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課堂教學模式是指在遠程開放教育理論指導下,以網絡教育為背景的壹種教學模式。教師通過交流、網絡和實時的現場教學互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問分析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表達能力。為了彌補教學資源配置的不平衡,它利用現代網絡傳播手段,在講師所在的“講座教室”和助教所在的“直播教室”之間,搭建起壹個集聲、像於壹體的互動教學模式。其最大的特點是全程同步傳輸課堂教學真實情況和師生交流,真正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無邊界共享的教學模式。
首先,建立穩定的基本框架是同步課堂的基礎。
同步教室是以高速寬帶為紐帶的遠程同步教學系統。吳尚小學同步教室每年設置壹個班為報告室,硬件設備由操作終端、音視頻采集設備、電子白板、實物展示臺、投影顯示設備、音視頻播放設備組成。教師的講課、學生的活動、師生交流的整個教學過程和課件演示場,都通過上述設備轉換成電子信息,傳輸到直播課堂。直播教室由通信受理系統、助教操作終端、音視頻播放設備、音視頻語音采集設備組成。它通過網絡接收各種交流和課件資源,學生的聲音和互動圖像也可以通過網絡傳回授課教室。通過以上方法,可以實現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實現實時、全交互的課堂教學遠程教育模式。
第二,建立標準化的操作程序是同步課堂的保證。
學期初,雙方會協商安排課表。上課前,講師會按照兼顧雙方的原則制定並完成“同步上課雙向備課卡”,這是教學設計,提前壹天傳給助教老師。上課期間,助教根據當地實際協助講師完成紀律維護、指令提醒、指揮組等活動,並實時記錄當地教學情況和教學反饋,教學效果反饋給講師,便於講師掌握教學情況。課後,助教會批改作業,了解他們的知識。
第三,形成成熟的運營模式是同步課堂的靈魂。
為解決薄弱學科師資嚴重不足、重點學校師資老化的問題,我校通過探索形成了三種教學模式:
1,覆蓋面:音樂、美術課全程覆蓋,讓學生接受良好的美術教育,主要解決薄弱學科的師資問題。
2.引領式:每月舉辦壹到兩次語文、數學精品課,引領教師教學理念和藝術的提升。
3.改進方式:每周例會、校本教研、點校教師與我校同步參與、教育技術提升。
第四,創建科學的管理模式是同步課堂的基礎。
同步教學堅持“雙向管理、雙向備考、雙向評價”。要求雙方在班務日誌中記錄課堂教學情況,並在雙向備課卡上記錄課堂效果、評價及註意事項。我校每日班巡的領導在《吳尚小學同步班巡記錄本》上記錄當天班級的執行情況。
5.完善最優的獎勵和評價機制是同步課堂的關鍵。
我校將對點校所教班級的教學成績進行綜合評價,並與主教老師的信息技術考核掛鉤。同時,點校所教班級的成績排名也只記錄在點校老師的名下。教填主管部門搭建平臺,建立激勵機制,對同步課堂教學取得突出成績的教師進行表彰。有交流平臺,有課題同步教學,讓老師享受教研成果。計劃以後對講師的工作量進行鑒定,以此來激發各個方向老師的積極性。
第六,壹些想法
1,設備優化和網絡保障。為了穩步實施這項工作,主管部門應努力改善同步課堂教學的硬件。只有硬件得到有效保障,同步課堂才能形成真正的常規,評價體系才能落到實處。“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只能讓兩個老師都煩。
2.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是關鍵。制度是保障,評價是催化劑。只有科學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才能讓同步課堂“芝麻開花節節高”。
3.正確處理同步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融合。壹方面,學校科學要吸收同步課堂教學模式的優點,註重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進壹步挖掘自身潛力;另壹方面,同步課堂教學模式應從傳統教學模式中獲取成長養分,促進自身良性發展,進壹步提高教學質量,完善管理制度。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處理好存在與互補的關系。
“修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當今信息時代,如何科學地開展同步課堂教學必將成為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