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列不是憑空產生的,隊列的出現是有著實戰意義的。
如果溯源的話,現代隊列的遠親應該是冷兵器戰爭時代的“陣”。中國古代很講求陣法,代有傳書。
戰國時期《孫臏兵法》集先人之大成,將春秋以前的古陣總結為十陣。這“十陣”分別是方陣、圓陣、疏陣、數陣、錐形陣、雁形陣、鉤形陣、玄襄陣、水陣、火陣等。水陣和火陣講的是水戰和火戰的戰法,不是單純的戰鬥隊形,所以孫臏十陣實際上只有八種基本的戰鬥隊形。
方陣:方針是冷兵器時代,軍隊戰鬥的最基本隊形。大的方陣都由小的方陣組成,這就叫“陣中容陣”,孫臏認為方陣應該“薄中厚方”,就是說方陣中央的兵力少,四周的兵力多。中間兵力少,可以虛張聲勢。四周兵力多,可以更好的防禦敵人進攻,方陣是壹種攻防比較平衡的陣型。指揮等金鼓旗幟壹般部署在方陣的後方。
圓陣:圓陣是為了進行環形防禦的。金鼓旗幟部署在中央,沒有明顯的弱點。
疏陣:疏陣即疏散的戰鬥隊形,方陣圓陣等均可疏開為疏陣。疏陣加大行列間距,通過多樹旌旗、兵器、草人,夜間多點火把,以少數的兵力顯示強大的實力。
數陣:數陣就是密集的戰鬥隊形,集中力量進行防禦和進攻。
錐形陣:就是前鋒如錐形的戰鬥隊形,錐形陣必須前鋒尖銳迅速,兩翼堅強有力,可以通過精銳的前鋒在狹窄的正面攻擊敵人,突破、割裂敵人的陣型,兩翼擴大戰果,是壹種強調進攻突破的陣型,錐形陣又叫牡陣。
雁形陣:所謂雁形陣是壹種橫向展開,左右兩翼向前或者向後梯次排列的戰鬥隊形,向前的是“V”字形,就像猿猴的兩臂向前伸出壹樣,是壹種用來包抄迂回的陣型,但是後方的防禦比較薄弱。而向後的排列的就是倒”V”字形,則是保護兩翼和後方的安全,防止敵人迂回,如果兩翼是機動性比較強的騎兵,則在靜止時,可獲得處於中央步兵的保護與支援,而又可發揮進攻騎兵的威力,增加突然性。亞歷山大在印度進行的會戰就是近似於這樣壹種隊形。
鉤形陣:鉤形陣正面是方陣,兩翼向後彎曲成鉤形,保護側翼的安全,防止敵人迂回攻擊後方指揮金鼓之所在。
玄襄陣:這是壹種迷惑敵人的假陣,隊列間距很大,多數旗幟,鼓聲不絕,模擬兵車行進的聲音,步卒聲音嘈雜,好像軍隊數量巨大,使用各種辦法欺騙敵人。
而令人汗顏的是,在這方面的研究,確是日本人占據領先地位,在許多日本所出的三國遊戲和影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孫臏十陣影子。
三國時期諸葛亮入蜀主政平定南蠻之後之後,蜀軍的主要作戰對象主要是曹魏的步騎兵聯合部隊,作戰地域主要為山地,而蜀國缺乏馬匹,於是諸葛亮排練“八陣圖”。八陣實際上是三國時代以前早已存在的陣法。孫子有八陣,孫臏在《孫臏兵法》中也有《八陣》篇,到了東漢作戰訓練中普遍使用八陣。諸葛亮從蜀國步兵為主力等實際出發,在原有的古八陣基礎上創新真的陣法,繪制陣圖,最終形成“八陣圖”,用以訓練蜀軍。
所謂陣圖,就是將陣法繪制成圖形,畫在錦上、紙上、地上或者用砂石堆砌,形成直觀的實物,這就是陣圖。諸葛亮紀錄陣法的文字沒有流傳下來,八陣圖在唐代就已經失傳。但是據說諸葛亮曾經壘石作八陣圖,據說魚腹江邊的八八六十四堆壘石遺跡,就是諸葛亮所遺留的八陣圖,結合關於諸葛亮八陣圖的只言片語,進行合理模擬,現代兵家認為八陣是壹種集團方陣,每個八陣都具有八個小陣分布在中央的中陣四周的八個方向上,八陣的中央是大將,金鼓旗幟,以及直屬的兵馬,這就是中陣。每個小陣都有天、地、風、雲、龍、虎、鳥、蛇等代號。這就是《李唐問對》中的“陣數有九”的說法,所以宋代還有將八陣叫做九軍陣。
而每個方向的陣編組為六小陣,中陣編組為十六小陣,整個大方陣***有六十四小陣,正好符合魚腹江壘石遺跡的八八六十四堆壘石的數量。大方陣之後可能還有遊騎構成的二十四小陣,壹***是八十八小陣。這些小方陣可以是騎兵、步兵、車隊,由幾十到幾百不等組成,前排為弓弩手、中間為長兵器手、後排為短兵器手(有時排列順序也不同)八陣為了遲滯敵人進攻,發揮蜀軍弩兵的威力,在防禦時還設置沖車、鹿角、鐵蒺藜等障礙。
諸葛八陣屬於防禦性陣型,好處是沒有部署上的弱點,任何方向遭受攻擊,整體大陣不需要做出根本性的改變,壹處遭到攻擊,兩翼相鄰的陣可以自動變為兩翼,保護支援遭受攻擊之陣。但是缺點也是明顯的,首先就是,這樣復雜的諸葛八陣需要大量時間進行訓練,而且機動性較差,為了保持陣型的完整,前進時不允許奔跑,後退時不能猛跑。這就是《李唐問對》中的“以前為後,以後為前,前無速度,退無遽走”。所以說八陣是壹種防禦性質的十分保守陣型。無大敗,取得大勝同樣也很困難。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同樣多次攻打魏國,無大敗也無大勝,不能說和蜀軍采用八陣進行作戰毫無關系。
但是個人認為以上僅僅是諸葛八陣的基礎或者原型,因為依靠這樣壹種僵化的陣型,以蜀國薄弱之力與曹魏抗衡幾十年無大敗,就仿佛並不可能,而與其傳頌了千年的諸葛八陣地位也不相稱,而且作戰地域屬於山地環境,而八陣更適合於步兵在平原作戰……所以個人認為,諸葛八陣應該有許多變化,當陣地上有溝坎,林木等限制時,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而且行軍時,進攻時應該有各種變陣,不過由於資料所限,更加深入的研究諸葛亮八陣相當的困難……而且個人認為所謂諸葛八陣不僅僅是作戰陣型,而是通過“八陣圖”的訓練,將蜀軍作戰指導思想、編制、訓練等滲透給蜀軍……
中國古代兵書都有對陣法進行壹定的闡述,《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英文名為《The Art of War》,是中國古典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是中國優秀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書之壹(另外兩部是:《戰爭論》(克勞塞維茨) ,《五輪書》(宮本武藏) )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作者為春秋末年的齊國人孫武(字長卿)。《吳子兵法》是先秦時期壹部重要的軍事典籍。作者:吳起
《司馬法》是司馬禳苴的壹生的總結,是壹部軍事及政治的巨著。
《尉繚子》壹書,對於它的作者、成書年代以及性質歸屬歷代都頗有爭議。壹說《尉繚子》的作者是梁惠王時的隱士,壹說為秦始皇時的大梁人尉繚。壹般署名是尉繚子。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誌》,書中雜家類著錄《尉繚》29篇,兵形勢家類著錄《尉繚》31篇。
《六韜》壹書,相傳為周初太公望(即呂呂、姜子牙)所著,全書以太公與文王、武王對話的方式編成,所以又稱《太公兵法》。此書在《漢書·藝文誌》諸子略兵家類中不見著錄,但在儒家類著錄有《國史六■》“即今之《六韜》也,蓋言取天下及軍旅之事。■字與韜同也。”《隋書·經籍誌》明確記載:“《太公六韜》五卷,周文王師姜望撰。”但從南宋開始,《六韜》壹直被懷疑為偽書,特別是清代,更被確定為偽書。然而,1972年4月,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古墓中,發現了大批竹簡,其中就有《六韜》的五十多枚,這就證明《六韜》至少在西漢時已廣泛流傳了,對它的懷疑與否定也不攻自破了。
《六韜》雖為真書,但作者到底是什麽人,它產生於什麽年代則是值得研究的。此書舊題姜太公撰,這個說法令人難以茍同,因為《六韜》的思想、語言、名物制度等,均與西周的時代不符。現在,人們壹般都認為,此書大概成書在春秋戰國時期。
《商君書》也稱《商子》,現存24篇,戰國時商鞅及其後學的著作匯編,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作之壹。
《黃帝陰符經》作者與成書年代不詳,黃帝為假托之名。
《太公陰謀》作者姜尚,名望,呂氏,字子牙,或單呼牙。
《範子計然》是春秋時代範蠡所著。
《鬼谷子兵法》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
《孫臏兵法》作者孫臏。
《黃石公三略》作者黃石公,秦朝。
中國古代陣法大全
八陣圖:
三國時諸葛亮創設的壹種陣法。相傳諸葛孔明禦敵時以亂石堆成石陣,按遁甲分成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變化萬端,可當十萬精兵。(見《三國演義》)
及至後代,精通此陣者已十分罕見,卻不料出現在明代太湖山莊。太湖山莊莊主淡臺仲元化用此陣,訓練八人立於八門位置上,攻敵時進退自如,來去如潮,古怪厲害之極,並曾用此陣法困住大內八大身懷絕技的高手。(見梁羽生《萍蹤俠影》)
再如任天吾家的假山樹木即按八陣圖古法布置,普通人若不熟悉此陣,絕對走不出去。(見梁羽生《鳴鏑雲錄》)
據《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載:“(亮)推演兵法作八陣圖。”後人考其遺跡繪成圖形,見《武備誌》。據記載,八陣圖遺跡有三處:《水經·沔水註》及《漢中府誌》說在陜西沔縣(今勉縣)東南諸葛亮墓東;《寰宇記》說在四川夔州(今奉節縣)南江邊,《明壹統誌》說在四川新都縣北三十裏的牟彌鎮。 最近,河南省密縣發現壹套我國最早的《風後八陣兵法圖》。該圖***分九幅,壹幅為八陣正圖,其它八幅為八個陣式,即:天覆陣、地載陣、風揚陣、雲垂陣、龍飛陣、虎翼陣、鳥翔陣、蛇蟠陣。圖旁附有文字說明,詳細介紹了每個陣式在特殊環境下進攻退守的戰術應用。據《史記》載,風後為軒轅黃帝的壹員將帥。密縣雲巖官遺存的唐朝軍事家、常州刺史獨孤及的《雲巖官風後八陣圖》碑,詳細記載了黃帝和風後研創《八陣圖》的事跡。此圖的發現,把我國八陣兵法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兩千五百年。八卦兩儀陣:
按先天小八卦乾坤排列,配合以燈光的奇妙作用的壹種戰陣。此陣以七數為殺著,每壹正必有壹反。入此陣者,會感覺到壹種無形的壓力,仿佛腳下地面盡向壹邊偏斜。燈光變幻莫測,有化壹為七之妙。這七個幻影之中,第三個乃是真身。朱翠曾在不樂島陷身此陣,得單昆之助破陣而出。(見蕭逸《無憂公主》)七星錘陣:
武林中號稱北鬥七星座的戈華昌等所用陣法。七人按北鬥七星方位排列,各持流星錘攻敵,其妙處是每次發招,皆能壹錘化七,串成北鬥星座,整齊劃壹,連綿不絕,無懈要擊。白馬公子余通純曾為此陣所困,瀕於絕境,幸得情人上官素相助才破陣而去。(見曹若冰《碧血青鋒》)
七星飛錘陣:
參照北鬥七星之形布天下的陣法。“沙陀七錘”按天璇星、天璣星、天權星、玉衡星、開陽星、瑤光星、天樞星的方位站定,將敵人圍在陣中,各人隨意發招,每人飛錘全是壹球化七,連綿不絕,產生的雄渾內力使敵人感到運轉不靈,時間壹長就可困死敵手。此陣暗含天地環宇的生息相克之學,虛實倒置,無本無未,實在難測難防。張定遠曾為此陣所困。(見古龍《迷光血影》)七殺陣:
全稱“天昏地暗七殺大陣”,由武林中獨眼跛足的軒轅三缺創造。其特點是詭異、恐怖。該陣由七個黑衣瞎子組成,他們左手提壹根明杖,右手持壹把折扇,圍住所要消滅的目標,在壹種帶著奇異節奏的琴聲伴奏下,淩空起舞。琴聲的節奏越來越快,他們的腳步也越來越快,明杖的舞動也越來越急,而七個人包圍的圈子,則漸漸縮小,產生的壓力,也漸漸加大,就好像壹張織好的網,正在逐步收緊。這時他們的目標如同變成了壹條網中之魚,束手待斃。軒轅三缺曾用此陣法活捉女俠蕭十壹郎,結果反被蕭十壹良以刈鹿刀攻破。(見古龍《火並簫十壹郎》)七星八卦劍陣:
昆侖派劍陣,為昆侖七子所創,昆侖派仗以成名。這劍陣按八卦的方位而設,又暗合七星變化。臨敵時,昆侖七子之首靈虛子站在乾位上,依次靈霞子站定坤位,靈中子立坎位,靈患子守震位,靈雲子把離位,靈泉子護兌位,靈玄子防巽位,留出艮位讓人進出。七人功力相差無幾,聲息相通,心心相印,縱橫合擊,彼此呼應,因此,力道的發揮超出了七個人連合總力之上。昆侖七子曾以此陣困住七煞儒生閔孝和冰魄神君曹鈞,二人因得靈空法師出面說項,才沒有喪於此劍陣下。(見陳青雲《沈劍迷星》)十二都天門陣:
道家四十九陣中的第壹陣,系參透《易經》秘奧所創。道家高手以十二根小圓棍順手插在地上,在外行看來,壹點規律也沒有,東壹根,西壹根有正的有斜的,仿佛隨便亂插上去的壹樣,但是若開了“死”、“滅”兩門,即便是武林高手,若不懂其中奧妙,也會在該陣法中轉些時候。該陣用來陰敵,實在神妙至極。(見陳青雲《巨掌魅影》)九宮八卦陣:
四川唐門掌門唐天生三師弟柳清河所布陣式。此陣將堆堆碎石依九宮八卦方位排列,變化繁多。人被困陣內,只覺四處昏黑如晦,陰氣森森,霧氣沈沈,不得其門而出。(見東方玉《紅線俠侶》)
九宮八卦劍陣:
最能表現武當劍法威力的劍陣。由九個精通連環奪命劍法的人,按著九宮八卦方位而布成。自從明末武當派的黃葉道人創此劍陣之後,百余年只用了三次。武當派的連環劍法本以迅捷綿秘見長,若是幾個精通連環奪命劍法的人同使,那就簡直沒有半點空隙,連蒼蠅也難以飛過。(見梁羽生《雲海玉弓緣》)有壹本書就叫做中國古代陣法,但是沒有電子版,妳可以在網上進行購買,希望可以幫到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