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史話古人對流星的觀測——帶妳去“春秋”看流星雨

史話古人對流星的觀測——帶妳去“春秋”看流星雨

盡管春秋以前有關流星的記載還無法得到證實,但是在實物方面我們卻可以拿出相當可靠的證據。考古學家在商代和西周的遺址中曾屢屢發現以隕鐵鑄刃的銅錢,這甚至使人聯想到古文獻中記載的商周時期著名的"玄鉞",它是當時流行的壹種采用隕鐵制成的禮器。

隕鐵只能來自隕星,顯而易見,中國古人不僅在三千年前就已開始註意觀測流星,而且已經明白它的基本成分並成功地加以利用了。

幾乎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古國都有很早的隕石記錄,古代埃及人在公元前2000年的"紙草書"中已描述了自天上掉下的石塊和鐵塊,這與中國最早的隕石記錄在年代上是不相上下的。中國的觀測記錄大約***有七百多次,對西方來說,這顯然是壹部系統的觀測資料。

對隕石性質的推斷很早就開始了,到戰國時期,人們已經認識到隕石實際只是天空中落下的星體,《左傳》在解釋公元前645年落到宋國的隕石時明確表達了這壹思想。相關史料寫道:

(魯僖公)十六年春,隕石於宋五,隕星也。

而歐洲人在兩幹年之後オ真正具有了這樣的知識。壹般認為,中國人註意分析隕石的成分是從宋代的沈括開始的,人們常常舉出他記在《夢溪筆談》中的壹則故事來證明這壹點。

宋代以後,類似的描述漸漸地多了起來,然而這種對隕石成分的 探索 與前面講到的古人對隕鐵的利用年代似乎很不相稱,對此目前還沒有更圓滿的解釋。不過事實是清楚的,沈括雖然第壹個註意記錄了隕石成分,但他卻遠非最早懂得這壹點的人。流星雨是比偶現流星更為壯觀的天象,當太陽系中沿壹定軌道運動的流星群與地球軌道相交時,成群的流星體進入大氣層,人們便會看到天空的某壹區域在數小時、數天甚至更長的時間內流星數量顯著增加,大大超過通常的偶現流星數有時甚至像下雨壹樣,這種現象就是流星雨。

《春秋經》所反映的中國最早的流星雨發生在公元前687年,文雲:

(魯莊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見,夜中,星隕如雨。

由於流星雨是以其輻射點所在的 星座 命名,因此可以斷定這是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記錄。

我們知道,流星群與彗星有著密切的關系,八月的英仙座流星群沿著圖特爾彗星的軌道運行,十壹月的金牛座流星群沿著恩克彗星的軌道運行,而五月的寶瓶座和十月的獵戶座流星群則沿著哈雷彗星的軌道運行。這些流星群大概可以肯定是彗星粉碎後的殘體,因為著名的比拉彗星正是由於在它原來的軌道上留下了燦爛的流星雨壹仙女座流星雨壹而壹舉成名,事實上在這顆彗星解體之前,它拋出的物質其實早已在逐漸形成流星群。

中國古籍中大量關於流星雨的記載表明,可靠的獅子座流星雨至少有二十次,英仙座流星雨至少有十二次,天琴座流星雨也至少有十次,至於未經認證的流星雨記錄則是大量的。中國的流星雨記錄不僅系統,而且詳備,其中包括流星雨出現和消失的時間隕石的大小和數目、出現的顏色和亮度以及地面所見的方位等。由於地球每年定期地通過流星群軌道的交又點,這使在軌道上分布極不均勻的流星群表現出明顯的流星雨周期,例如獅子座流星群大約每三十三年有壹次大流星雨,這個周期在中國的記載中表現得相當清楚。

中國古人對於隕石觀測的細致程度也是令人驚嘆的,古文獻中除去隕石"之外,還有種種別的名稱,其中唐代著作提到的壹種叫作"雷公墨"的別名,可能是對區別於石隕石和鐵隕石的玻璃隕石的描述,這恐怕是世界上有關玻璃隕石的最早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