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是漢景帝劉啟的次子,廢太子劉融的同父異母兄弟,劉徹的同父異母兄弟,西漢宗室、藏書家李記。
漢景帝前二年四月,劉德被立為河間(今河北獻縣)王。
劉德為保存和延續古代文化的寶貴遺產做出了巨大貢獻。
劉德稱王二十六年,從未卷入政治漩渦,而是畢生致力於中國文化古籍的收集和整理。
這裏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對後世影響很大的石矛和《左傳》,應該是劉的之的成就。
劉德被梁武帝懷疑後,憂心忡忡,病倒了,死於元光五年(公元前130)。
漢武帝銘記他的貢獻,封他為“獻書王”,當地人俗稱“獻書王”。
擴展數據:
在《漢書》中,劉德被說成是“虛心學習,實事求是”。他從小就喜歡讀書,尤其對儒家經典,達到了近乎癡迷的程度。
到達封地後,劉德利用各種機會收集書籍。
西漢初年,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民間書籍非常稀少。
更難得的是發現了秦始皇焚書令中主要繳獲的詩詞、書籍和上百種語言。
劉德不惜代價收集書籍!任何人把他的藏書帶給他,不僅會得到壹大筆錢的獎勵,還會派人去復制壹本,把原書留下,讓別人把復制的帶走。
當時,除了劉德,淮南王劉安也聚集了大量的書籍。
但相對而言,劉德收藏的書籍質量更高。
不僅常見的儒家經典、先秦諸子,連漢高祖沒有的《左傳》、《石矛》等著作也被劉德收藏。
為了鼓勵經學,劉德還在河間王國設立了《左傳》和《石矛》的博士官。
我們今天之所以還能看到這些先秦典籍,很大程度上歸功於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