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納蘭
納蘭性德,清初著名詩人,姓納蘭。這兩個漂亮的字不是漢人的復姓,而是滿語的中文翻譯,舊時翻譯成納蘭,後來又翻譯成娜拉。
這個姓氏最著名的人物不是納蘭性德,而是慈禧太後。如果作尋根之旅,納蘭或那拉不是滿族姓氏,而是蒙古姓氏,原是蒙古的土默特姓氏。土默特滅了壹個滿族,占領了他們的領土,但不知怎麽的就改成了這些被征服民族的姓氏——納蘭(Nala)。
1,納蘭
納蘭性德,清初著名詩人,姓納蘭。這兩個漂亮的字不是漢人的復姓,而是滿語的中文翻譯,舊時翻譯成納蘭,後來又翻譯成娜拉。
這個姓氏最著名的人物不是納蘭性德,而是慈禧太後。如果作尋根之旅,納蘭或那拉不是滿族姓氏,而是蒙古姓氏,原是蒙古的土默特姓氏。土默特滅了壹個滿族,占領了他們的領土,但不知怎麽的就改成了這些被征服民族的姓氏——納蘭(Nala)。後來,他們遷居到屬於遼寧省的冶河兩岸,建立了冶河王國。葉赫在蒙古語中是“偉大”的意思。我們在清史中經常會遇到壹個詞“葉赫那拉”,出處就在這裏。清亡後,其中壹人將葉赫那蘭簡化為葉氏,當代加拿大華人學者就是這個分支的成員。還有壹些簡“納”姓。納蘭氏家族名人眾多,如清代著名詩人納蘭性德。
2.上官
上官氏不在及臺灣省省百家姓前300名之列,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11位,新姓氏人口排名第510,約7.5萬人。春秋時,楚懷王把兒子子蘭封為上官大夫,子蘭的後代以城名為氏,稱他為上官氏。《唐書·宰相譜系表》記載,漢朝時,朝廷為了充實關中人口,下令將許多最膾炙人口的姓氏遷到關中,其中上官氏就遷到了隴西上官。上官,今甘肅天水,今甘肅通渭縣西南。上官名士,唐有彩女上官婉兒,宋有龍屠格擬、李尚書上官珺等。說到“上官”這個地名,在今天的河南滑縣東南,宗族中的人都是以封建城池為姓的。
3.皇甫
皇甫,復姓,出自西周。西周高級武官皇甫的後代,以皇甫為氏,稱皇甫。也有說出自子姓,是春秋時期宋公的後裔。皇甫氏不在中國大陸及臺灣省百家姓前100名之列,姓氏人口排名第529位,人口5.3萬人。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皇甫姓人才輩出,其中不乏忠臣良將、孝子義士、醫學家、文學家、富商巨賈,如皇甫嵩、皇甫謐、皇甫玉、皇甫石、皇甫冉、皇甫端、皇甫逵、皇甫規等。
4.宇文
yǔ是壹個復姓,是炎帝神農的後代。主要來源是中國遼東,在南丹可汗之後。魏晉時期,北方鮮卑宇文部自稱宇文氏。東晉時,於駐中原,稱於文國。於是以命名的。宇文早期活動在西北地區,南北朝時期逐漸南遷、內遷。到了唐代,他們以地為族,遍布中原。宋代以後,虞雯的家庭並不普遍。現分布於河北、陜西、北京、浙江、四川、臺灣省等地。目前宇文人口排名551,人口約21萬。
北周政權屬於宇文氏家族。歷史上最有名的人叫宇文。北周政權的創始人於1920年被命名為高歡。宇文玨,北周王朝的創始人,宇文泰的第三子。宇文煜,北周第二個皇帝。宇文護,宇文泰的侄子,前兩個皇帝都是被宇文護毒死的。宇文邕是宇文泰的第四子,北周的第三位皇帝。宇文邕殺了宇文虎,奪回了政權。那是北周君主。
5.慕容
慕容在《鮮卑三國誌》中提到,鮮卑分為中、東、西三部,中間的大夫柯醉住在慕容寺。據《氏族簡史》記載,慕容出自中世紀部落首領高辛的後裔,建立鮮卑國,並稱崇尚兩儀(天地)之道,遵從三光(日月星辰)之能,故以慕容為氏,稱慕容。歷史上的鮮卑人就在今天內蒙古的西拉木倫河和洮兒河之間。慕容的出生地和故鄉都在這裏。主要的歷史名人有慕容穆、慕容柯和慕容趙巖。因為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姑蘇慕容氏家族,其他小說家紛紛效仿。所以慕容氏家族成為武俠小說中江南第壹大家族。今天,我們可以看到慕容已經成為《西遊記》、《仙劍奇俠傳》、《木偶劇》等遊戲中家喻戶曉的人物。
6.歐陽
歐陽姓,中國姓氏之壹,是漢族第壹個復姓。據2014統計,歐陽姓為324萬。中國排名第86位。歐陽姓可以追溯到夏朝。歐陽姓出自司姓,夏國君鹹少康封其私生子虞姬。越王無國界時,為楚所滅,無涯子之蹄封於武城甌虞山陽,封之為歐陽,故以為是其姓,故子孫以“甌”或“歐陽”為氏。歐陽姓以海鳥為圖騰,郡望渤海。宋代歐陽姓有22萬余人,占全國人口的0.29%,排名第69位,是百家姓之壹,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人口總數居第壹。當代歐陽姓人口約88萬,占全國人口的0.07%,居全國第149位。
歷史上歐陽姓的重要人物有:東越王歐陽曜、西漢大夫歐陽生;東漢汝南太守歐陽雋;西晉哲學家歐陽山,獲廣州刺史歐陽、將軍歐陽;唐代書法家歐陽詢;五代以後,蜀翰林歐陽炯、尚書左丞、寧將軍節度使歐陽賓、歐陽湛博士;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歐陽楚翁;修訂宋遼金史的元朝大總統歐陽詢;歐陽鐘,明朝右都。
7.矽鎂層
司馬(Sima):中國姓氏之壹的西晉姓氏,為復姓。起源於西周,以官職為姓。西周時期,司馬、司徒、司空並稱“三師”。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410位。司馬氏家族總人口在中國大陸和臺灣省百家姓中未列前100名,司馬氏人口以2.8萬人排在第549位。時至今日,司馬氏仍是復姓中最常見的,廣泛分布於河南省洛陽、偃師市、溫縣,陜西省韓城縣,山西省宿水縣,安徽省宿松縣,湖南省湘潭市、湘鄉市、湘陰市,山東省蘭陵縣,江蘇省金壇市,即指前鎮、北京、上海、天津等地。
司馬遷:漢武帝太史令,著名歷史學家,《史記》作者。司馬懿: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司馬師:三國時期曹魏的著名人物。司馬昭:司馬懿的兒子,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於263年滅蜀。司馬燕:西晉開國皇帝司馬昭之子,即金武帝。265年,魏帝曹桓被廢為帝,建立了金朝,史稱西晉。二八○年,吳被滅。司馬光: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歷史學家,著有《資同治簡》。司馬相如:漢代文學家,擅長打鼓。
8、聞人
從春秋時期,鄭國聽到的城市名稱,屬於城市的名稱。春秋時期的鄭國文怡,位於河南省黃河以南滎陽市胡老關壹帶,又稱泗水關、泗水鎮。周鼎王二十年(晉景公十三年、姬儒,姬子建十八年,公元前587年),晉景公大怒,出兵攻鄭,接連擊敗鄭國軍隊,奪取鄭國溫城,改晉易(今河南泗水),壹度包圍鄭國都城新鄭(今河南新鄭)。此後,鄭得到了楚軍的援助,擊退了晉軍,但沒能奪回來。成邑後,鄭人失國,有人以“文怡蠻”為姓,春秋末期,有省簡化為單姓,代代相傳。
9.夏侯
夏侯(Xià hóu)姓氏簡單,來源於司氏,以爵為氏。周武王封於霞東樓的後裔為齊國公,春秋時建立了齊國。公元前445年,齊桓公的弟弟齊桓公逃到魯國,因是的後裔,祖上周初封為侯,而被稱為夏侯氏,其後人因以夏侯為姓,也被稱為夏侯氏。夏侯姓人口排名第560,人口1.1萬。分布於山東省曲阜、泗水壹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