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是獻給宋徽宗的,流傳了八百多年。其主題主要是描寫北宋首都東京市民的生活狀況和汴河上商店、市民的繁華景象,描寫運東南糧、米、貨的油罐車通過汴河橋涵的繁忙景象。作品氣勢磅礴,長528.7厘米,寬24.8厘米。有587個不同身份的人物,都是形神兼備,有13種動物,9種植物,都栩栩如生,有56頭牲畜,20多輛汽車,20多艘大小不壹的船。這部現實主義傑作是研究北宋東京經濟社會生活的珍貴史料。《金銘池競拍圖》描繪了皇帝帶領近臣到金銘池觀看打水仗、賽龍舟的熱鬧場景。該圖長28.6厘米,寬28.5厘米,略呈方形。壹張小圖描繪了9英裏多的池面和池邊周圍的所有景色。本文著重描寫了池中大龍船及其周圍的船只,勾勒出金銘池的全貌和皇帝觀標的情景。畫面緊湊,結構嚴謹,主題突出。
北宋著名畫家張擇端的長卷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不可多得的珍品。以寫實的手法、全景式的構圖,生動細致地描繪了北宋都城開封、汴京時的繁華景象和豐富的社會生活風俗習慣。整個畫面規模宏大,結構嚴密,構圖有序。其筆墨技巧,結合文筆,生動凝練,人物形象生動傳神。牲畜、房屋、船只、城垛、橋梁、樹木、河流的形狀都很奇妙,堪稱奇妙。總結中國古代繪畫,有很多學者是自戀的。真的很難找到壹幅像《清明上河圖》這樣用大量的筆墨描繪出成百上千人的共同生活和商業經濟活動,並把人放在主人的位置上,給人以正確的藝術概括。這在中國古代繪畫中,甚至在現代繪畫中,都是罕見的。這幅畫的第壹個收藏家是宋徽宗,他用細金寫了“清明上河圖”幾個字。
這兩件作品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另外,天津美術館有壹幅署名“張擇端”的小“西湖競拍圖”,是贗品。該作品現已轉移至天津博物館。
《清明上河圖壹》簡介(部分)
《清明上河圖》為淡水墨帛書,長24.8厘米,寬528.7厘米。是展示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城市景觀的圖片(圖1)。目前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這幅畫卷上沒有藝術家本人的印章,根據圖後附言中的壹段晉代張鑄題字,確認其作者為張擇端。張鑄的碑文只有幾個字:“翰林張擇端,生於吳棟(今山東諸城)。”我年輕的時候在京城讀書學習,後來學會了畫東西。我是壹個畫家,我特別喜歡乘船旅行,橋梁,郭靖和其他家庭。"然而,在北宋末年撰寫的《宣和畫譜》壹書中,卻找不到張擇端的名字。有人推測,可能是他入畫院較晚,編輯來不及編入書中。
這幅畫卷是畫家選擇的都城的壹部分,描述的很詳細,就像現場視頻中的壹個切片。從外城的菜園到內城最繁華的地段,觀者皆可盡興。現在,每當《清明上河圖》壹卷在故宮博物院向公眾展出時,展櫃前總是擠滿了觀眾,他們排著隊慢慢地走著,饒有興趣地看著,嘴裏不斷發出驚呼。《清明上河圖》吸引觀眾的藝術魅力,除了整幅畫氣勢磅礴、寫實技巧高超之外,還有出色的細節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