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修復 - 姓氏葉的發展歷史,從古至今

姓氏葉的發展歷史,從古至今

葉是中華的中文姓氏之壹。葉氏在當今中華百家大姓中排行第四十壹位,人口約六百六十萬余,占全國人口的0.480%。

顓頊後裔葉公之後,以封邑為氏。據《風俗通義》及《通誌·氏族略·以邑為氏》等資料所載,顓頊後人沈諸梁,又稱葉公,葉公即成語“葉公好龍”中的葉公,原名沈諸梁,字子高,系春秋時期楚國左司馬沈尹戌之子,才能出眾,楚惠王時期被任命為楚國北邊要邑葉邑的行政長官,因楚縣尹通稱為“公”,故稱“葉公”。葉公在葉邑興修水利,使當地的生存環境有了較大的改善,

葉姓

邑人“莫不欣戴”。他平定白公之亂,身兼要職而不戀權位,激流勇退並歸隱終老於葉邑。其後裔以邑為氏,葉邑成為葉氏祖地,葉公成為葉氏始祖。

沿海和港、澳、臺的葉氏後裔開始發展到南洋諸國,特別是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最多,美、加、澳、日等國也出現了葉姓的賢達與精英。旅居馬來西亞的葉亞來,其後裔在馬來群島成為大族。

葉姓分布[2]

由於年代久遠,記載葉氏族人在上述幾次大的移民過程中的遷徙情況並不是很多,壹些葉氏族譜的記載,從壹個側面反映出這壹時期葉氏遷徙到了江蘇、浙江、福建、江西等地。根據族譜記載,唐宋南遷的葉氏族人中,主要來自河南,來自河南的葉氏分別遷居到了福建、江蘇、浙江、廣東、四川等地。

福建仙遊《古瀨葉氏族譜》中說:“始祖葉湛,世居雍州,五季之亂,舉族流徙莫定;至宋,蔔居光州固始,若祖有葉炎會者,隨宋南渡,蔔家仙遊之古瀨。”《佛嶺葉氏譜序》中稱:“吾稽葉氏,居雍州,徙居光州囪始縣。”《思實公重修族譜序》中也說:“吾祖河南固始人也。”《明元公譜序》中謂:“吾宗自光州入閩。”

江蘇吳縣《紀革葉氏支譜》中稱:始遷祖葉壽三,宋室建炎南渡,自汴遷東洞庭紀革。

浙江淳安、遂安、開化《葉氏宗譜》中記載:壹世祖為葉翥,先世為河南人,因官遷居歙之黃墩。歷五世曰豪,不滿王安石新法,避地遂安承鳳,後名葉村。

四川成都《蓉城葉氏宗族全譜》中記載:是族先世汴梁人,有大經者,南宋末官閩,時兵戈四起,南北道梗,遂流寓梅州程鄉縣。

這些都說明,葉氏祖根在河南。因此,直到今天,福建省葉氏各宗各系,追述其宗,十有八九稱其祖上原籍為河南光州、中州。

經過壹千多年的發展繁衍,到宋朝葉氏已成為大姓望族。史籍《通誌·氏族略》中說“葉氏,宋朝為著姓”,史籍《宋史》中立傳的葉氏人物有十二人,而《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收錄的宋朝葉氏人物有四十七人。從這些名人的籍貫看,《宋史》中立傳的名人全部為江南人,其中浙江籍三人,福建籍三人,江蘇籍壹人。《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收錄的四十七名宋朝葉氏人物中,除兩名籍貫不詳,壹名為河南人外,其余四十四人全是江南人,其中浙江籍二十人,福建籍十九人,僅兩省就占八成以上,其余為安徽、江蘇、江西等省人,由此可見此時的葉氏已鼎盛於江南了。

.明清時期葉氏已遍布全國各地,成為中國的大姓之壹。見於史載的各類葉氏名人較以往大大增加。《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收錄有明清葉氏人物壹百十七人,從這些名人的居住區域分布來看,明清時期葉氏族人已經繁衍到了大江南北,但仍以浙江、江蘇、廣東等地為多。《中國人名大辭典》中收錄的明清葉氏壹百十七位名人中,在有明確籍貫的壹百人中,浙江四十五人、江蘇十九人、上海十六人、安徽七人、廣東六人、福建六人、湖北六人、江西三人、河南和山東各壹人,這說明此時葉氏發展的中心仍然在今浙江、廣東、福建、江蘇、上海、安徽等東部沿海壹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