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母的古書叫什麽?
我不知道論資排輩是不是壹種文化,但是搞清楚論資排輩真的是壹門學問。在中國,世代的起源和歷史是我所不了解的。但從古籍中的記載和我從小的經歷來看,感覺世代滄桑,朝代更替,潛移默化。世代,對於壹個人來說,壹出生就決定了,他沒有選擇。同宗之間的輩分是嚴格遵守的。比如稱謂壹定要準確。日常生活中要對長輩表示敬意,讓座讓位,而且要很講究座次,不能亂了禮儀。壹個人的言行乃至命運都會受到宗族禮儀的影響,受到傳統道德的約束。我看過這樣的史料,山西五臺山下有壹個四千多人的大村莊——槐蔭村。趙姓占90%以上,人稱趙氏村,人丁興旺,族群興旺。據《槐蔭村誌》記載,槐蔭村自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居住。明洪武年始,趙始祖伯英公由朔州馬邑遷至五臺,定居淮陰。他以務農為主,勤儉持家,逐漸成為五臺名門望族。趙氏家族繁衍了六百多年,傳了二十五代。始於勤奮,慷慨待人,傳宗接代,世代嚴謹。還整理策劃了壹套12冊的《趙氏族譜》。趙家的輩分是嚴格遵守的。即使是白發老人,也壹定要把比自己大的娃娃叫爺爺、叔叔。如果有人叫錯了名字,他們會立即被他們的人指責和糾正。宗族中孩子的名字也是以族譜中的世代為準,不能隨意取。由此可見,槐蔭村的人們在這種相對封閉或半封閉的環境中生活了數百年,逐漸形成並定居了相對獨立的文化和禮儀體系,影響了壹代又壹代人。這裏人口流動少,人們生活穩定,生活相對貧窮落後。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必然要求同宗、同家的團結協作,互相幫助,宗族之間的聯系比較緊密,這也與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開放程度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