註譯者清風先生進壹步考定,《小窗幽記》是清人偽托陳繼儒名字出的偽書。
北京語言大學學者成敏曾在《中國文化研究》中刊文指出,“《醉古堂劍掃》是明代陸紹珩編選的壹部清言小品集,而《小窗幽記》則是乾隆年間刊印,署名陳繼儒的清言小品集,兩書名字不同,刊刻年代相異,內容卻基本相同。通過對這兩部書的版本、內容進行分析比較,可以判斷《小窗幽記》實為清代書商借陳繼儒之名而將《醉古堂劍掃》改頭換面而成。”
進入清代後,以教導溫良做人、謹慎處世的作品漸多,書商將富含不平之氣的“劍掃”,更名為“幽記”。而陳繼儒是晚明山人墨客的領袖人物,其詩文,尤其是清言類小品在明末清初影響甚大。書商找來陳繼儒的名號,借以保駕護航,從而後世人多分不清二者關系,名不見經傳的陸紹珩更是鮮為人知。乾隆35年版《小窗幽記》作序者陳本敬贊其文字,“泄天地之秘笈,擷經史之菁華,語帶煙霞,韻諧金石……所謂端莊雜流漓,爾雅兼溫文,有美斯臻,無奇不備。”
2.小窗幽記(陳繼儒版)
《小窗幽記》是199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陳繼儒。另有新版《小窗幽記》(陸紹珩纂輯)。全書始於醒,終於倩,雖混跡塵中,卻高視物外;在對淋漓世風的批判中,透露出哲人式的冷雋,其格言玲瓏剔透,短小精美,促人警省,益人心智。它自問世以來,不脛而走,壹再為讀者所關註,其蘊藏的文化魅力,正越來越為廣大讀者所認識。
全書***分為12卷:卷壹 集醒 卷二 集情 卷三 集峭 卷四 集靈 卷五 集素 卷六 集景 卷七集韻卷八 集奇 卷九 集綺 卷十 集豪 卷十壹 集法 卷十二 集倩 。
明人陳繼儒撰。陳繼儒(1558~1639),明代文學家、書畫家。字仲醇,號眉公、麋公。華亭(今上海松江)人。諸生,年二十九,隱居小昆山,後居東佘山,杜門著述,工詩善文,書法蘇、米,兼能繪事,屢奉詔征用,皆以疾辭。擅墨梅、山水,畫梅多冊頁小幅,自然隨意,意態蕭疏。論畫倡導文人畫,持南北宗論,重視畫家的修養,贊同書畫同源。有《梅花冊》、《雲山卷》等傳世。著有《陳眉公全集》、《小窗幽記》、《吳葛將軍墓碑》、《妮古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