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湖北省蘄春縣李時珍中醫藥研究所組織編寫的《蘄州藥誌》(中醫古籍出版社,1993年出版)自出版發行以來受到了不少專家學者的肯定,謝宗萬研究員稱其“不失為壹部有重要實用價值的地方性藥誌”[1];林有潤研究員認為該書“地方特色突出,對於繼承和弘揚李時珍學術思想和寶貴醫藥經驗具有重要現實意義”[2];孫啟明先生認為:“《蘄州藥誌》是壹部不同流俗的地方本草著作,反映了李時珍故裏蘄州地區的藥學內容。《蘄州藥誌》的編撰成功,開創了我國現代地方藥誌編撰的先河,為我國各地編撰地方藥誌樹立了榜樣。”[3]
但《蘄州藥誌》作為壹部現代的地方性藥誌,發行面窄,有很多人並不知道和了解,為此特將這部誕生在李時珍故鄉的地方性本草《蘄州藥誌》的編撰歷史背景、內容、特點及不足之處壹簡要介紹。
1編撰的歷史背景
蘄州,位於鄂東長江中遊北岸,大別山南麓,依山傍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中草藥資源極為豐富,是我國著名的盛產道地藥材之鄉,歷來為重點藥材產區之壹。蘄州在我國醫藥發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我國明代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就誕生在這裏,悠久的中醫藥歷史和豐富的中草藥資源使蘄州人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對中草藥的種植、采收、加工和使用等方面積累了許多寶貴醫藥經驗,而這些醫藥經驗中又有不少是李時珍親授口傳和後人從《本草綱目》中挖掘出來並歷經長期驗證而流傳下來的。挖掘、整理和總結李時珍故鄉的中草藥資源和寶貴醫藥經驗,對保障人民身體健康、豐富祖國醫藥寶庫具有重要意義。因而,早在1983年參加“紀念李時珍逝世390周年學術會”的專家學者曾提出過“編撰具有李時珍故鄉特色的《蘄州藥誌》”建議。1988年是李時珍誕辰470周年,中國科協率中國藥學會等八大學會和中國中醫藥學會分別在北京和湖北蘄春舉行紀念活動及學術會,此二次會議上又有專家學者提出了編《蘄州藥誌》的建議。
進入90年代,李時珍故鄉的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對李時珍故鄉醫藥人文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力發展藥材種植、生產加工,舉辦藥物交易會,從1993年起湖北省人民政府將舉辦“中國湖北李時珍醫藥節暨藥交會”列入湖北省的重要活動,以後每二年將舉辦壹屆這樣的大型活動,其目的是擴大李時珍故鄉的影響,推動李時珍故鄉的對外改革開放,把李時珍故鄉蘄州建成長江沿岸重要的藥材集散地和新藥都。為了促使這壹目的實現,迎接“李時珍醫藥節暨藥交會”的召開,李時珍中醫藥研究所根據專家學者的建議,在著名的中醫藥專家高輝遠、肖培根、謝宗萬、胡世林、黃先石、林有潤、詹亞華等教授的指導下組織編撰了《蘄州藥誌》壹書。
2《蘄州藥誌》的主要內容
《蘄州藥誌》全書48萬字,分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總論詳細介紹了蘄州地區和醫藥歷史發展概況、自然條件及中草藥資源,並簡要介紹了李時珍的生平及《本草綱目》的偉大成就。各論部分是從蘄州地區主產的1000多種中草藥品種中篩選出產量大、質量優的道地藥材及較常用的藥材250多種進行了詳細介紹,每種藥材分別按別名、來源、歷史、形態、生境分布、種植、采集加工、藥材性狀及質量、性味歸經、功能主治、民間應用及附註等項進行描述,其具體內容都是在搜集蘄州地區藥農、藥工、藥材收購經營人員、民間醫生、名老中醫藥人員及普通群眾的實際經驗的基礎上綜合整理出來的,其中“歷史”欄主要介紹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該藥的描述和認識,“民間應用”和“附註”欄則詳細介紹了蘄州地區民間應用該藥的單驗方及該藥在蘄州地區的蘊藏量、產量、質量及其它方面的特點等。書中還附有插圖以便於識別。本書可供從事醫療、藥材種植、采收加工、經營、生產和藥物研究的專業人員參考,對藥農、民間醫生及廣大群眾在種植藥材及使用中草藥單、驗方治病方面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3《蘄州藥誌》的特點
3.1地方特色突出該書除了收載有蘄州地區道地藥材及較常植用的250種中草藥外,還設有專章“蘄州特產集錦”,介紹蘄州特產藥材與藥物產品,如著名的“蘄春四寶”:蘄艾、蘄蛇、蘄竹、蘄龜,還有蘄菜、蘄姜、蘄茶、蘄藕、蘄州艾條等地方特產。對壹些地產藥材的質量特點也作了詳細介紹,如“丹參是蘄州地區大宗野生藥材,蘄產者具有根肥壯、色鮮紅的特點,是蘄州主要道地藥材,被譽為“蘄丹參”;又如香附,“蘄州所產香附子不僅產量大,而且質量較優,具有個大、質堅實、氣濃等特點,治療婦科病療效尤為顯著”,再如桔梗,“蘄州為湖北省桔梗藥材主產地,所產桔梗具有色白、個大、質優特點,是蘄州地區傳統的道地藥材之壹,屬我省外貿出口拳頭產品,曾於1938年在巴拿馬世界土特產品博覽會上獲得金質獎章”。這些記載充分體現了地產藥材的地方特色。
3.2所附民間驗方豐富而實用全書載藥250種,每味藥附方少則2首,多則近10首,***收載在蘄州地區廣泛流傳的民間驗方近千首,用於治療臨床各種常見的病癥達360多種。這些附方大多由蘄州地區的名老中醫藥師、藥農獻出的,也有部分是從蘄州地區流行的內部醫藥資料中輯錄出來的,每個附方均標明獻方者或出處。絕大多數附方由1~2味藥組成,具有簡便、實用、有效的特點,如艾葉揉絨吞服治療消化不良;馬齒莧、車前子各10g煎汁代茶飲治熱淋等,效果均較顯著,筆者自己亦多次試用,效果頗驗。值得壹提的是《蘄州藥誌》書後還附有“病名(用藥)索引”,可根據所患病癥名稱檢索到所用藥物附方,十分方便附方的使用。
3.3重視中草藥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蘄州藥誌》對壹些在蘄州地區已成功開發出的產品進行了肯定和介紹,如三七項下載:“蘄春李時珍藥廠從三七葉中提取三七葉皂甙生產七葉神安片,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及其綜合征、偏頭痛等有顯著效果”;艾葉項下載:“李時珍中醫藥研究所已研制出以蘄艾為主的中藥保健腰帶、時珍保健茶、蘄州艾條等新產品,行銷於國內外,深受廣大病患者歡迎”。對於準備進行開發的產品也進行了介紹,對有開發價值的中草藥提出了開發利用的建議,如對紫蘇子、獼猴桃的綜合利用提出建議等,為推動地方中草藥的綜合開發利用,提高經濟效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3.4對於繼承和弘揚李時珍的學術思想和寶貴醫藥經驗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蘄州藥誌》除有專章論述李時珍及《本草綱目》的學術思想及偉大成就外,在每味藥項下還設有壹“歷史”欄目,重點摘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對該藥的論述。書中收載大量的蘄州地區人民在種植、采收、加工和使用中草藥防病治病方面的寶貴醫藥經驗,有不少是李時珍親授口傳和後人從《本草綱目》中發掘出並歷經長期驗證而流傳下來的,如用鮮青蒿適量放口中嚼爛外敷治療蜂蟄腫痛;用艾葉、生姜水煎服治療大便下血;用地榆治療菌痢;用丹參治療月經過多等,在《本草綱目》中均有記載。因此,該書對於繼承和弘揚李時珍的學術思想和寶貴醫藥經驗將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