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銅冶煉行業古籍分類研究論文

銅冶煉行業古籍分類研究論文

壹.翟墨

翟墨(公元前479-381),先秦時期墨家的創始人,著有《墨經》。書中說:“非半斤不動,末了再說。.....昨天的金壹定是半個,不是也不是半個,不是昨天的金。.....端,簡直天衣無縫。”意思是材料在中間的時候,打不開。如果沒有分離的條件,物質就無法分離。墨子的“端”是物質的最小單位,具有現代原子的意義,意味著他對物質不連續性的理解。他的認識與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裏特斯提出的原子(不可分)基本上是同時代的,所以最先進的原子概念也不能抹殺墨子的貢獻。

第二,劉安

中國西漢時期的煉丹師。他的著作《淮南萬筆書》記載“清壹得鐵,化為銅。”意思是銅遇到鐵,就產生了銅。本質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鐵和可溶性銅鹽之間的置換反應。這壹發現比西方國家早1700年。在宋代,用這種方法煉銅已具相當規模,年煉銅量達5×105kg,占當時銅產量的15%-25%。這種煉銅方法是中國最早的,是濕法冶金的先驅。

劉安在《淮南子》中寫道:“老槐生火,久血為磷。”這句話的本質是磷的自燃。劉安能在西漢發現這種現象,說明他對磷有所了解。布朗特在1660年發現尿中磷,比劉安晚1000年。那麽磷最早的發現者應該是劉安。

第三,魏博陽

中國東漢時期的煉丹師。生卒年月不詳。上虞(今浙江上虞縣)人。他寫了《易經》,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煉金術專著。其中化學知識豐富。記載了化學反應裝置“但丁”,敘述了汞的揮發特性以及汞和硫化物化合成朱砂(硫化汞)、汞和鉛汞齊(汞鉛合金)的化學知識。

第四,葛洪

中國晉代的方士和醫學家,自號抱樸子,丹陽句容(江蘇省句容縣)人。著有《抱樸子》,化學知識豐富。他曾說:“朱砂燒成水銀,堆積後變成朱砂。”這句話所指的化學反應如下:①紅色硫化汞(朱砂)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汞:HgS+O2 = = = = = = ↑ ②汞和硫壹起研磨生成黑色HgS:Hg+S = = = = HGS③黑色HGS在空氣中加熱(升華)成為紅色晶體HgS: HgS HgS。

這壹事實說明,葛洪對化學反應的可逆性有了初步的認識,這在當時化學還處於初級階段的時代是了不起的。

動詞 (verb的縮寫)蔡倫

在東漢和漢武帝統治時期,他是壹個負責制作帝王器皿的官員。太監。桂陽人(今湖南省萊陽縣)。他總結了西漢以來的造紙經驗,用廉價的材料:樹皮、破布、破漁網為原料。經過精心的工作,他制成了高質量的紙,被稱為“蔡倫紙”。後人把蔡倫稱為造紙術的發明者。1000多年來,中國造紙材料普遍按照蔡倫的方法推廣。

公元751年,唐軍與阿拉伯人交戰,唐軍戰敗。士兵被俘,包括造紙工人,造紙技術傳給了阿拉伯人。然後傳播到埃及、摩洛哥、西班牙和歐洲。

第六,陶弘景

南北朝時期(公元5世紀末)著名的內科醫生和方士。火焰反應在他的《本草經註》中有記載。書中寫道:“過去有壹個東西,它的色彩原理和簡約差不多。月亮升起來,月亮升起來,就像捧著冰,強烈地燃燒,紫煙升起,雲朵真的消失了。”飄硝指硫酸鈉,硝指硝酸鉀(當時“硝”和“硝”混用)。所以陶弘景是第壹個用火焰反應的人。德國化學家本生在1854年發現了火焰反應,比陶弘景晚1000年。

七、馬和

中國唐朝的方士是世界上第壹個發現氧氣的人。馬寫的壹本書叫《識》,裏面說空氣的成分很復雜,主要是由陽(氧)和陰(氧)組成,其中陽比陰多得多...馬進壹步指出,陰還存在於硫酸銅(氧化物)、硝酸鹽等物質中。如果妳用火加熱他們,殷琦就會被釋放。他認為水裏也有很多陰,但往往很難拿出來。

馬和的《平龍承認》在清代壹直流傳,後來在戰爭中被德國侵略者奪走,但在中國沒有保存下來。然而,在1807年俄國彼得堡科學院的壹次學術研討會上,德國漢學家普勞斯(Julies Prause)公布了壹篇論文,他在論文中說,他看到了平龍承認的中國手稿。在近代,壹些外國專著也提到了馬和平龍的表彰。比如英國梅勒的《無機化學百科全書》,蘇聯韋特克拉索夫的《普通化學教程》。韋特·克拉索夫寫道:“8世紀,我國學者馬明確指出了空氣成分的復雜性,提出了制取氧氣的方法(殷琦),發展了燃燒假說。

瑞典化學家舍勒和英國化學家普裏斯特利在20世紀70年代發現了氧,比馬和的發現晚了1000年。

八、孫思邈

唐代的中醫。京兆花垣(陜西省耀縣)人。黑火藥的配方首次被記錄。他寫的《硫磺法》載於《孟銷法》第五卷,記載了黑火藥的配方。到了宋代,黑火藥的制作和應用已經非常熟練,火藥武器也非常先進。公元1225-1248年,黑火藥被商人引入阿拉伯等國。

九、沈括

北宋仁宗進士,杭州錢塘人。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科學家。晚年隱居潤州(今江蘇鎮江)孟茜公園。《孟茜筆談》是世界科技史上的壹部重要著作,反映了北宋時期自然科學的高度。為了紀念他,1979,以沈括的名義誕生了壹顆新星。

沈括在《孟茜筆談》壹書中首次記載了石油的用途,並預言“此物將流行於世”。中國古代稱油為“石漆”,唐代稱“石脂水”,五代稱“猛火油”。沈括最早提出了“油”的學名,後來世界各國基本都采用了“油”這個名稱,壹直沿用到十年前的宋應星。

中國明代壹位著名的科學家。江西是新人,也是官僚。他壹生著作甚多,自然科學中的代表作是《開物》。這本書的早期出版轟動了整個歐洲,“開物之學”在日本興起。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仍然有很多學者對“創業”很感興趣。《起事》成為世界科技的傑作。

《起事》中的化學知識相當豐富。書中描述,連續吹氣的活塞木風箱比歐洲早100年。所描述的煉鋅和銅鋅技術是世界上第壹次有文獻記載。所以宋是鋅的發現者。

《在建之物》中有對磷火的描述:“鬼火黃昏漫遊...孤獨的荒野墳墓...直到黃昏,大火爆發了……”這說明宋生前已經發現了磷的自燃。這壹發現早於德國的布朗特。因為在1669年在尿中發現了鈍器,而宋死於1661年(歷史字典中)。他的《起事》完成於1661年前。所以宋發現磷的自燃比布朗特發現磷要早。

Xi。徐壽

中國晚清科學家。江蘇無錫人。中國近代化學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壹生寫了很多書,主要是化學方面的,如《化學原補》、《化學質量檢驗》、《化學求數》等。其著作從19系統介紹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化學知識的主要內容。此外,1875年,他在上海創辦格致書院(格致是清末物理化學的總稱),公開講授自然科學知識,進行化學演示實驗,對中國近代化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氧氣的名字是徐壽起的。他認為人的生存離不開氧氣,所以把它命名為“養氣”或“養氣之質”。後來為了統壹,他把“養”字換成了“氧”,稱之為“氧”。

十二。侯邦德

侯(1890—1974),福建閩侯人。早年留學美國。1920獲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工程博士學位。1921年回國。為中國純堿工業做出了突出貢獻。是世界著名的制堿專家。他和範旭東創辦了中國第壹家國營制堿企業。1925國產“紅三角”牌汽水榮獲費城博覽會金獎。他的《制堿》壹書於1932年在美國出版,是世界上第壹部關於純堿工業生產的專著。

1939年,侯首次提出聯堿生產連續化項目,在國際上被稱為“侯氏制堿法”。該方法的特點是將制堿廠、合成氨廠和石灰廠聯合起來,降低成本,提高利用率,在制堿的同時生產化肥(NH4Cl)。這是世界制堿工藝的重大突破,為制堿和化肥工業做出了突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