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藥物熏蒸
編輯
通過這種方式,藥物顆粒可以通過皮膚被吸收,通過角質層被滲透,並被真皮加強。
血液循環會提高皮膚溫度,從而擴張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和淋巴的循環。
中藥熏蒸療法歷史悠久。早在《黃帝內經》就有“搓澡”的說法。中藥熏蒸是中醫外治法之壹。它是基於熱和藥物的協同作用,能擴張皮膚內的微小血管,加速血液循環,在溫熱中實施由表及裏的治療。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具有分泌、吸收、滲透、排泄、感覺等多種功能。中藥熏蒸是利用皮膚的生理特性和藥物歸經臟腑的特性,使藥物通過皮膚表層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經絡臟腑,達到治療效果。
中藥熏蒸療法是物理療法,其機理是通過溫熱刺激局部或全身皮膚,促進血管舒張、血液和淋巴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改善局部或全身組織營養和代謝,調節全身神經和肌肉關節的功能,即中醫理論中的活血化瘀。藥物經皮膚吸收面積大,作用直接,藥物吸收不受內環境影響,減少胃腸道副作用,給藥方便。黃帝內經灸熏蒸療法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壹種新型中醫療法。選用對疾病有特殊治療作用的中草藥制成黃帝禦灸熏蒸保健包,通過熏蒸蒸發器加熱形成蒸汽霧,直接滲透到皮膚內被吸收,達到治療保健和預防疾病的作用。
黃帝內經艾灸和熏蒸療法專門針對的癥狀和體征可以概括為疼痛、腫脹和關節功能障礙。我們用骨碎補補肝腎,強筋骨;當歸、紅花、乳香、沒藥活血化瘀;花椒、白芷、羌活、木瓜、防風除濕,諸藥合用,起到行氣活血、溫經止痛的作用。將中藥和熏蒸療法的物理雙重作用融為壹體,使中藥的藥性在溫熱作用下打開汗腺,通過全身皮膚、竅、穴、滲透、吸收、擴散、輻射等途徑直接滲透到皮膚和臟腑,達到行氣活血、溫經止痛、扶正固本、調節陰陽平衡、增強免疫功能、調節高級神經中樞和全身生理過程、降低神經末梢興奮性和舒張性的目的。
藥物熏蒸要根據個人體質,選擇的中藥包要因人而異,因病而異。如果病變範圍較小,可采取局部熏洗;如果病變範圍較大,可采取全身熏蒸;血瘀患者選用活血化瘀的洗浴方;寒凝患者可以用溫散寒之方。
此外,患有嚴重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要特別註意選擇合適的藥浴方法。有開放性傷口、感染性病變、年紀太大或者體質特別弱的人肯定不適合藥浴和熏蒸。
中醫熏蒸療法的歷史
熏蒸療法歷史悠久,伴隨著中醫的發展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五十二病方》是馬王堆出土的壹張帛書。書中238個方藥中,涉及外治法的有147個方藥。在52種疾病中,36種疾病采用外治法,包括熏洗療法。中醫采用熏蒸療法是最早的史料。
《內經》中有熏蒸療法的記載。如《蘇文誌珍大論》載:“摩擦之浴,薄之劫;當它開始時,它是適當的。”再比如《靈樞癰》,裏面說“如果妳受到威脅,妳的名字每天都會失效...妳可以用壹桶六升水煮壹升的草根。排氣三升,就拼命喝,厚衣坐在水壺上,這樣就夠出汗了。”這說明《內經》時代就有熏蒸療法,是後世熏蒸療法的基礎。
東漢張仲景開創了外感傷寒、內傷雜病的辨證治療,被後人尊為“醫聖”。《金匱要略》壹書中記載“用瑯琊湯洗之”治療外陰瘡。
晉代葛洪寫的《肘應急方》,就是專門針對突發事件的。全書共分八卷,熏蒸法也有介紹:如治霍亂,“取鹽壹升半,水壹桶,沸之則手灼傷,足折。”胸腔裏,用湯洗。”再比如“用壹桶紅豆,煮的極壞,取四五升汁,溫在膝蓋以下。“治療水腫。
從唐代到明代,隨著方劑醫學的繁榮和發展,熏蒸療法得到了進壹步的發展。在錢進方耀,人們介紹用蒸來治療感冒和發燒,用熏蒸來治療和預防溫病。《太平盛輝方》采用藥洗“骨蒸”之法。《本草綱目》也記載了大量熏蒸療法的處方。
清代吳師機撰寫《理論駢文》,記載了大量熏蒸療法,涉及內科、外科、婦科、兒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熏蒸療法這種傳統的外治法和整個中醫事業壹樣,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豐富和完善。特別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熏蒸療法在推廣應用方面取得了更加顯著的成績。
在熏蒸熱風靡全球的今天,中藥熏蒸法因其操作方便、療效顯著、適用範圍廣、無痛苦、無副作用,更容易被人們接受。黃帝內經艾灸熏蒸療法對熏蒸方藥進行挖掘,並對現代新方藥進行綜合研究,使其更適合現代人生活的需要。在當今崇尚回歸自然的思潮下,黃帝內經灸和汗蒸療法將成為養生保健的必然趨勢,在預防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熏蒸療法的作用
熏蒸的整體作用是通過熏蒸某壹部位,刺激皮膚毛孔和穴位對藥物的吸收,從而引起藥理作用,調節全身。
通過熏蒸,皮膚可以直接吸收,調理經絡,分布臟腑,分布血液,循環血液。
皮膚吸收
皮膚覆蓋在身體表面,面積大,毛孔多。它不僅能保護體內組織器官免受各種外界刺激,還具有排泄和透皮吸收的功能。藥物熏蒸局部皮膚時,可能會通過局部皮膚黏膜、汗腺毛囊、角質層、細胞及其縫隙等途徑被轉運和吸收到體內。熏蒸時,濕熱藥物可加強水化作用和皮膚滲透性,可加速皮膚對藥物的吸收,從而引起整體藥理作用。
(二)經絡調節的作用
人體是壹個有機的整體,經絡遍布全身,與皮膚、臟腑九竅、四肢百肢緊密相連。能活絡氣血,調理筋脈,益關節,滋養陰陽。因此,局部熏蒸是通過藥物和熱氣對皮膚經絡的刺激來調節經絡系統,從而達到整體藥理作用,達到純臟腑功能失調和防病的效果。
(3)臟腑在運布中的作用
體表和臟腑屬於表裏,經絡相通。當藥物熏蒸局部皮膚時,藥物通過皮膚,經經絡進入臟腑,再通過臟腑的分布功能分布到全身,從而起到治病防病的作用。
血液循環
通過熏蒸,藥物通過皮膚黏膜吸收,角質層(包括細胞內擴散和間質擴散)和表皮深層吸收。此外,角質層被水合,使得藥物通過壹種或多種途徑進入血液循環。
(5)物理刺激
通過藥物熏蒸,藥物的熱量可以提高皮膚溫度,擴張皮膚毛細血管,促進血液和淋巴的循環,改善周圍組織的營養,有利於血腫和水腫的消散,達到活血化瘀的效果。
(6)調毒殺菌。
通過藥物熏蒸,使有毒的病原體向外移動,向外拔出,向外滲透,不使病原體困在臟腑,使藥物直接抑制和殺滅病菌。此外,藥物引起的神經反射可以刺激機體的自我調節,促進某些抗體的形成,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美容的目的。
延伸閱讀:如何買保險,哪個好,教妳如何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