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周繼王在位第二年至四十八年(前368年前321年)
第三卷周王元年至蒯王十七年(320年至298年)
第四卷周朝紂王十八至四十二年(297年至273年)
第五卷周代武王四十三至五十九年(272-256)
卷六秦項五十二年至始皇帝十九年(前255年至前228年)
卷七秦二帝二十年至二帝元年(227年至209年)
卷八季芹三世二世二至三年(公元前208年至207年)
卷九漢高祖元年至二年(206年至205年)
第10卷漢武帝三至四年(204年至203年)
卷十壹漢朝三高皇帝五至七年(前203年至前200年)
卷十二漢武帝四高八年至惠帝七年(199至188)
卷十三漢五高後元年至文帝前二年(187至178)
卷十四漢前三至十年六帝文(從177到170)
卷十五漢文帝十壹年至景帝二年(169至155)
卷十六漢八帝前後三年(154到141)
卷十七漢九帝建元元年,元光元年(140至134)
卷十八漢武帝元光二年至元朔四年(133至125)
卷19漢第11任皇帝元朔五年至狩四年(從124到119)
卷20漢十二帝登基大典至元豐元年五年(118至110).....
宋朝司馬光寫的。這本書是元豐七年和佟健壹起玩的。高如孫《微略》曰:“編《通鑒》時,壹物由三四源而編。”《文獻通考》載:“司馬康述司馬彪、荀悅、袁弘、崔弘、蕭方、李延壽、太慶忌、唐歷等。”洪邁的《容齋隨筆》有《河洛集》、《魏諫》、《李論事》、《張中丞傳》、《梁采錄》、《葉侯家傳》、《兩朝祭》、《後史編金禧秘錄》、《彭門集亂》。但是我給妳舉幾個例子,不僅僅是。其間有異說傳言,官員喜歡作虛假陳述,正史也不全是記載。只需選擇可信的遵循,再次參考相同的差異,不要為這本書辨析謬誤,以打消日後的困惑。昨天陳壽寫了三國誌,裴松之註釋。他詳細引用了各種書上的錯誤文章,並妥協為壹。其例為荊善,但史編纂之家未自撰壹書,故知彼者取其過去,有之,實從輕起。後來李導的《續如鏡》和李新川的《建炎以來歲月錄》都是順著他們的意思。雖然散在每篇文章下面,但都是小例子,考試的得失也是壹個。致陳貴、王、、薛等。,他們想延續光之書,卻無法勾勒出自己的舊書。他們只是根據這段歷史進行整理,參與其他書籍,往往相互矛盾,不能確定其是非。那就別說檢驗差異的方法了,在這本書裏留下遺產,擔心後來者。其中,如果唐朝封閉了平章的播出,必然要引用舊唐書而不是新唐書的年表來證明自己的錯誤。但是,卷面復雜,所謂不敢自保的人已經自己說了,還不夠全部。其原著與《通鑒》不同。胡三省寫的《朱茵》,開始在各種文章下流傳。但是,有相當多的遺漏。這是壹本明初出版的單行本,是原書中的第壹本,所以記錄下來以保其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