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黃柏多少克的用法用量合適?

黃柏多少克的用法用量合適?

黃柏是壹種常見的中草藥。黃柏苦寒,善瀉腎火,清熱瀉濕。那麽黃柏的用量是多少克呢?黃柏的用法不同,用量也不同。黃柏的傳統用法用量標準為5 ~ 10g。以下是為大家收集的壹些黃柏的附方,以及中藥黃柏的食用方法。但需要註意的是,由於個人體質和病情不同,黃柏不宜隨意入藥,需要咨詢醫生,遵醫囑。以下所附用法僅供參考。1.黃柏的用法用量多少克合適

1,治療小兒熱痢出血:黃柏半秒,赤芍四塊錢。同樣是細粉米丸,還有麻子。每次服壹二十粒,飯前喝完,加最大壹粒的藥丸數。(顏氏小二方論)

2、治痢疾:黃柏300克,翻白草450克,秦皮300克。將翻白草、秦皮、黃柏加水煎煮兩次,合並煎液,文火濃縮成膏,將剩余的100克黃柏細粉加入膏中,攪拌,低溫幹燥,研磨成細粉。每次壹兩克,壹天三次。(遼寧中草藥新醫法資料選登)

3、治妊娠及產後寒熱泄瀉:黃柏1斤,黃連1升,梔子20片。上菜三味,切細,用五升水浸泡壹夜,煮三招,壹日壹夜服壹升。加壹把橘子皮和兩盎司生姜吐。(《千翼》)

4、小兒熱性腹瀉的治療:黃柏,焙末,配米湯及袋粟,各服壹二十丸,米湯。(《石全伯救方》)

5、治口渴小便可多吃:黃柏壹斤,水壹升水,煮三五次,渴了就喝,連續喝幾天。(“獨自壹人”)

6、治療傷寒黃體病、熱病:15脂梔子(舵),甘草壹兩(舵),黃柏二兩。用四升水沖三味,煮壹升半,去掉我,不同溫度服用。(《傷寒論》梔子白皮湯)

7、治肌肉疼痛,因濕熱:黃柏(炒),蒼術(大米泡,炒)。後兩味是末,煮出來的湯裏摻了姜汁。兩個都很氣派,外表很紮實,有壹點酒助興。(丹溪心法二妙散)

8、熱的處理很夢幻,發呆,舌幹:壹兩(到皮膚粗糙)。將羅混合為末,將壹錢放入冰片中研磨均勻。蜂蜜和藥丸大如梧桐樹。每次服壹丸至十九丸,煎麥冬湯。(《生肌宗錄》清心丸)

9、治帶下、夢泄遺精滑不收:黃柏壹斤(火上新瓦使紅通),真蛤粉壹斤。頂細,滴水為丸,如桐樹大小。每次服100粒,空心酒下喝。(珍珠粉丸《蘇文病機與保命集》)

10.治療陰虛自汗、頭暈、腰酸:黃柏、三錢、蒼術、辣椒30粒,加水2000毫升,煎至600毫升。每次100 ml,壹天三次,兩天就吃完了。(中級醫學雜誌)

11、降陰補腎水:黃柏(炒棕)、虎杖(灑泡、炒)、地黃(酒蒸)、龜板(酥脆)。上面是下面,豬脊髓,蜜丸。取70粒,放入空心鹽湯中。(《丹溪心法》大補丸)

12、降火益腎水:黃柏三兩、砂仁壹半、甘草壹兩。上面是細粉,稀糊是藥丸,大如棍。每次服五丸,用肉蓯蓉半兩,切碎,用大杯酒,泡壹夜,第二天早晨空中煎三四次,然後從我身上取出,用清酒送去。(《神奇秘方》馮髓丹)

13、治紅眼時:黃柏,去糙皮,為末,用濕紙包好,用黃泥凝固,文火煨。每顆彈珠大小,用紗布包好,泡在燈下,放在飯上蒸,用火烤熏洗。壹粒藥丸可以用三到五次。(《眼科龍牧論》五行湯)

14,小兒杯治紅眼:黃柏,泡牛奶,點壹下。(《素描》)

15,治口舌生瘡:搗碎黃柏含之。(錢進方)

16,治療小兒舌重:黃柏,泡竹瀝,小心點在舌頭上。(錢進方)

17.黃柏五塊錢,包漿三錢。* * *混完了,要口水了,越。(《素描》)

18,治唇瘡癢:在小檗的末端,混合塗上野生李維的根的汁液。(《盛記總錄》)

19.治肺痹、鼻瘡、腫痛:黃柏、檳榔。刀羅為末,塗以豬脂。(《盛慧芳》)

20、治奶毛,諸癰毛退而妒奶:將黃柏末搗碎,過篩,雞精白稠。幹燥,容易恢復。(“填充肘部背面”)

二、如何吃中藥黃柏

1,銀耳湯

材料:銀耳1、知母10g、黃柏10g、天冬10g、女貞子10g、銀耳15g、少量姜、蔥、味精。

做法:將魚用開水燙壹下,揭開指甲,去內臟、頭、爪。將元魚放入鍋中,加水、姜片、蔥段,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煨至肉熟,放入銀耳和藥袋(內含知母、黃柏、天冬、女貞子)。魚爛了就出鍋,加味精,吃肉喝湯。

健康小貼士:此湯劑具有滋陰生津的作用,治療精液異常。

2.黃柏茶

材料:黃柏0.5g,綠茶3g。

做法:用200ml開水沖泡5 ~ 10分鐘,飲用至口味清淡。

健康小貼士:傳統涼茶配方。具有清熱解毒、祛濕解毒的功能;抗菌、降壓,適用於熱痢、腹瀉;黃疸;浸出濁度;痔瘡;便血;紅白相間的腰帶下;口瘡;紅眼腫痛患者飲用。

3.怡安茶葉

配料:白頭翁5克,阿膠5克,黃柏1克,甘草5克,紅茶5克。

做法:將白頭翁、阿膠、黃柏用300ml水煮沸至水沸騰,再將甘草、紅茶沖泡5 ~ 10分鐘,飲用至口味清淡即可。

健康小貼士:此方為傳統涼茶方子。功能清熱養血止痢,用於赤白痢,膿血痢。

4.喬柏茶葉

配料:連翹5克,黃柏1克,甘草3克,綠茶3克。

做法:將連翹、黃柏用250ml水煮沸,甘草、綠茶沖泡5分鐘後飲用。也可以直接沖泡飲用。

健康提示:來自《禦橋醫令》。具有清熱去火的作用,適用於口瘡、口腔潰瘍、腫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