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二十四節氣是誰提出的,記載在哪本書裏?

二十四節氣是誰提出的,記載在哪本書裏?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以北鬥七星鬥柄頂端的指向確定。其也與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有關,每壹個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壹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

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古人命名為“黃道”,也稱“日道”,將黃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間相隔15° ,就形成了24個節氣。

24個節氣其實就是24個時令點,每月2個。二十四節氣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壹個周期作為壹個輪回,基本概括了壹年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準確時間、降雨降雪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以及記載了大自然中壹些物候現象的時刻。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我國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隨後人們根據月初、月中的日月運行位置和天氣及動植物生長等自然現象,利用之間的關系,把壹年平分為二十四等份。並且給每等份取了個專有名稱,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這八個節氣,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

這八個節氣標示出季節的轉換,清楚地劃分出壹年的四季。後來到了《淮南子》壹書的時候,就有了和現代完全壹樣的二十四節氣的名稱。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公元前104年,由鄧平等制定的《太初歷》,正式把二十四節氣訂於歷法,明確了二十四節氣的天文位置。

擴展資料:

二十四節氣歌:

中國古代農業灌溉依托於河流,農耕主要集中於長江、黃河流域。而二十四節氣歌更適用於黃河中下遊流域的農事指導。直到現在,這些地區的農民仍按照節氣配合溫度、降水來從事農業生產。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壹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壹,下半年是八廿三。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壹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壹年中最冷的時候。

立春是從天文上來劃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們的心目中,春是溫暖,鳥語花香;春是生長,耕耘播種。立春之日迎春已有數千年歷史。“立春時,我國的冬春分界線(日平均氣溫連續5天達10攝氏度以上算入春),在廣西桂林到江西贛州壹線。

那壹線以南地區,立春時有春的氣息了,但中國93%的陸地面積上都還是冬,到黑龍江,往往是在谷雨立夏時才入春。 時至立春,人們明顯地感覺到白晝長了,太陽暖了。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壹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

小春作物長勢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麥拔節時耗水量增加,應該及時澆灌追肥,促進生長。“春打六九頭”。農諺提醒人們:“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覺”大春備耕也開始了。雖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區仍會有霜凍出現,少數年份還會有“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的景象。

這些氣候特點,在安排農業生產時都是應該考慮到的。人們常愛尋覓春的信息在哪裏呢?那柳條上探出頭來的芽苞,“嫩於金色軟於絲”;那泥土中躍躍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風吹又生”;而為著奪取新豐收在田野中辛勤勞動的人們,正在用雙手創造真正的春天。

壹、二十四節氣中的壹類。從小寒起,太陽黃經每增加15°為另壹個節氣。計有小寒、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上述稱十二節氣。

二、二十四節氣的泛稱。節氣壹般是按陽歷算出來的。

地球每365天6時9分10秒〔精確〕,圍繞太陽公轉壹周,每天24小時還要自轉壹次。由於地球旋轉的軌道面同赤道面不是壹致的,而是保持壹定的傾斜,所以壹年四季太陽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以北半球來講,太陽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天文上就稱為夏至;太陽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時稱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經到了夏、冬兩季的中間了。壹年中太陽兩次直射在赤道上時,就分別為春分和秋分,這也就到了春、秋兩季的中間,這兩天白晝和黑夜壹樣長。

反映四季變化的節氣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個節氣。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齊稱“四立”,表示四季開始的意思。反映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5個節氣。

反映天氣現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個節氣。反映物候現象的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節氣都是指的時刻,即太陽黃經等於15度時,便是清明節。

百度百科-二十四節氣

百度百科-二十四節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