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則虞案:楊本缺。此章與孟子對梁惠王之言合。孟子曰「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為民父母也!」又雲:「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漢書王吉傳雲:「今民大饑而死,死又不葬,為犬豬所食;而廄馬食粟,苦其太肥。王者受命於天,為民父母,用意若是乎?」亦同此義。
〔二〕孫星衍雲:「爾雅釋天:「淫謂之霖。」左傳:「凡雨自三日已往為霖。」」
〔三〕孫星衍雲:「姓柏名遽。」◎於鬯雲:「案此「命柏」與下文「令柏」同。下文雲:「令柏巡氓家室不能禦者予之金,」俞蔭甫太史諸子平議以柏為官名,與「伯」通,引管子輕重丁篇「左右伯」,謂此伯即左右伯也。又雲:「其職即古之常伯,」「古之常伯猶漢之侍中,乃近臣也。」「發金與民,出自內府之藏,故使近臣將命焉。」然則此「命柏」亦即此「柏」矣,致能歌者而命近臣,於事尤為切合。遽乃急遽之意,小戴儒行記陸釋雲:「遽,急也。」彼鄭註雲:「遽,猶卒也。」國語晉語韋昭解雲:「遽,疾也。」「卒」「疾」亦並即「急」義。孫星衍音義以柏遽為姓名,蓋非。」◎則虞案:黃本作「伯遽」。
〔四〕則虞案:大夫稱家,家粟者,大夫祿田之粟。
〔五〕孫星衍雲:「任器,任用之器,可以負載。」◎則虞案:周禮牛人:「以載公任器,」註:「任,猶用也。」司隸「為百官積任器」,鄭司農雲:「百官所當任持之器物,此官主為積聚之也。」玄謂:「任,猶用也,」賈疏雲:「用器,除兵器之外,所有家具之器,皆是用器也。先鄭、康成說有不同。」以此文推之,晏子「致任器於陌」者,接上句分粟而來,則任器者為擔持之器,使得粟者擔荷而歸。下雲「粟米盡於氓,任器存於陌」,粟盡而器存者,是得粟者載持以歸,巳反其任器,故粟盡而器存;茍任器為日用家具之器,晏子出以賑民,胡為乎復存於陌耶?是「任器」之釋,當以先鄭為是。知經失者在諸子,晏子之書,涉及禮制名物者固不少。
〔六〕則虞案:徒行者,以車馬皆能載持,已致之於陌,故徒行。
〔七〕則虞案:各本「十」上脫「霖雨」二字,王念孫據上文補,指海本亦據王說增。
〔八〕孫星衍雲:「懷寶,言富家也。」◎王念孫雲「自此句以下,皆言百姓饑寒困苦之事,若雲富家鄉有數十,則與下文不類矣。下文說賑恤之事雲:「懷寶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謂以金散給之也(孫雲言富民出金也,尤非)。若是富家,則無庸賑恤矣。予謂「懷寶」當為「壞室」,「壞室」與「饑氓」對文,下文雲「室不能禦者予之金」,是其證也。「懷」與「壞」字相似,俗書「寶」字作「●」,與「室」亦相似,故「壞室」誤為「懷●」。後人不達,又改「●」為「寶」耳。」◎則虞案:洪頤烜讀書叢錄說同。指海本據改作「壞室」。
〔九〕孫星衍雲:「當為「糠」。」◎則虞案:本字為「康」,說文:「谷皮也。」
〔壹十〕孫星衍雲:「即「敝●」假音字。說文:「●,人不能行,」玉篇:「蹩躠,旋行貌」,「撤」又「徹」俗字。」◎則虞案「敝」為「蹩」之假借,「撤」即「●」字,見漢書賈誼傳註。
〔壹壹〕孫星衍雲:「說文:「恤,憂也,」壹本作「恤」。」
肉」。? 〔壹二〕孫星衍雲:「當為「厭」,玉篇:「饜,飽也,於艷切。」」◎則虞案:孟子:「猶芻豢之悅我口,」謂食芻之牛羊也。月令鄭註:「養牛羊曰芻,犬豕曰豢。」「狗饜芻豢」,言狗飽牛羊犬豕之肉,故下文言「
〔壹三〕盧文弨曰:「三保蓋阿保之流。」◎孫詒讓雲:「「三保」當作「三室」。考工記匠人:「內有九室,九嬪居之。」蓋天子六宮有九室,諸侯三宮則三室也。此篇「室」字多訛為「寶」(上文「懷寶鄉有數十」,洪頤烜讀書叢錄謂「懷寶」為「壞室」之訛是也),「寶」又訛為「保」,遂不可通耳。「保妾」亦「室妾」之訛。」
〔壹四〕俞樾雲:「「裏窮而無告」,義不可通。據下文雲:「民饑餓窮約而無告,」即承此文言之,則此文亦當作「窮約而無告」矣。「裏」字上疑當有「鄉」字,據上文雲:「懷寶鄉有數十,饑民裏有數家,」以鄉裏並言,是其證也。晏子原文蓋雲:「故鄉裏窮約而無告,無樂有上矣;饑餓而無告,無樂有君矣。」因脫「鄉」字「約」字,遂不可通耳。上文「懷寶」乃「壞室」之誤(說本王氏念孫),此所謂「窮約」者,即承上「壞室鄉有數十」而言;所謂「饑餓」者,即承上「饑氓裏有數家」而言。」
〔壹五〕孫星衍雲:「左傳「策名委質」,服虔註:「古者始仕必先書名於策,」「奉數之策」,謂持策以待書事也。「策」當為「策」,隸書多以「束」為「夾」。」◎劉師培校補雲:「「數」下疑有挩字,「數」與「計」同。」
〔壹六〕則虞案:「使上」之「使」字,疑在「民饑餓窮約而無告」句之上。劉師培以「百官之吏」,「之」為衍文,「吏」為「使」訛,屬下讀,非是。「百官之吏」者,即荀子不茍篇之「官人百吏」,「吏」非訛字。「淫湎」,黃本誤作「淫酒」。
〔壹七〕蘇時學爻山筆話(下簡出姓名)雲:「請身,謂乞身也。」
〔壹八〕則虞案:黃本「從」作「追」。
〔壹九〕孫星衍雲:「言兼程以進。」◎於鬯雲「「兼」蓋讀為「歉」,塗長而足力不足及之,故曰「歉於塗而不能逮」,下文因有趣駕之事。孫星衍音義謂兼程以進,非也。兼程以進,何以不能逮乎?或雲:當讀為「●」,說文雨部雲「●,久雨也」,與上文霖雨之說亦可合。」◎則虞案:孫於之說皆非。「兼」疑「溓」之假借,考工記輪人「雖有深泥,亦弗之溓也」,鄭司農雲:「「溓」讀為「黏」。」說文:「黏,相著也。」今霖雨十七日,泥塞於塗,黏著不易行,故曰「兼於塗而不能逮」。
〔二十〕孫星衍雲:「詩傳:「趣,趨也。」」◎盧文弨雲:「「趣」與「促」同。」◎則虞案:皆失之。「趣」通「取」,莊子齊物論「趣舍不同」,即「取舍不同」。釋名釋言語:「取,趣也,」是其證。此雲「令趣駕」者,上雲「晏子徒行見景公」,此雲「走而出」,亦必徒行。「公從之,兼於塗」,公亦徒行以從,為其不能逮,故命取駕。
〔二壹〕則虞案:疑有挩文。
〔二二〕孫星衍雲:「爾雅釋宮:「五達謂之康。」」
〔二三〕盧文弨雲:「「倍」與「背」同。」◎孫星衍雲:「「倍」讀如「負」。」◎則虞案:「援」者,助也。魯語:「夫為四鄰之援,」註:「所攀援以為助也。」
〔二四〕文廷式雲:「「約」當作「為」,草書形似而訛。」◎則虞案:此「約」字不當訓為約束。楚辭招魂註:「屈也。」此雲寡人固不足以屈夫子,其如社稷百姓何。
〔二五〕則虞案:「存」者,易系辭疏:「存,謂保其終也。」「幸存寡人」,謂幸保寡人。
〔二六〕則虞案:「請奉」,淩本作「請本」,誤。
〔二七〕孫星衍雲:「壹本作「塗」。「塗」「途」古字,「塗」俗字。」
〔二八〕孫星衍雲:「命稟,言給之稟也。下雲「柏」,則此或臣名。」◎俞樾雲:「孫說與前文義未合;後說稍近之,然亦非也。稟乃官名,即周官廩人也。「稟」「廩」古字通耳。使之巡行氓間,有乏食者周給之,正廩人之事。」◎蘇輿雲:「俞說非也。若是廩人,似不當但言「稟」(下雲「伯」,失同),疑當以臣名為是。」
〔二九〕則虞案:荀子天論註:「本,謂農桑也,」故布縷得言本。
〔三十〕孫星衍雲:「此字元刻本並作「期」。」◎則虞案:吳勉學本、淩本、活字本同。
〔三壹〕孫星衍雲:「薪橑,禦雨之具。」◎則虞案:誤。管子侈靡:「雕卵然後瀹之,雕橑然後爨之。」橑亦薪也,薪橑所以供炊爨,非禦雨之用。上言「無委積之氓」,「無委積」者,指無積薪者言;下言「以畢霖雨」者,言所與之薪足以畢久雨而及雨霽。
〔三二〕孫星衍雲:「柏即柏據。」◎俞樾雲:「按「柏」亦官名也,與上文「命稟」壹律,古「柏」與「伯」通,故漢書古今人表「伯與」作「柏譽」,「伯益」作「柏益」,「伯封」作「柏封」,「逢伯陵」作「逢柏陵」,是其證也。此「柏」字亦當作「伯」。管子輕重丁篇:「令謂左右伯沐塗樹之枝,」然則此所謂「伯」,即左右伯也,其職即古之常伯。周書立政篇曰:「王左右常伯常任,」文選藉田賦註引應劭漢官儀曰:「侍中,周成王常伯任。」是古之常伯,猶漢之侍中,乃近臣也。說文?部:「●,迮也,」引周書「常●常任,」●訓迮,有迫成之意,是此官名本當作「●」,「伯」「柏」並假字也。發金予民,出自內府之藏,故使近臣將命焉。」◎蘇輿雲:「「令」當作「命」,與上文壹律,「命」「令」形近而訛。「柏」,孫說是。」
〔三三〕則虞案:「不能禦」者,不能禦風雨也,「禦」下似挩二字。
〔三四〕則虞案:黃本上方校語雲:「「寡」當作「家」。」劉師培雲:「校語非。」
〔三五〕孫星衍雲:「畢後,謂後葬也。既予之金,將責其緩葬之罪。」◎王念孫雲:「「死」字與上下文義不相屬,蓋衍字也。「三日而畢」當絕句,此言巡氓者限三日而畢事,如有後期者,則以不用令之罪罪之也。下文雲「三日,吏告畢上,」是其證。孫以「畢後」連讀,雲:「畢後,謂後葬也,」蓋因上文「死」字而誤。」◎俞樾雲:「按「死三日而畢」五字為句,「死」當作「終」,字之誤也。古文「終」字或作「●」,廣雅釋詁曰:「●,竟也,」「●」與「●」相似,因致誤耳。「巡求氓寡用財乏者,終三日而畢」,若過三日,是不用令,將治以罪,故曰「後者若不用令之罪」。下文雲「三日,吏告畢上」,是適如其期,無敢後也。」◎黃以周雲:「孫王二說皆未是。「巡」即上「命稟巡」「命柏巡」之「巡」,「求氓寡」與「用財乏」對文,「死」句絕,言有隱匿其數,少與金者死;後三日之期者,如不用令之罪也。下文「三日,吏告畢上」,言無後期。「貧氓萬七千家,用粟九十七萬鐘」雲雲,言其求氓眾,用財多。」◎蘇輿雲:「「寡用財乏」,王說是;「死三日而畢」,俞說是。」◎於省吾雲:「王、俞、黃三家之說並誤。書之壹厄也。「死」、「屍」古字通,金文及古籍斯例習見。按主管其事曰屍,猶今人言職務,爾雅釋詁:「職,屍,主也。」是「職」「屍」同訓。諫上第七「而職計莫之從」,職計猶屍計,麥尊,死鹹,謂職事畢也。上言巡求氓寡用財乏者,此雲屍三日而畢,言其職屍之事,三日而畢也。」◎則虞案:「死三日而畢,」俞說亦未允。「死」字疑「比」字之訛,說文:「皆,俱詞也,從比。」徐鍇曰:「比,皆也。」此雲如是施為者,皆限以三日而畢。
〔三六〕孫星衍雲:「「撤」當為「徹」。」
,記言切。」」?。」玉篇:「? 〔三七〕孫星衍雲:「說文:「鬻,鬻也,或作
肉」,言減物畜之飼;此雲「辟拂嗛齊,酒徒減賜」,「辟拂」與「酒徒」對文,言減幸臣之祿。「嗛」「歉」古多通用,說文「歉,食不滿也。」「齊」與「嚌」通。音義是。」◎蘇輿雲:「文選上林賦註引韓詩章句雲:「辟,除也。」「辟拂嗛齊」,猶言除去甘味。黃從「?●」,而引南都賦以為狀歌舞貌,殊為未合。既指幸臣,不得但言其歌舞狀,且「?」與「酒徒」,亦非對文,又與下「謝於下陳」之文不類,孫說自安。「嗛齊」,王說是。」◎劉師培補釋雲:「案黃說是,惟「齊」從孫說,則非。「齊」即「資」之假字也。詩大雅楚茨,禮記玉藻篇鄭註引作「薺」,楚詞離騷王註又作「薋」,此「齊」「資」古通之證。左傳僖公三十三年「惟是脯資餼牽竭矣」杜註:「資,糧也。」國語晉語「資困窮」,韋註:「資,稟也。」「嗛資」者,即減省所給之祿養也,故與「減賜」並文,「齊」假為「資」,猶「采薺」之或作「采薋」,「齊盛」之或作「資盛」也。」◎長孫元齡晏子春秋考雲:「通鑒辨誤:「王僧虔奏,大明中即以宮懸合鞞拂。」按「鞞拂」皆舞名。「辟拂」即「鞞拂」,蓋舞人也。嗛,不足貌。「齊」,「齎」省字。言舞人齎去者不多,酒徒亦所賜少也。」◎於省吾雲:「孫星衍改「拂」為「弗」,改「齊」為「嚌」,訓為減去口味,殊為牽強,且不釋「辟」字,義尤不憭;王念孫以「嗛齊」為快和,是從孫弗去之訓也;蘇輿訓「辟」為除,除去甘味,殊無所指;黃以周以辟拂為侍禦之幸臣,義則近是;而謂辟拂襒●皆狀歌舞之貌亦非。辟,輔也,與「弼」義相因。盂鼎「乃辟壹人」,克鼎「辟天子」,師望鼎「用辟於先王」,牧殷「命女辟百寮有司事」,●●「用辟我壹人」,辟均謂輔佐,乃古義之僅存者。「辟拂」猶言輔拂,劉師培謂「齊」「資」古通,是也;「辟拂嗛資」與「酒徒減賜」對文,言輔拂損於資給,酒徒減於賞賜也。」? 〔三八〕孫星衍雲:「詩傳「弗,去也。」「拂」與「弗」同,言屏去之。」又雲:「說文「嗛,口有所銜也。」「嚌,嘗也。」「齊」與「嚌」同,言減去口味。揚子法言問神篇:「狄牙能喊,狄牙不能齊不齊之口。」「喊」亦「嗛」俗字。」◎王念孫雲:「案孫雲「減去口味」是也;而引說文「嗛,口有所銜也」,「嚌,嘗也」,則非此所謂嗛齊者矣。予謂:嗛者,快也,莊子盜跖篇曰:「口嗛於芻豢醪醴之味。」釋文:「嗛,苦簟反。」趙策曰:「膳啖之嗛於口,」魏策曰:「齊桓公夜半不嗛,易牙乃煎敖燔炙,和調五味而進之。」高註:「嗛,快也。「齊」讀若「劑」。鄭註周官鹽人曰:「齊事,和五味之事。」又註少儀曰:「齊,謂食羹醬飲有齊和者也。」高註呂氏春秋本味篇曰:「齊,和分也。」淮南本經篇曰:「煎敖焚炙調齊和之適然。」則此所雲「嗛齊」者,謂齊和之嗛於口者也。」◎洪頤烜雲:「「辟拂」當作「辟席」。文選上林賦「逡巡避廗」,李善註:「「廗」與「席」古字通。」「廗」「拂」字形相近。或雲:席以拂拭為敬,故「辟席」亦謂之「辟拂」。史記孟軻列傳「側行襒席」,索隱:「張揖三蒼字詁:「襒,拂也,」」即其證。」◎蘇時學雲:「「辟」當讀如「嬖」,「辟拂」,疑即女嬖充下陳者。下言:「辟拂三千,謝於下陳」,可證。「齊」讀如「齋」,「嗛齊」,謂茹素也。」◎黃以周雲:「「辟拂」疊韻字,亦作「?」,皆狀歌舞之貌。下雲「辟拂三千,謝於下陳」,與「人侍三,士侍四,出之關外」相對為文,是辟拂亦侍禦之幸臣也。上雲「馬不食府粟,狗不食
〔三九〕則虞案:黃本作「九千七萬鐘」,誤。
〔四十〕孫星衍雲:「壹本脫「用」字,非。言富民出金也。」◎則虞案:黃本、吳勉學本正脫「用」字。此雲用金三千以賜壞室之民。凡有三事:「貧氓萬七千家,用粟九十七萬鐘」為壹事,即上「命稟巡氓,家有布縷之本而絕食者,使有終月之委,絕本之家,使有期年之食」。「薪橑萬三千乘者」為二事,即上雲「無委積之氓,與之薪橑」也。「懷寶二千七百家,用金三千」者為三事,即上「命柏巡氓,家室不能禦者予之金」是也。
〔四壹〕則虞案:詩羔羊「退食自公」,鄭雲:「退食,謂減膳也。」後漢書楊秉傳註同。孔疏引孫毓雲:「自非天災,無減膳之制。」今齊霖雨十七日,故景公退食,與詩義合。魯詩說「退食自公,私門不開」,言自公朝退而就食,非退歸私家,故私門不開。此雲「就內退食」,則非公朝,與魯詩違。晏子引詩,其義多與毛鄭義合,而與三家殊,有涉於禮制者尤顯。
〔四二〕則虞案:禮記曲禮「士無故不徹琴瑟」,註:「憂樂不相幹也。故,謂災患喪病。」雲士,亦上通於君。景公琴瑟不張,鐘鼓不陳,非為節儉,實恤災眚也。
〔四三〕孫星衍雲:「「虞」同「娛」。」◎蘇時學雲:「「虞」或「慮」字之訛。」◎則虞案:蘇說是。「留」者,「流」之同音假借,考工記「寒奠體則張而不流」,註:「流,移也。」此雲「足以留思慮」者,即移情易慮之謂。此請退者有二:左右便嬖,壹也;可令舞歌以移情者,二也。
〔四四〕孫星衍雲:「爾雅釋宮:「堂途謂之陳。」言所退歌舞思虞之人謝於堂下而去。」◎黃以周雲:「謂歌舞者三千人,皆謝去之。上雲「請退歌舞」,謂此。」◎蘇輿雲:「孫說非也。文選李斯上秦始皇書李善註:「下陳,猶後列也,」謝於下陳,猶辭去不與於後列耳,下篇「願得充數乎下陳」,是其證。」◎則虞案:蘇說是也。
〔四五〕盧文弨雲:「當是予以三日、四日之限。」◎俞樾雲「按三謂三日,四謂四日;人則以三日為期,士則稍優容之,以四日為期,皆使得辦裝也。」◎黃以周雲:「當依元刻本作「人侍三,士侍四」。「人侍」「士侍」,即所謂「嬖禦人」「嬖禦士」也,「三」「四」,人數。「出之關外」,謂逐去之。上雲「請退左右」,謂此。」◎則虞案:黃說近是。景元鈔本「人待」「士待」皆作「待」,活字本、嘉靖本下「待」字作「侍」。
譯文:
晏子的糧食全都分給了百姓,裝載的工具 還遺留在路上,景公駕車在壹個四通八達的大路口追上了晏子。景公下車跟在晏子的身後,說:“ 我有罪,先生背棄我,不幫助我,我不足以同您相約治理國政,難道您就不顧及國家和百姓了嗎?希望先生保全我,請允我拿出齊國的糧食財物,送給百姓,送多送少,送輕送重,只要您有吩咐我就聽。”於是,就在路上把權力授給了晏子。晏子回去後,命令景公的近臣稟巡視百姓家中有農田蠶桑卻沒有飯吃的,使他們有壹個月的柴米積蓄;連農田蠶桑也沒有的,使他們有壹年的食物;沒有積蓄柴草的百姓,給他們柴草,使他們足以度過連綿的雨天。命令柏遽巡視百姓中房屋不能抵禦風 雨的,給他們錢;巡視尋求百姓中缺錢少用的,三天內要完成, 超過三天按不服從命令治罪。景公走出日夜飲酒聽歌的館舍,減少肉食,撤去酒席,不再讓馬吃官府的糧食,不再讓狗吃肉粥,減少給寵臣的俸祿,減少對酒徒的賞賜。三天後,官吏景公報告完成的情況:貧困百姓有壹萬七千家,用去糧食九十七萬鐘,柴草壹萬三千車;毀壞房屋的二千七百家,用去三千金。景公從這以後才回到內宮節縮膳食,不調琴弦,不列鐘鼓。晏子請求斥退景公身邊的親信和可以用歌舞娛樂的人,三千表演歌舞的人,從堂階下被辭去,景公寵愛的三個人和寵愛的四個臣,被逐出關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