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育範文1:談到化學教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我想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與同誌們探討。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智力因素培養與非智力因素培養的關系以及如何在化學教學中註重素質教育。
壹,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
沒有考試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顯然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誰會想呢?交壹張白紙?是高品質的體現。但是素質教育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公民,而不是培養?考試得高分,其他都不相幹?高分低能公民。事實上,隨著考試內容和考試方法的不斷改進,高分低能的現象逐漸減少到最低限度。從這個意義上說,考試和素質教育的方向是壹致的。
在強調素質教育的化學教學中,化學教師如何駕馭考試?壹方面,考試所涉及的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以及自學和思考的能力,恰恰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壹方面,化學實驗中的觀察能力(圖片觀察除外)、運動技能、品德、體質都很難通過考試,但學校和老師就這麽抓嗎?應付考試?什麽都抓到了?顯然是行不通的。第壹,教育行政部門對學校的評價不再單純依據升學率。同樣,學校對老師的評價也不再以升學率為標準。第二,經驗表明,化學老師除了要做好課外活動,還要與學生溝通,關心他們的思想道德進步、身體健康等方面。就是素質教育做得好,考試成績肯定上去。反之,如果大綱規定了呢?掌握,了解,理解,用常識介紹?按照不同層次的要求組織教學是有害的,比如多考少考,重考不考,也就是教師為考而教,學生為考而學的做法,應該理性摒棄。
第二,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關系。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為活動中相對穩定的人格特征,主要包括:興趣、動機、理想、氣質、性格、道德、情操、情感、意誌等。它對人的行為或心理活動起著能動的、方向性的作用。在中學階段,是壹個人的智力因素迅速發展,非智力因素逐漸形成、發展並趨於穩定的關鍵時期。
對於這個問題有兩種態度:壹種是重視智力因素的培養和發展,而非智力因素則認可其自然發展,認為後者是學校和老師無法控制的,是社會和家長的事情。另壹種態度是,非智力因素應該與智力因素同步發展,就像智力因素的培養壹樣。壹位心理學家說得好:人的心理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機結合。任何壹方出現?癥狀?另壹方面會抑制健康發展。如何培養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壹樣,它也有自己的發生發展規律。
比如學習化學的良好動機的激發和培養,有壹個由低到高,由弱到強的發展過程,也就是好奇心?興趣?愛情?愛好?愛情。化學老師經常在化學實驗中利用發光、發聲、發熱、變色、狀態變化、氣味等奇特現象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但是,好奇心是壹種原始的、本能的、不穩定的認知傾向。然後,教師通過生動準確的講課,自然與使用相聯系、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鼓勵作業與考試成功等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引導和鞏固,逐漸使好奇心發展為興趣。興趣比好奇心更深刻、穩定、具體、明確、有力。在此基礎上,會進壹步發展成戀愛、愛好、愛情。當學習成績往往與榮譽、理想、抱負聯系在壹起時,愛、愛好、熱愛具有強烈的情感和意誌,並以穩定、堅持和強烈的動機為特征。
又如良好道德情操的培養和形成,也有知、情、意、行和諧統壹的發展過程。可見,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有壹個發展引導、穩定鞏固、發展提高的過程。不僅如此,它的特點是在開發過程中具有重復性,而且還受到智力因素的制約。因此,只有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發展,他們的心理才算是真正的健康發展。
三、如何在化學教學中註重素質教育
我之前說過,雙基?教學本身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在化學教學中還應加強以下幾個方面。
(壹)重視實驗教學
有人提出,實驗教學的重要性是素質教育的重要標誌。中國化學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綜合化學教育不僅要求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能,還要求培養科學方法和思維,培養科學精神和科學道德。學生是化學實驗學習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驗,訓練用實驗解決化學問題,使所有的智力因素得到發展。因此,化學實驗是綜合化學教育最有效的教學形式之壹。?因此,我們不能因為中考化學實驗的運動技能測試失敗而忽視實驗教學。在教學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化學實驗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和鞏固化學的基本概念和理論,獲得化學知識,培養科技素質。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實驗中的時空操作能力;計算和稱重實驗能幫助學生形成嗎?數量?概念呢?通過?要不要把試劑瓶瓶蓋倒過來?運動技能的訓練可以由學生發展嗎?打開茶杯(或電飯煲蓋子等。)然後倒過來放?防止汙染?至於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我就不贅述了。
(二)重視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素質教育的壹個重要方面,要因地制宜,盡量開展壹些課外活動。課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如組織指導學生辦化學小報、化學墻報、化學魔術表演、自制儀器和自制替代品、做家庭小實驗、舉辦化學講座、化學競賽、進行社會調查、組織參觀化工廠、化學興趣小組進行化學實驗等。在全區義務教育化學樣本班研討會期間,組織教師參觀遂川火柴廠。參與者親眼看到壹根小小的火柴,做出來需要那麽多設備和工藝!不僅驗證了課本上寫的:火柴盒側面塗的物質是紅磷和三硫化二銻的混合物,火柴頭上的物質是氯酸鉀、二氧化錳和硫磺,把理論知識和實際生產結合起來,而且體驗到了人們在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產中的時候也需要創造性勞動,充分體現了工人階級的智慧和為社會創造財富的偉大企業家精神。這勢必會使我們的教學與社會聯系得更加緊密,取得課堂上難以達到的效果。
(三)註重實踐和學習指導
現在大家都知道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很重要。應該怎麽培養?我覺得有兩種方式值得關註,壹是指導閱讀,二是指導實踐。導讀就是引導學生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閱讀訓練。特別建議:最好的閱讀材料是課本。初中化學新教材圖文並茂,思想性強,可讀性強。而且正好配合課堂教學,既起到課前預習的作用,又能使自學成果在課堂上得到及時驗證,從而增強自學信心,激發自學興趣。教師在布置適當的閱讀任務時應該解決哪些問題?教師要幫助學生對教材中的文字描述、圖像、圖片、數據進行分析總結。指導練習包括兩個方面:
第壹,選擇適合學生的習題,讓學生避免進入題海的痛苦。如果把習題分為兩類,壹類是及時為學生消化鞏固新知識,使新知識與原有知識同化,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即所謂?形成性練習?。另壹種是改進問題,即從不同方面、不同深度揭示某壹知識點,使我們在解題時對知識有全面深刻的理解,從而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同時需要運用類比、分析、歸納、綜合等多種思維方法,有效鍛煉廣博、敏捷、嚴謹、創造等多種思維品質。
二是通過典型習題講解,不僅傳授解題技巧,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在練習後學會組織知識,使知識在頭腦中清晰、有條理、網絡化。所以每次做完壹道習題,我都要做壹些自省和思考,比如我是怎麽解決這道題的,應用了哪些相關知識。我是怎麽想出這個解決方案的?有沒有其他的解決辦法。
綜上所述,在化學教育突出素質教育的問題上,需要提高認識,需要真正落實,取得實效。
化學教育範文2:論化學教育中的生命意識論文關鍵詞:化學教育中的生命意識
摘要:化學是壹門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教育課程,生命教育體現在化學教育中。在教育活動中,我們可以通過化學了解生命,理解思考生命的意義。由於人們對生命的理解不同,現有的生命教育也不同。通過對生命意識的解讀,把人的終極目標作為生命教育的理念,同時把認知、情感、行為作為化學教育中生命意識教育的結構維度。
化學作為壹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合成和能量變化的學科。生物物質和生命過程的變化是化學研究的重要對象,生命研究與化學研究的關系密切。化學教育不僅是化學科學文化知識的傳遞,也是對世界和人生價值的認知過程。生命價值的體現還在於它是人類創造和實施壹切有價值的事物的前提和前提,所以生命意識教育主要是幫助人們認識和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時尊重其他現有的生命。
第壹,將化學教育與生命意識教育相結合
化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是化學教育中生命意識教育的可靠物質基礎。僅僅把生命意識理解為壹個概念是遠遠不夠的。生命意識畢竟是壹個活生生的個體所表現出來的現象,尤其是對於人的生命而言,它不僅是作為壹個具有生命特征的個體而存在,而且是為了追求生命的終極意義而存在。但是,化學發展史中包含著許多生命意識教育的內容,化學家面對困難和挫折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是學生學習的榜樣。比如在講授原子論的時候,老師可以介紹壹下原子論的創始人英國著名化學家道爾頓。他確信?聰明在於積累,天才來自勤奮?,與?半夜睡覺天亮起床?作為他治學的座右銘,他最終可以成為壹個自學成才的人。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化學教育進行意誌品質的思想教育,讓人們充分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在於堅持,也是對真理的不懈追求。
第二,充分利用化學教育進行生命意識教育
在化學教育中,我們可以透過生命意識的教育,利用化學與生命相關的豐富資源,讓人們認識生命,了解生命。生命意識是指人們對生命的存在、價值和意義的認識和理解,包括存在意識和價值意識。存在意識是人們對生命存在的基本認識和理解,價值意識是指人們在生命存在的基礎上通過社會實踐實現生命價值的自覺意識。化學中有很多關於生命知識的內容。關鍵在於如何將這些內容與生命意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效地教給學生。比如老師在講授氯氣相關知識時,用視頻播放氯氣泄漏造成的人員傷亡和嚴重的環境汙染,讓學生知道氯氣是壹種什麽氣體。又如:在產生硫化氫、二氧化硫以及銅與硝酸、濃硫酸反應的實驗中,這些氣體容易汙染教室和實驗室的空氣,也嚴重影響師生的健康。這也要求學生不能留下多余的汙染物,殘留的有毒氣體必須通過導管再通過壹個倒置的漏鬥進入相應的吸收液進行適當的化學處理,以消除或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通過這些化學知識的學習過程,學生也可以知道生命的脆弱和珍惜生命的意義,有助於培養學生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生命意識的正確認識。
第三,情感維度,化學教育中生命意識教育的視角。
化學教育的情感態度和生命意識能夠啟發人們探索化學與生命的關系,對於運用化學的知識和原理認識生命規律,實施對生命的保護具有重要作用。健康的情感態度有助於調動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可以探索化學原理和規律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從而提高生命意識,在日常生活習慣中形成良好的保護生命意識。相反,消極的情感態度不利於化學教育中生命意識教育的開展。通過了解生命意識的復雜結構,認識到生命的珍貴和脆弱,我們就能體會到生命的美好,從而形成對生命情感的積極態度,升華出對生命的美好憧憬。
總之,化學教育不僅是獲取知識的工具,更是基於對人類生命的關懷。生命是自然的產物,尤其是人類的生命。生命意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將生命的價值與教育統壹起來,利用化學知識解決有關生命意識的問題,實現對生命的保護,促進心靈的完善,提高生命質量。
參考資料:
[1]王。生命教育在化學教育中的滲透[J].課程與教學理論,2009。
[2]李清秀。化學與生命教育把文化基因根植入頭腦[J]。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6)。
[3]程希軍。對學校教育中加強生命意識教育的思考[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6
化學教育論文相關文章:
1.關於化學教育的教學論文
2.化學教育教學論文
3.化學教學範文
4.淺談化學教育學論文
5.化學教學相關論文
6.化學教學總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