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靜電復印原理

靜電復印原理

靜電復印機的工作原理

-

現代電子技術的廣泛應用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果妳想復印壹份試卷和壹份文件,只需要幾毛錢,幾分鐘就能搞定。這都是靜電復印機的功勞。

靜電復印機是利用靜電正負電荷可以相互吸引的原理制成的。

第壹,直接復制和間接復制

早期的復印機使用直接復印。先根據圖文的深淺給復印紙充上相應的靜電電荷,深的電荷密集,淺的電荷稀疏,這樣就形成了與圖文相對應的靜電圖像。然後壹個黑色的墨粉被靜電圖像直接吸引,最後通過定影成為壹個圖文的復制品。

但近30年來,國際上開始采用間接復制法。在間接復印中,靜電圖像不是直接形成在復印紙上,而是先形成在由硒光導材料制成的“硒鼓”上。通過顯影,將墨粉吸附在靜電圖像上,再轉移到復印紙上,成為文字和圖片的復印件。復印紙即使是普通紙也可以復印,因為不需要像直接復印那樣進行靜電處理,所以非常方便。二、臨摹的三個步驟

1.照明和聚焦成像

當要復印的圖像被放置在復印機的壓板上時,在復印機中的燈的照射下形成反射光,並通過由內部反射器和透鏡組成的光學系統聚焦和成像。

2.靜電顯影

圖像正好落在光導鼓上,光導鼓是壹個鼓狀的圓柱體,表面有壹層硒光電導體膜。光電導體對光非常敏感,無光時電阻率高,有光時電阻率急劇下降。在充電器的作用下,電阻率急劇下降。光電導體的表面在充電電極的作用下具有均勻的靜電荷。當圖像的反射光形成的光像落在感光體表面時,感光體的電阻率會因為反射光的強弱而發生相應的變化(因為原稿的圖像是深是淺)。光電導體表面的靜電荷也隨著光的強度而消失或部分消失,在光電導體薄膜上形成相應的靜電圖像,也稱為靜電潛像。人是看不到的,好像藏在片子裏。

3.轉移和固定

此時,在電場力的吸引下,與靜電潛像上的電荷極性相反的顯影墨粉被添加到光電導體的表面。潛像上吸附的調色劑量隨著潛像上的電荷增加或減少。於是,在“硒鼓”的表面,出現了深淺不壹的墨粉圖像。

當復印紙與墨粉圖像接觸時,在電場力的作用下,墨粉圖像被吸附,墨粉像郵票壹樣被轉印到復印紙上,墨粉圖像也形成在復印紙上。在定影器中加熱後,墨粉中包含的樹脂熔化,墨粉牢固地結合到紙張上,圖像和字符被復制到紙張上。

-

兩種靜電復印機的工作原理

靜電復印機是現代辦公中常見的設備,極大地方便了我們的日常辦公。但是,要想用好它,讓它發揮應有的作用,就必須知道它的工作原理。我來給妳介紹壹下靜電復印機的工作原理和流程。靜電復印機是集靜電成像技術、光學技術、電子技術和機械技術於壹體的辦公設備。它采用多種成像方法,如間接靜電復印法(卡爾森法)、NP靜電復印法、KIP永久內極化法、TESI靜電轉移成像法等。現代靜電復印機壹般采用間接靜電復印法和NP靜電復印法。

下面主要介紹這兩種靜電復印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過程。

卡爾森靜電復印:卡爾森靜電復印的過程本質上是壹個光電過程,它產生的潛像是由靜電荷組成的靜電圖像。它的充電、顯影和轉印過程都是基於靜電吸引的原理。由於其靜電潛像是由光照下光電導層電阻降低引起的充電膜層上的電荷放電形成的,卡爾森靜電復印要求感光鼓具有非常高的暗電阻率。在沒有光照的情況下,這種感光鼓壹旦表面有電荷,就可以長時間儲存這些電荷;在光照的情況下,感光鼓的電阻率應該會快速下降,即成為電的良導體,使感光鼓的表面電荷快速釋放並消失。卡爾森靜電復印用的感光鼓主要由硒及硒合金、氧化鋅、有機光導材料等組成。壹般在導電基底(如鋁板或其他金屬板)上直接塗覆或蒸鍍壹薄層光電導材料。其結構是導光層在上,導電基板在下。

卡爾森靜電復印大致可以分為八個基本步驟:充電、曝光、顯影、轉印、分離、定影、清潔、消電。

1.充電:充電是使感光鼓處於黑暗的地方,處於某壹極性的電場中,使其表面均勻地帶有壹定極性和數量的靜電荷,即具有壹定的表面電位的過程。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感光鼓的感光過程,讓不具備感光性能的感光鼓擁有更好的感光性能。充電過程只是為感光鼓接收圖像信息而準備的,是不依賴於原始圖像信息的前置過程,但卻是在感光鼓表面形成靜電潛像的前提和基礎。

當感光鼓表面在黑暗中充有均勻的靜電荷時,由於感光鼓在黑暗中具有較高的電阻,靜電荷保留在感光鼓表面,即感光鼓保持壹定的電位,具有光敏性。由不同性質的光電導材料制成的感光鼓應充入不同極性的電荷,這是由桶形導體的導電性決定的,即只允許壹種極性的電荷(空穴或電子)被“註入”,而阻止另壹種極性的電荷(電子或空穴)被“註入”。因此,對於N型半導體,表面應該帶負電;對於p型半導體來說,應該選以下的電荷。當P型感光鼓帶正電暈正電荷時,由於P型半導體中的負電荷,它不能移動。所以光電導層表面的正電荷和界面上的負電荷只能相互吸引而不能中和。如果P型感光鼓被負電暈帶負電,在光電導層和* * * *的界面處感應出正電荷,而P型半導體的主要載流子是“空穴”,容易自由移動(或稱“註入”),容易中和感光鼓表面的負電荷。這樣,當P型感光鼓帶負電時,其充電效率相當低。對於N型感光鼓,由於其主要載體是電子,如果帶正電,其充電效率也極低。目前,靜電復印機通常使用電暈裝置給感光鼓充電。

二、曝光:曝光是利用感光鼓在黑暗中形成絕緣體;在光線下,電阻小,是導體。當帶電的感光鼓曝光時,照明區域的表面電荷(原稿的反射產物)因放電而消失。將電荷保留在無光照區域(原稿的線條和油墨部分)的過程,從而在感光鼓上形成靜電潛像,其表面電位隨圖像亮度而波動。在曝光過程中,原始圖像受光照射後,圖像光信號通過光學成像系統投射到感光鼓表面,感光層受光照射的部分稱為“亮區”,未受光照射的部分自然稱為“暗區”。在亮區,光電導層產生電子-空穴對,即光生載流子,使光電導層電阻率迅速下降,由絕緣體變為良導體,呈現導電狀態,使感光鼓表面電位因光電導層表面電荷與界面相反極性電荷的中和而迅速下降。在暗區,光導層仍然絕緣,使感光鼓的表面電位基本保持不變。感光鼓表面的靜電勢隨著原始圖像的亮度而變化。對應於濃圖像的感光鼓上的表面電位高,而淡圖像上的表面電位低。以這種方式,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形成具有對應於原始圖像的波動表面電勢的靜電潛像。

三、顯影:顯影是用帶電的墨粉將感光鼓上的靜電潛像轉化為可見的墨粉圖像的過程。顯影調色劑所帶電荷的極性與感光鼓表面上的靜電潛像的極性相反。顯影時,在感光鼓表面靜電潛像的作用下,色粉被吸附在感光鼓上。靜電潛像電位越高,吸附墨粉的能力越強;靜電潛像電位越低,吸收墨粉的能力越弱。對應於靜電潛像電位(電荷)的不同,吸附的墨粉量也不同。這樣,感光鼓表面上的不可見靜電潛像變成具有與原始色調壹致的不同灰度級的可見調色劑圖像。在靜電復印機中,調色劑的充電通常是通過調色劑和載體之間的摩擦獲得的。摩擦後,色帶的極性與載體的帶電極性相反。

4.轉印:轉印是指將復印介質附著在感光鼓上,並使復印介質的背面帶與墨粉圖像相反極性的電荷,從而將形成在感光鼓上的墨粉圖像轉印到復印介質上的過程。目前,電暈裝置通常用於靜電復印機,以將調色劑圖像轉移到感光鼓上。當復印紙(或其他介質)與顯影後的感光鼓表面接觸時,使用電暈裝置對紙張背面進行放電。電暈的極性與充電電暈的極性相同,但與帶電調色劑的極性相反。由於轉印電暈的電場力遠大於感光鼓吸附墨粉的電場力,感光鼓上的墨粉圖像在靜電引力的作用下被吸附到復印紙上,從而完成圖像的轉印。為了便於轉印和提高靜電復印機中圖像調色劑的轉印率,通常使用預轉印電極或預轉印燈裝置來預轉印感光鼓。

5.分離:在前述的轉印過程中,復印紙會由於靜電吸附而緊緊地附著在感光鼓上。分離是將緊緊附著在感光鼓表面的復印紙剝離(分離)的過程。在靜電復印機中,分離電暈(交流和DC)、分離爪或分離帶通常用於將紙張從感光鼓上分離。

6.定影:定影是將復印紙上不穩定且可擦除的墨粉圖像定影的過程。通過轉印分離過程轉印到復印紅上的墨粉圖像沒有與復印紙融為壹體,此時墨粉圖像被極度擦除,必須通過定影裝置固化才能形成最終的復印件。目前,大多數靜電復印機使用加熱和壓力的組合來定影熱熔墨粉。定影裝置的加熱溫度和時間以及壓力的壓力對調色劑圖像的粘附牢固性有壹定的影響。其中,加熱溫度的控制是定影質量的關鍵。

清潔:清潔是去除轉印後殘留在感光鼓表面的墨粉的過程。由於表面電位、轉印電壓、復制介質的幹濕度、與感光鼓的接觸時間以及轉印方式的影響,感光鼓表面的墨粉圖像的轉印效率不能達到100%。大部分墨粉從感光鼓表面轉移到復印介質上後,感光鼓表面會殘留壹些墨粉,如果不及時清除,會影響後續復印的質量。因此,在進入下壹個復印周期之前,需要清潔感光鼓並將其恢復到原始狀態。靜電復印機壹般用刮刀、刷子或清潔輥清除感光鼓表面殘留的墨粉。

8.消電:消電是消除感光鼓表面殘留電荷的過程。因為在充電過程中沈積在感光鼓表面上的靜電荷不會由於吸附的調色劑顆粒的轉移而消失,所以在轉移之後,靜電荷保留在感光鼓的表面上。如果不及時刪除,會影響後續的復制過程。因此,在第二次復印之前,感光鼓必須斷電,以將感光鼓的表面電位恢復到其原始狀態。在靜電復印機中,曝光裝置壹般用於對感光鼓進行完全曝光,或者使用靜電電暈裝置對感光鼓進行反極性充電,以消除感光鼓上的殘余電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