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什麽是書冊制度

什麽是書冊制度

書冊制度是指古籍的外在形式,跟載體、復制形式相關。

① 早期的書是抄寫在竹木簡上的,用牛筋把竹木簡編連起來成為簡冊的形式,這時的載體就決定了書籍的外在形式為簡冊。

② 在紙成為文字的主要載體,由於抄寫是基本的復制方式,所以在很長壹個時期內,書籍的外在形式為沿襲簡冊形式而來的卷軸裝。

③ 在雕版印刷成為主要復制形式以後,最初書籍仍是卷軸裝形式。

④ 用壹塊壹塊雕好的書版再拼印成卷子或旋風葉很不方便,於是改為單葉印刷裝訂成冊的辦法。

⑤ 旋風葉是從卷子演變成冊葉的第壹步,是冊葉的第壹種形式。而當時以及稍後的雕版印書,有的采用卷軸裝,有的采用這種新形式的旋風葉。旋風葉的形式,似乎成為佛經專用的形式,因此習慣上又稱這種旋風葉為“梵夾裝”或“經折裝”。

⑥ “梵夾裝”或“經折裝”又可稱為“蝶裝”。是適應單葉雕版的書冊形式,與分葉雕版大體同時出現。五代監本諸經,就是這種形式。以後兩宋的的書冊制度,主要就是蝴蝶裝。

⑦ 裝訂時把書葉的反面對反面即無字面對折,將書葉的兩個邊粘在書背上,就成為包背裝,也叫裹背裝。這種形式大約是在南宋後期出現的。

⑧ 線裝是明代後期出現的。由於包背裝書背處容易破損,於是在包背裝的基礎上改為用紙撚訂好後,不再用整張的書衣從前到後包起的辦法,而是改用兩張與疊好的書葉同樣大小紙分別放置在前後,再在邊上打眼穿線訂牢。因此這種辦法叫線裝。從此線裝成為我國古籍占壓倒優勢的裝訂方式,壹直沿用到清末西方印刷術傳入,洋裝書成為主導。線裝有壹定的規格。壹般打四個孔,叫四針眼裝。厚壹點的書有時在上下角各多打壹個孔,叫六針眼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