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我加入了墨舞文學群,認識了壹個叫紅葉的女人,性格潑辣,樂於助人,引起了我對她筆名的好奇,於是我在網上搜索了關於紅葉的知識。
紅葉,學名黃櫨,為觀賞樹木,以觀葉為主,歷代文人墨客青睞。它們最早見於司馬相如的《商》。其實很多落葉、闊葉樹在秋天都會變成“紅葉”,植物學上稱之為“彩葉”。最具代表性的有“楓”、“楓”、“櫻”、“梓”。其他草在秋天會變紅。
這些植物的葉肉細胞主要含有三種色素:葉綠素、葉黃素和胡蘿蔔素,這三種色素的合成與溫度有關。秋季氣溫下降,胡蘿蔔素分泌增多,胡蘿蔔素呈橙色,所以葉子會變黃或變紅。
紅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獨特的情感積澱和民族記憶,歷代文人墨客每到秋天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幾句。在我所知道的中國詩歌中,有兩首是紅葉的傑作。第壹首是唐代杜牧的《山行》。“遠山冷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駐足坐楓林晚,霜葉紅二月。”第二首是宋代楊萬裏寫的《秋山》。“五九做了壹輩子老染匠,誤把鐵皂做成了猩紅色。曉鳳偷酒壹夜,卻寂寞隱醉客。”壹個安靜壹個動人,壹個抒情壹個擬人。紅葉之美從不同的角度呈現在大家面前,讀來引人入勝。
看紅葉需要壹種境界,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味道。杜桑木,“停坐楓林晚,霜葉紅二月。”而李漁低吟,“冉冉秋光留不住,紅葉滿暮。”。這兩首風格迥異的詩,極具“境界”感,成為“贊秋”和“傷秋”兩個方向的經典。
還需要對紅葉文化進行挖掘和整合。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將境界分為“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總的來說,《自我的境界》強調主題情感的輸入,註重個人的切身感受;“無我之境”跳出個人現實糾結,進入幻想層面,浪漫。
在我看來,欣賞紅葉,要把握幾個特點。壹個是“紅”:是似火還是似血,要看心情是喜是悲。浪漫的人也算是臉紅了。二是“艷麗”:是秋天紅,還是秋天紅?總之,在五彩繽紛的秋天,紅葉鮮艷,豐富了收獲。第三是“回憶”:我覺得紅葉之所以受人喜愛,是因為它生於秋天。無論是掌紋般的脈絡,無論是落葉的失落,甚至是秋風吹過的婆娑聲,都有壹絲靈魂的蕭瑟。能引發人們內心深處的回憶。
紅葉已經形成了壹種文化。古代有詩題紅葉的故事,現在有紅葉的旅遊品牌。關於紅葉的詩詞數不勝數。這些都與我無關。我在意的是我在某年某月某日認識了壹個叫紅葉的女人,了解了紅葉。冬月23日是她的生日。祝她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