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名詞解釋:海關

名詞解釋:海關

編輯本段海關 customs

依據本國(或地區)海關法律、行政法規行使進出口監督管理職權的國家行政機關。(英語customs壹詞,最早是指商人販運商途中繳納的壹種地方稅捐,帶有“買路錢”或港口、市場“通過費”、“使用費”的性質。這種地方稅捐取消後,customs壹詞則專指政府征收的進出口稅,the customs是征收進出口稅的政府機構,即機關。

沿革

最早的外國海關機構出現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古希臘城邦雅典。11世紀以後,西歐威尼斯***和國成立以“海關”命名的機構即威尼斯海關。在漫長的封建社會,各國除繼續在沿海、沿邊設置海關外,在內地水陸交通要道也是指了許多關卡。資本主義發展前期(17-18世紀),海關執行保護關稅政策,重視關稅的征收,並建立壹套周密繁瑣的管理、征稅制度。19世紀,為發展對外貿易,歐洲各國先後撤除內地關卡,廢止內地關稅,並且基本停止出口稅的征收。海關歷史悠久的發達國家有法國、英國、荷蘭、意大利、德國、日本和美國等。發展中國家大部分布於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這些國家曾經長期遭受殖民主義國家的侵略和剝削,經濟比較落後。發展中國家的對外貿易與海關,除向發達國家發展各種方式鬥爭外,還對本國現代海關制度進行開發和科技運用。

中國海關歷史悠久,早在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古籍中已有關於“關和關市之征”的記載。秦漢時期進入統壹的封建社會,對外貿易發展,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在合浦等地設關。宋、元、明時期,先後在廣州、泉州等地設立市舶司。清政府宣布開放海禁後,於康熙二十三至二十四年(1684-1685),首次以“海關”命名,先後設置粵(廣州)、閩(廈門)、浙(寧波)、江(上海)四海關。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漸喪失關稅自主權、海關行政管理權和稅款收支保管權,海關變成半殖民地性質的海關,長期被英、美、法、日等帝國主義國家控制把持,成為西方列強掠奪中國人的壹個重要工具。直至1949年中華人民***和國建立以後,人民政府接管海關,宣告受帝國主義控制的半殖民地海關歷史結束,標誌著社會主義性質海關的誕生。中華人民***和國政府對原海關機構和業務進行徹底變革,經歷曲折的發展過程,逐步完善海關建制。

職責

各國政治、經濟情況不盡相同,海關職責也有差異,即使同壹國家,各個歷史時期海關職責也有變化。但以下幾項職責是絕大多數國家海關基本相同的:①對進出口貨物、旅客行李和郵遞物品、進出境運輸工具,實施監督管理,有的稱作通關管理,有的稱作保障貨物、物品合法進出境。②征收關稅和其他稅費。許多國家海關除征收關稅外,還在進出口環節代征國內稅費,例如增值稅、消費稅和石油稅等。有些國家海關,還征收反傾銷稅、反補貼稅和進口商品罰金等。③查緝走私。各國海關部對逃避監管、商業瞞騙偷逃關稅行為進行查緝,尤其對走私禁止和限制進出境的貨物、物品,特別是毒品,每壹個國家海關部加大查緝力度。其他是部分或個別國家海關具有的特殊職能:如編制對外商品貿易統計、保稅管理、沿海巡邏警戒、管理航行壹級保護版權和專利權等。21世紀初,有些國家除對傳統的有形貿易(實物)監管外,還對無形貿易(服務貿易)進行監管。許多國家政府指令本國海關履行國際出口管制制度,即對高科技產品、導彈技術產品、核相關雙重用途產品、生化武器、常規武器、環境汙染物質和有毒廢料、瀕危物種、文物等進行管理制。

根據《中華人民***和國海關法》規定,中國海關職能有4項:監管、征稅、查私和編制海關統計。

/view/30405.htm

企業回收物流 企業在生產、供應、銷售的活動中總會產生各種邊角余料和廢料,這些東西的回收是需要伴隨物流活動的。如果回收物品處理不當,往往會影響整個生產環境,甚至影響產品的質量,占用很大空間,造成浪費。

企業廢棄物物流 指對企業排放的無用物進行運輸、裝卸、處理等的物流活動。從環保的角度關註,對包裝、流通加工等等過程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

按現代物流學的觀點,物流是若幹領域經濟活動系統的、集成的、壹體化的現代概念。物流不等同於物資流通,不僅僅是儲運,物流是各物流功能要素包括包裝、搬運、貯存、運輸、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務的有機整合。

壹、國內外對物流的認識與利用

隨著現代科學生產力的進壹步發展,人們逐步發現以原有的傳統思想、傳統做法(如減少原材料消耗率、提高勞動效率等)從生產中取得較高的經濟效益已經越來越力不從心、其獲利程度也越來越小。而另壹方面,長期被人們忽視的流通領域卻越來越大地起著決定壹個企業經營好壞的關鍵性作用,其在壹件成品中所占用的成本比重也越來越大。據統計,現在壹件普通的商品其物流費用大都保持在最後成本價的30%-50%,更有壹些對時間、空間要求苛刻的商品,物流費用已經占到其成本價的70%-90%.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物流這個黑暗大陸、冰山才被企業界所逐步重視。二戰之後,美國、日本、英國等國家就開始註意到物流對經濟的支撐、保證作用,而半個多世紀的實踐及物流業的發展都充分地說明和論證著這壹點。物流也因此而成為企業競相追逐的第三利潤源泉。

自從1962年管理大師彼德在美國《財富》雜誌上發表經濟的黑暗大陸壹文,近40年來,不論學術界或產業界,無不承認物流管理對於企業競爭力之貢獻。物流成本通常被認為是業務工作中的最高成本之壹,僅次於制造過程中的材料費用或批發、零售成品的成本。以美國為例,物流成本等於銷售費用的50%.在美國,產品的直接勞動成本已不足全部成本的10%,全部生產過程中只有5%的時間直接用於加工制造,95%的時間用於儲存、運輸等物流過程,發揮物流的作用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盈利空間。發達國家的企業界對現代物流高度重視,物流成本在美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中占10%以上,壹般占壹個公司總銷售的10%-35%.在北美,有50%的公司總裁把供應鏈計劃納入其總體規劃,並認識到物流的發展必須依靠全球化、信息技術和壹體化。資料表明,發達國家連鎖企業的統壹配送率在80%左右。美國的沃爾瑪、凱瑪特和標靶三大零售商運用規模經濟的原理,即配送中心的聯合采購和倉儲式門店計劃,通過降低商品流通成本,運用低價策略加快商品周轉率,提高企業競爭力。根據美國《財富》雜誌1998年世界十大公司排名,名列第四位、零售業排名第壹位的跨國企業沃爾瑪集團,其1998年營業額達1392.1億美元,按美國企業調查的綜合數據,物流業可降低商品總價值30%-50%的物流成本,現代物流對提高沃爾瑪集團的競爭力具有莫大的幫助,使其成為全球最大零售商和1998年全球盈利最多的第四大企業集團。在服裝業方面,典型的有德國的ADIDAS公司,該公司通過對原有的簡陋倉庫的改造,在德國建立壹個現代化的大型配送中心,為企業在全歐洲和中東的銷售提供配送服務,物流配送的效率與經濟效益大大提高。而NIKE公司則把其在歐洲兩個小型配送中心進行改造,在比利時重新建立壹個大型的現代化配送中心,提供NIKE公司產品在歐洲的配送業務。

對物流的認識,壹方面,大多數企業驚異於物流成本在成本中的比例之高,並由此想方設法來深刻理解成本的內容及如何降低成本;另壹方面,許多企業同時著眼於定位其自身的物流能力,以獲取競爭優勢。縱觀世界500強企業,他們都是擁有世界壹流物流系統的廠商,通過向顧客提供優質服務獲得競爭優勢。這是因為,物流是作為壹種能力在企業內部及企業間進行定位的,它對創造顧客價值的壹般過程做出貢獻。當企業發展到壹定階段,物流作業被高度集成化,並定位成壹種核心能力時,就能夠對戰略優勢起到奠基石的作用。國內企業在這方面做得較好的有海爾集團,海爾在最近幾年充分認識到物流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關鍵性作用,並參考其它世界500強企業的經驗,成立了物流推進本部,希望通過物流系統的改革與重組,實現物流管理的總目標,即以最低的物流成本向客戶提供最優的服務。海爾在過去同國內其它企業壹樣也僅僅意味著做純粹功能基礎上的倉儲和運輸工作,但隨著市場的開拓,對生產系統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不單純是產品產量能否滿足市場,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市場需要的時候,生產和遞交顧客需要的產品及服務。海爾的物流改革主要圍繞物流系統的重組、物流新觀念的樹立、新物流技術(軟技術和硬技術)的應用、物流設施物流設備的配置及物流管理的提高等方面進行。推進物流本部由集團副總裁親自負責,本部下設三個事業部:采購、配送、儲運。使采購、生產支持、物流配送形成企業戰略上的壹體化。

二、物流在企業取得競爭優勢中的關鍵作用體現在

1、時間與速度

這已被作為競爭優勢的主要來源。公司僅重視產品的設計和制造的時間與速度,以減少新產品系列的推出時間,這已遠遠不夠。快速、可靠的運輸送貨可以使公司減少備貨時間或周轉時間,從而減少存貨和堆存成本。在減少存貨水平、零庫存、MRP、配送需求計劃中,物流將在滿足快速反應要求的系統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2、質量

公司重視質量問題不僅是對生產產品的質量,也包括公司的所有領域。客戶所感受到服務質量最為重要,如客戶期望準時、高質量、反應快速、更精確的提貨和送貨服務。物流應成為全面質量管理的關註點。許多企業在分析評估內部系統以滿足物流需求的質量之後,為了進壹步降低成本和改進質量通常是把物流服務的大部分交給第三方物流公司。

3、資產生產率

由於存貨投資是資產占用的壹大方面,改進資產生產率要重視存貨水平的減少和存貨周轉的加快。同時在固定設施如倉庫、長途運輸車隊等的投資也會影響資產生產率。加強物流管理,強調與客戶合作***享數據,更可以減少整個物流管道的存貨。

/b620641/d36714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