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n róng sǎn
2 《重訂嚴氏濟生方》 2.1 處方麥門冬(去心)通草 滑石各6克 當歸(去蘆,酒浸)燈心 甘草(炙)各15克 人參 細辛(洗)各3克
2.2 制法上為細末。
2.3 功能主治婦人妊娠,平素酒色過度,傷其血氣,水臟閉澀,遂成子淋。
2.4 安榮散的用法用量每服9克,煎麥門冬湯調服,不拘時候。
2.5 摘錄
《重訂嚴氏濟生方》
3 《會約》卷十四 3.1 處方當歸1錢,白芍1錢,人參1錢,麥冬1錢,石斛1錢,通草1錢,山梔7分。
3.2 功能主治滋腎清熱。主子淋因於膀胱、小腸虛熱。
3.3 安榮散的用法用量空心服。
3.4 摘錄《會約》卷十四
4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4.1 處方麥冬、滑石、當歸、燈心、人參、赤苓、白芍、甘草梢、黃芩、知母、香附、木通、黃柏、川芎。
4.2 功能主治妊娠子淋,便後點滴,淋瀝不止,欲便則澀而不利,似數非數,已便則時時淋瀝,以致胎動不安。
4.3 各家論述是方參、歸、芎、芍、麥、知、柏、茶涼血安榮以滋天壹之源,滑、通、苓、草、燈心利水清膀胱之熱。養血滋陰則腎不虛,利水清熱膀胱不為虛熱所阻,加以香附行氣,則小便清利而淋自止矣。
4.4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5 《醫方類聚》卷二二四引《濟生》 5.1 安榮散的別名安榮湯
5.2 處方麥門冬1錢(去心),通草1錢,滑石1錢,當歸半兩(去蘆,酒浸),燈心半兩,甘草(炙)半兩,人參1錢,細辛(洗)1錢。
5.3 制法上為細末。
5.4 功能主治通利小便。主妊娠子淋。
5.5 安榮散的用法用量安榮湯(《宋氏女科》)。本方改為丸劑,名“安榮丸”(見《中國醫學大辭典》)。
5.6 各家論述《醫方集解》:此手太陰足太陽少陰藥也。陳來章曰:虛熱宜補,故用人參、甘草之甘;淋悶宜通,故用木通、燈草之滲,滑石之滑;肺燥則天氣不降,而麥冬能清之;腎燥則地氣不升,而細辛能潤之;血燥則溝瀆不濡,而當歸能滋之也。
5.7 摘錄《醫方類聚》卷二二四引《濟生》
6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6.1 處方柴胡、當歸、白芍、生地、熟地、黃芩、知母、杜仲、川斷、山藥、麥冬、荊芥、金銀花。
6.2 功能主治妊娠 *** 腫痛,由厥陰風熱,或受胎後合多,有傷子門,或非理交接所致。
6.3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7 《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7.1 處方白芍、當歸、生地、熟地、黃芩、槐角、地榆、皂角仁、秦艽、防風、黃柏、甘草、赤石脂。
7.2 功能主治祛風清燥,除熱涼血。主妊娠五六月後,胎氣已成,風淫傷胃,忽患腸風,大便出血,血色鮮紅。
7.3 各家論述白芍平肝風,斂陰血;當歸滋養陰血;生地涼心血,清燥金;熟地補血;黃芩苦寒,瀉大腸風熱;槐角苦寒入肝,疏風瀉熱,清大腸,治腸風血痔;地榆苦寒,除血熱、治腸風;皂角仁搜風瀉熱,性燥,胎前宜審;秦艽祛陽明經濕熱風邪;防風祛十二經風邪,兼入大腸;黃柏祛熱,治腸風下血;甘草瀉下焦火;赤石脂固下焦腎氣,性甘溫,重收濕止血,能催生下胎,恐非胎前所宜用。
7.4 摘錄《陳素庵婦科補解》卷三
8 《何氏濟生論》卷七 8.1 處方丹參7分,龍骨1分,大棗3枚,小蒜3個,茯苓7分,當歸3錢,人參1錢,火麻子1錢,阿膠1錢,赤豆30隨用。
8.2 功能主治滑胎。
8.3 摘錄《何氏濟生論》卷七
古籍中的安榮散 《婦科秘書》:子淋論及敷榮滲道,遂使膀胱郁熱。又雲∶妊娠胞系於腎。腎間虛熱,移於膀胱而成斯癥,名曰子淋,加減安榮散主之...
《胎產心法》:[卷之上]子淋論不及敷榮滲道,遂使膀胱郁熱。又雲∶妊娠胞系於腎,腎間虛熱移於膀胱而成斯證,名曰子淋,加減安榮散主之。...
《明醫指掌》:[卷九婦人科]胎前四氣虛。胎動芎歸及膠艾,安胎順氣勿教遲。子淋須覓安榮散,胎水還當用鯉魚。腫滿遍身如水氣,但煎防己自寬...
《女科證治準繩》:[卷之四胎前門]淋甚,用羚羊角散。(身體痛。)若小便澀少淋瀝,用安榮散。若肝經濕熱,用龍膽瀉肝湯。(前陰諸疾。)若肝...
《女科秘旨》:[卷三]子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