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段:(必須16歲以上)。
二段:取得初段者(必須16歲以上)。
三段:取得二段者(必須16歲以上)。
四段:取得三段後、3年以上經過者(30歲以上,年資11年以上)。
五段:取得四段後、4年以上經過者(35歲以上,年資16年以上)。
六段:取得五段後、5年以上經過者(41歲以上,年資21年以上)。
七段:取得六段後、6年以上經過者(48歲以上,年資28年以上)。
八段:取得七段後、7年以上經過者(58歲以上,年資38年以上)。
九段:取得八段後、8年以上經過者(60歲以上)。
十段:取得九段後、9年以上經過者(70歲以上)。
擴展資料
級別段位
空手道的段級位制和色帶制是參照柔道創立的。空手道段位制於1924年由船越義珍發行,為歷史上最早的空手道段位制。
與柔道壹樣,空手道分為黑帶和白帶。黑帶為有段者,白帶為入門者。黑帶與白帶之間(1~3級),多數流派設有茶帶。壹些流派當初設有綠、黃、青等色帶,今日已壹般化。段級位和色帶在各個流派中有差異,傳統派空手的段位為全日本空手道聯盟的公認段位。
空手道的稱號有範士、教士(達士)和錬士,最早由大日本武德會授予。1945年日本投降後,在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SCAP)的命令下解散。此後,由各個流派或會派自行授予。
教授方法
在琉球王國時代,唐手(空手道)的教學是秘密進行的,往往是在夜深人靜的時間,或是在人煙稀少的地點(如墓地)進行。這是為了避免被薩摩藩的在番役人所發現的緣故。因此當時沒有道場,師徒的人數也很少。
與同時期的日本武術不同的是,以空手道為代表的琉球武術沒有專門的武術書籍,而是通過口耳相傳和實際演練進行傳承的。相傳在當時每學會壹種型就需要花費三年的時間。琉球時代采用的是約束組手而不是20世紀初的自由組手,因此必須在實戰中進行訓練。
明治以後,空手道的教授大為轉變。沖繩縣的各中學和師範學校開始公開教授空手道,師兄弟之間壹對壹的練習。在教練的號令下,大量徒弟同時練習同壹種型。糸洲安恒在此時期內創立了平安之型。
進入大正時代後,沖繩唐手俱樂部在那霸成立。當時沖繩的空手大家參加了俱樂部,第壹次作出了***同研究、***同修煉唐手的努力。又,船越義珍和本部朝基於此時期出版了空手道史上第壹部研究書籍。昭和之後,空手道的技法名稱開始出現,書籍紛紛出版,對組手的研究也不斷深入,並作出了試合的努力。空手道的段級位制和色帶制被認定,同時練習體系也逐漸合理化。空手家們相繼建立自己的道場,以教授更多的徒弟。
然而,隨著空手道的近代化,西洋的身體動作、運動理論的傳入,引起了空手家的反省。如今興起了對古傳空手和沖繩空手再認識、再評價的熱潮。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