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潘安宋玉柳下惠是?

潘安宋玉柳下惠是?

潘嶽(公元247—公元300)西晉著名文學家。字安仁。出生於今河南中牟縣。潘安在文學史上有壹定地位,他善綴詞令,長於鋪陳,造句工整,充分體現了太康文學講究形式美的特點。他“善為哀諫之文”,今存的作品《寡婦賦》、《袁永逝文》、《悼亡詩》等名篇都以善敘哀請著稱。 作為西晉文學的代表,潘安往往與陸機並稱,古語雲“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潘嶽是官宦子弟出身,其祖父潘瑾為安平太守,其父潘芘為瑯琊內史。潘嶽從小受到很好的文學熏陶,《晉書》稱“潘嶽以才穎見稱,鄉邑號為神童”,在當時就有“嶽藻如江,濯美錦而增絢”的美譽。,成年後更是高步壹時。司馬炎建晉後,潘嶽被司空荀召授司空掾。後因作《藉田賦》,招致忌恨,滯官不遷達十年之久。鹹寧四年(278),賈充召潘嶽為太尉掾。後出為河陽縣令,四年後遷懷縣令。後調補尚書度支郎,遷廷尉評,不久被免職。永熙元年(290),楊駿輔政,召潘嶽為太傅府主簿。楊駿被誅後,他被免職,不久又選為長安令。元康六年(296)前後,回到洛陽。歷任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在這壹時間,他經常參與依附賈謐的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遊,是其中的首要人物。永康元年,趙王倫擅政,中書令孫秀誣潘嶽、石崇、歐陽建等陰謀奉淮南王允、齊王冏亂,被殺洛陽橋外,夷三族。史稱“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中政治壹塌糊塗,潘嶽偏要湊熱鬧,落了個為虎作倀的惡名。好歹在文學史上占了壹席之地,這輩子過得不算太衰。其文風華美卻不失於雕琢;描寫細致,尚不致於繁蕪。善寫清綺哀艷的悲情文章,很憂郁的壹個美男子。在生活中潘嶽絕對是個好男人,十余歲定婚,對發妻楊氏壹往情深。楊氏不幸於元康八年(298)去世(死得是時候,幸與不幸,很難說),潘嶽的悼亡詞寫得纏綿悱惻,情真意切,是中國此類題材中最早的名篇。卿本佳人,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幹進,不知滿足,終落得身首分離。當年洛陽城外的那些熱情奔放的姑娘們想必都為人母了,有為青蔥歲月的熱情流壹把淚的嗎?

潘嶽的詩今存18首,《悼亡詩三首》是他的代表作。

潘嶽壹身充滿傳奇,除文采斐然外,更以美貌成中國第壹美男的代名詞,14歲時他駕車出遊洛陽城,令全城女性群起圍觀並投擲水果以表愛慕之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縈之。”劉孝標註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而他和妻子楊氏12歲訂婚,相愛終身.楊氏在潘嶽52歲時逝世,他為她寫的悼亡詞情誼真摯,纏綿無盡,並未再娶。因此留下了“擲果盈車”艷驚洛陽,“比目遊川”情絕千古的千古贊譽,而“才過宋玉,貌賽潘安” “擲果盈車”、“傅粉檀郎”“連壁接茵”“潘安再世”“玉樹臨風” “子建才,潘安貌” “陸海潘江”等成語典故皆出自這位1700多年前的亂世美男短暫的壹生。

李熠霖《潘安》借古喻今 探尋西晉美男子的故鄉

潘嶽,字安仁,俗稱潘安,西晉文學家,中牟縣大潘莊人。少年時就顯露出文學天賦,被鄉裏稱為“奇童”。多少年來,提起我國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說是婦孺皆知。現在,潘安已成為美男子的符號,頑強地活在成語典故、詩詞曲賦、古今小說中。

擲果盈車圖。少年潘安風流頑皮,喜歡挾牛皮彈弓到洛陽城外遊玩,婦人們見著,竟手拉手圍將起來,爭相丟水果,這便是成語“擲果盈車”的由來。

商報記者 賴海芳 實習生 宋曉珊 文/圖

“才比宋玉,貌似潘安”,這樣的誇贊對每壹個男人來說,都是莫大的稱贊。西晉時,號稱“中國第壹美男子”的潘安是中牟縣人,雖然他的容貌現在尚無法復原,但據史書記載,他的容貌即使不算傾國,也算是傾城,由於他出眾的美更是演繹出了很多故事、典故。

令人艷羨的是,這名美男子不僅有貌,而且有才。在歷史上,他是與陸機齊名的文豪。在感情上,他更是壹生只愛老婆楊氏,而這也正是他成為眾多女子夢中情人的重要原因。

擲果盈車

潘安之美傾動全城

“他有非凡人氣,壹生愛美成癖,不折不扣的才子;他出世又入世,眉目如畫的美男子,春風得意,時代的萬人迷。”這是壹首歌的歌詞,由好男兒李熠霖演唱,歌名就叫《潘安》,也就是西晉時期著名的美男子。

雖然被稱為“中國第壹美男子”,但在史書中,潘安的美雖然是天生的,但他本人是否“愛美成癖”,並無從考證。而“非凡人氣”、“時代的萬人迷”來形容潘安,倒也不算失實。

那麽,潘安究竟有多美?

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寫了壹本《世說新語》,其中有壹篇《容止》,專門寫美男子的儀容。其中,潘安就占了極大篇幅:“潘嶽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縈之。”劉孝標註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

潘安之美在正史上亦有多處記載,如《晉書?潘嶽傳》:“嶽,美姿儀”;《文心雕龍》中寫道“潘嶽,少有容止”。

這些話從不同側面表達了相同的意思:潘嶽長得太俊美了。他年輕時,拿著彈弓,坐車到洛陽城外遊玩,女孩子們見了他,都不由得圍著他。而老女人們見了他,就用水果投擲他,這樣,當潘嶽回家時,總是滿載而歸,這就是著名的“擲果盈車”的來歷。

這裏的潘嶽,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他表字安仁,全名應是“潘安仁”。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利鎖說,古代文章比如駢體文和詩歌,為了對仗押韻、省字,把仁字給省略了。而民間說法則是,因潘安曾侍奉中國歷史上最醜最荒淫最無恥的皇後賈南風,德行操守愧對“仁”字,因此後人省略壹字,稱為“潘安”。

中牟縣史誌辦的王曜卿曾考證,歷代詩詞中,首次使用“潘安”者是唐代杜甫的《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衛玠(公元285~312年)是和潘嶽同時代的另壹個美男子,因此,可以斷定這裏的“潘安”就是潘嶽;在說唱文學裏,首次出現“潘安”之名的則是唐代的《敦煌變文》;戲劇中使用“潘安”更晚。

潘安小名檀奴,因為他長得美,在後世文學中,“檀奴”、“檀郎”、“潘郎”等都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詞。韋莊寫了壹首《江城子》詞:“緩揭繡衾,抽皓腕,移鳳枕,枕潘郎。”在王實甫的《西廂記》裏,也提到“看妳個離魂倩女,怎發付擲果潘安” 。李後主的詞《壹斛珠》中言道:“嚼爛紅蘋,笑向檀郎唾。”

讓人噴飯的是,在《晉書》中還記載了兩個醜才子的小故事。壹個叫張載,也是名重壹時的文學家。他“甚醜,每行,小兒以瓦石擲之”。另壹個人叫左思,“左太沖(即左思,字太沖)絕醜,亦復效嶽遊遨。於是群嫗齊***亂唾之”,壹個被人扔磚頭瓦塊,壹個被人吐唾沫,結果這兩人都“萎頓而返”。看來,愛美之心,從古皆有。

用情專壹

潘安寫《悼亡詩》,演繹夫妻情深

雖然長得帥,但潘安並沒有以此為資本拈花問柳,他對妻子楊氏用情專壹,十分難得。

潘安12歲時,便與10歲的楊氏定親,楊氏是晉代名儒楊肇的女兒。婚後,倆人***同生活20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後,潘安對她念念不忘,作了三首有名的《悼亡詩》來懷念妻子。因為他的詩,導致後世把悼亡詩也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範疇裏。

潘安的悼亡詩中,名句也很多,像用比目魚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詩壹》中有壹句“如彼遊川魚,比目中路析”,是說夫妻壹人先去,像比目魚的分崩離析。潘安的三首悼亡詩都寫得情真意切,李商隱曾說“只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揚的就是他的這三首詩。

不過,如果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這三首悼亡詩辭藻過於華麗,倒掩蓋了不少真情實感。除了有“幃屏無芳菲,翰墨有余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這樣尚算樸素的詩句之外,還有很多大而無當的廢話。如“撫衿長嘆息,不覺淚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懷從中起”,這後四句是說,我撫摸著妳的衣服長長地嘆息,不知不覺,淚就流到了胸口上。但流到了胸口上也抑制不住,我的悲傷又從中而生啊。

唐朝詩人元稹對潘安的悼亡詩有個評價“潘安悼亡猶費詞”,這評價相當確切,與蘇軾的《江城子》相比,潘安的情沒有那麽刻骨銘心。不過,也不能全怨潘安,魏晉時期文風本就是鋪墊、堆砌成風。

本姓展,名獲,字禽,中國春秋時期魯國人,是魯孝公的兒子公子展的後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則是他的謚號,所以後人稱他“柳下惠”。據說他又字“季”,所以有時也稱“柳下季”。他做過魯國大夫,後來隱遁,成為“逸民”。柳下惠被認為是遵守中國傳統道德的典範,他“坐懷不亂”的故事中國歷代廣為傳頌。《孟子》中說“柳下惠,聖之和者也”,所以他也有“和聖”之稱。柳下惠還是中國柳姓的得姓始祖。

姬姓周朝(前1046~前256)建立後,武王分封開國元勛,其弟周公旦以公爵位封於魯國,都曲阜,但留朝執政,由長子禽父(字伯禽)代為就封,史稱魯公。其五代孫名“稱”,即第十二位魯君魯孝公(前?~前769),有季子字子展(或稱公子展、夷伯展)。子展之孫曰無駭。公元前715年,無駭卒。當時諸侯以字為謚,魯隱公便命其族以祖父字為展氏。此乃展氏得姓之始。展禽為無駭之子,這便是展、柳二姓均尊展禽即柳下惠為始祖的歷史淵源。

事跡

下惠雖然被孟子稱為“和聖”,但是史書關於他的生平的記載很少。這些記載散見於《左傳》、《國語》、《論語》和《孟子》等先秦古籍,部分記載有明確的時間,部分記載則更接近壹種對他的評價。

《論語》

《論語》記載柳下惠在魯國做士師時。這是壹個掌管刑罰獄訟之事的小官。當時魯國公室衰敗,朝政把持在臧文仲等人手中。柳下惠生性耿直,不事逢迎,自然容易得罪權貴,竟接連三次受到黜免,很不得誌。100多年後的孔子在談到這事時還十分氣憤,說“臧文仲其竊位者與?知柳下惠之賢而不與立也!”(《論語·衛靈公》)柳下惠雖然屢受打擊排擠,仕途蹭蹬,他的道德學問卻名滿天下,各國諸侯都爭著以高官厚祿禮聘他,但都被他壹壹拒絕了。有人問其故,他答道:“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論語·微子》)意識是說,自己在魯國之所以屢被黜免,是因為堅持了做人的原則。如果壹直堅持下去,到了哪裏也難免被黜免的結果;如果放棄做人的原則,在魯也可以得到高官厚祿。那又何必離開生我養我的故鄉呢?

《國語》

柳下惠的直道事人,在史書中有幾處明確的記載。《國語·魯語上》中記載道:魯僖公二十六年(前631年)夏,齊孝公出兵討伐魯國,臧文仲問柳下惠如何措辭,才可以使齊國退兵。柳下惠說,聽說大國如果做好小國的榜樣,小國如果好好侍奉大國,這樣才能防止禍亂;現在魯國作為小國卻狂妄自大,觸怒大國,無異自取其禍,怎麽措辭都是沒有用的。柳下惠這樣說,相當於對臧氏在魯國的執政行為直言不諱地表示了批評。

柳下惠有壹個弟弟叫展喜,在魯為大夫。齊孝公領兵伐魯。魯僖公派展喜去慰勞士兵以便迎戰。柳下惠得知,便向展喜授以方略,讓他到齊營去見齊孝公。孝公問,“我齊國在軍壓境,妳們害怕了吧?”展喜笑道,“小人才會害怕呢,君子是不會害怕的!”孝公不解地問為什麽。展喜說,“憑先王之命。當初魯之始封國君周公和齊的始封國君太公曾***同輔佐周成王。成王曾賜以盟書,說齊魯兩國今後要世代修睦敦好,不可以互相殘殺。現在盟約尚藏在內府,載於史書,每當新君即位都要鄭重地宣誓永誌不忘。妳才即位幾天,怎麽能把這事拋在了腦後?”齊孝公無言可對,自知理虧,只好撤兵。

齊國的國君派人向魯國索要傳世之寶岑鼎。魯莊公舍不得,卻又怕得罪強橫無禮的齊國,遂打算以壹假鼎冒充。但齊國人說:“我們不相信妳們,只相信以真誠正直聞名天下的柳下惠。如果他說這個鼎是真的,我們才放心。”莊公只好派人求柳下惠。柳下惠說:“信譽是我壹生唯壹的珍寶,我如果說假話,那就是自毀我珍寶。以毀我的珍寶為代價來保住妳的珍寶,這樣的事我怎麽幹?”莊公無奈,只得以真鼎送往齊國。

《國語》還記載了柳下惠批評臧文仲祭祀海鳥的故事。壹只名為“爰居”的海鳥停留在了魯國都城東門外好幾天了,臧文仲讓都城的人都去祭祀它。柳下惠卻說,臧氏治國簡直就是亂來,祭祀是國家的重要制度,而制度是治國能夠成功的基礎,所以要謹慎地制定關於祭祀的典章制度,而且這些制度要依據聖王的祭祀原則。聖王只祭祀對人民和國家有功勞的人和事物,所以柱、後土、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鯀、禹……直到周文王、周武王這些人,才能受到後人的祭祀;此外土地、五谷和山川的神,先哲和有美德的人,天上的日月和星辰,地上的五行,九州的名山、江河和沼澤,也應該加以祭祀。而海鳥“爰居”飛到魯國,還不知道它為什麽飛來,也不見得它對人民有什麽功德,這樣就決定祭祀它,實在不是仁德和明智的舉措。柳下惠猜測海鳥是為躲避災難而來,而事實證明了他的猜測是對的。這件事不但說明了柳下惠為官的正直,也表現出他對聖王禮制的熟悉,這也是他受儒家思想重視的原因。

坐懷不亂

“坐懷不亂”的故事在中國歷代廣為人知,柳下惠也因此被認為是遵守傳統道德的典範。現在,人們還用“柳下惠”或“坐懷不亂”來形容男子在兩性問題上的作風正派。

“坐懷不亂”的說法出自《詩經·小雅·巷伯》毛亨傳。毛亨註釋《巷伯》這首詩時講了壹個故事:魯國有壹個獨處壹室的男子,鄰居是壹位獨處壹室的寡婦。壹天夜裏暴風雨大作,寡婦的房子被摧毀,婦人來到男子這裏請求庇護。男子不讓婦人進門。婦人從窗戶裏對他說:“妳為何不讓我進來呢?”男子說:“我聽說男女不到六十歲不能同居。現在我還年輕,妳也壹樣,所以不能讓妳進來。”婦人說:“妳為何不像柳下惠那樣,能夠用身體溫暖來不及入門避寒的女子,而別人也不認為他有非禮行為。”男子說:“柳下惠可以開門,我不能開門。所以我要以我的‘不開門’,來向柳下惠的‘開門’學習。”這個故事說明,最晚也在西漢初年的時候,就有了關於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傳說,只是有些語焉不詳。

到了元朝,胡炳文的《純正蒙求》進壹步豐富了“坐懷不亂”的細節:魯國人柳下惠,姓展名禽,壹次出遠門的晚上住在都城門外。當時天氣嚴寒,忽然有壹位女子來投宿,柳下惠恐怕她凍死,就讓她坐在他懷中,用衣服蓋住她,壹直到第二天天亮也沒有發生越禮的事。後世流傳關於柳下惠坐懷不亂的故事,與這個版本就大致相同了。

死後

柳下惠退居柳下後,則招收生徒,傳授文化、禮儀,深受鄉人愛戴。死後,弟子要為他議謚號。其妻說:“將誄夫子之德耶,則二三子不如妾知之也,乃誄曰:’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誠而與人無害兮。屈柔從俗,不強察兮。蒙恥救民,德彌大兮。遇難三黜,終不弊兮。愷悌君子,永能厲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幾遐年,今遂逝兮。嗚呼哀哉,鬼神泄兮。夫子之謚,宜為惠兮’”(《烈女傳》)展禽故謚為“惠”。

柳下惠死後葬在汶水之陽,其墓歷來受到人們的保護。秦伐齊,道經柳下惠墓地,秦下令:“有去柳下惠墓地采樵者,死無赦。”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泰安知縣毛蜀雲曾三次整修其墓,在四周立有界石,為防汶水沖蝕,在墓南、西、北各築土堤,東南壘石壩三十丈加以保護,並植楊柳千株,使柳下“碧玉千樹,青絲萬條”的古風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