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卓君(今屬京),南至余杭(今屬杭)。後人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和寧波。
從先秦到南北朝,中國古代的勞動人民開鑿了大量的運河,幾乎分布在半個中國。西有關中、南有廣東、北有華北平原的人工運河。這些人工運河與自然河流相連,可以到達中國的大部分地區。
隋朝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最大的古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壹。它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標誌之壹。
大運河從南面的余杭(現在的杭州)開始,到北面的卓君(現在的北京)。穿越浙江、江蘇、山東、河北四省和天津、北京,貫穿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約1.797公裏。運河對中國南北的經濟文化發展和交流,特別是對沿線工農業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擴展數據:
隋朝修建大運河的意義:
首先,中國南北之間的交流加強了。在古代,水路運輸通常比用牛馬車陸路運輸便宜。坐船渡河甚至渡海,快捷高效,往往比走陸路還便宜。大運河連接南北水道,形成水網,把幾個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壹個大的水系。
第二,促進沿江城市的繁榮。唐、北宋時期頻繁的開鑿、疏浚和整修,使大運河長期保持暢通。經過唐宋時期的長期發展,大運河沿線的城鎮借助大運河的便利發展得更加繁榮。大運河促進了揚州、杭州、Xi、洛陽和開封的發展。
百度百科-隋朝大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