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在子弟書《訪護國殿》中,有對韓、羅《二創》等子弟書作家的評論:
“驅魔人,始書編,仍數小窗,得三昧。松窗和蕓窗也成了老手。朱宣的句法平實穩重,西圖的每次都很幽默。那個漁村屬於他。他自稱為搖滾迷。雲巖和西林描寫的景色是獨壹無二的。這些人都是可以稱之為長輩的民族作家,也需要雅俗共賞。這不是論文的競爭。”從這首歌詞中我們知道,韓小創是“驅魔先鋒”,松創、雲創是“老手”。文中提到的八位作者都是“編書的民族作家,堪稱元老”,自然是子弟書早期的著名作家。文章還指出,作品要“雅俗共賞”,單靠文采寫出的作品不是優秀作品。
兒童說唱地圖
清朝嘉慶年間,子弟書從北京流傳到沈陽。後來形成了以韓曉創為首的東北作家群,知道名字或筆名的不下20人。
如文熙元(王,關東才子之三子)、椿樹齋(遼陽人)、張松浦、孟、顧湘軒、白癡(海城人)、秋白梅子、河西隱士、木祿佛教徒、龍溪佛教徒、墨爵道士等。這些作者集中在沈陽及周邊縣。
《東雲弟子》作家韓小創的生卒年和出生地,歷來為史學界所爭議。每本書記載的內容都大相徑庭。關於他的生卒年,眾說紛紜:壹是嘉慶、道光年間人;壹說自己是同治、光緒年間的,另壹說《辭海》等書賺兩說。此外,還有壹些說法,如“乾隆嘉慶人”、“嘉慶前輩”、“道光鹹豐人”。目前關於韓小川的籍貫有沈陽、鐵嶺、開原等多種說法,但不管是哪壹種,韓小川是黑土地上的大作家,卻是事實!
今天韓的作品《淚邊》有十三回,是根據《紅樓夢》壹百二十回改編的。《紅樓夢》是程嘉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出版的。所以,韓的淚緣才會後來生。他的另壹本兒童讀物《悲秋》,又名《黛玉悲秋》,制作於嘉慶年間。
嘉慶末年,德碩庭《京都竹枝詩》共108首,其中壹首有“雲曦《悲秋》書可聞”之句。這證明韓小創不僅擅長寫金戈馬鐵的“東韻”,也能寫愛孩子的“西韻”。道光年間,闔閭的家人為他的孩子編纂了壹套藏書,列出了170多種給他的孩子閱讀的書籍,其中包括韓曉闖的十多種作品。由此可以推斷,韓曉闖是嘉慶、道光人。此外,在光緒年間盛景輝文山書屋出版的《黛玉愁秋》中,二令俗人在序言中稱“前輩韓小創”。韓曉闖在《訪護國寺》壹書中被稱為“驅魔人,編書先驅”。這也可以說明,韓曉闖確實是早期子弟書的作者,絕不是“同治光緒人”。
傳說他祖籍在開元的韓小創,小時候父母雙亡,長年住在沈陽的姑姑家。年輕時在北京兩次考試失利,中年後定居沈陽。在沈陽期間,他的創作達到頂峰,與友人結緣,舞蹈、寫作,最後以《弟子規》成名。韓曉川晚年遷居遼陽,並在那裏去世。可見,韓小創的籍貫包括沈陽說、鐵嶺說、開元說。當時開原屬鐵嶺管轄,都有道理。
韓曉闖是壹位多產的子弟書作家。楊的《鼓樓記》中介紹“韓小創劇本五百余部”,即現存劇本全部記在韓名下。只有在“韓小創”這個詞後面加上“etc”這個詞才有意義。另外,也有人說“韓小創弟子書有七八十種”“可以有壹百多段”,都是謠言。管德東在《曲藝集》中考證,韓作品今有24種。胡廣平認為,在韓小創的生平和作品中,有31種韓作品。臺灣省學者陳錦鑒先生肯定,據他所見,韓小創的作品有19種;《帝子書潮》收錄了17種韓作品;已故傅錫華先生於1963(因故未能正式出版)編輯的《弟子選》收錄了韓弟子28種(其中有壹種存疑)。
韓作品中嵌入"小窗"詞的共有23種,其中《長阪坡》、《米的孤兒》、《賣刀試刀》、《周西坡》、《黛玉悲秋》、《露淚》、《權得報》等都是傳世之作。
以下引用的是《黛玉悲秋》中描寫時空景色的抒情片段——
灑下藍天白雲的錦緞,
在雲、霧、劍、雨中靜靜地蕩來蕩去,楚清,
纖細的三路菊花開得燦爛,
畢森森的千竹葉顯大蔥,
韻腳當啷過庭院,秋砧驚起午後夢,
呼啦啦,靠近窗戶的老樹哀嚎著,
枯萎的蓮蓬變成了壹片碎葉,
柔軟膽怯的秋海棠帶著殘梗憔悴,
芬芳馥郁,巖前有桂花,
寒冷,悲傷和分散,留在井裏,
秋雨過後,重疊的群山非常翠綠。
清澈的水* * *蔚藍的天空,
油炸的,油炸的,
亭前落葉,西風起舞。
孤獨寂寞,有兩只飛舞的蝴蝶,
悄悄的,我聞不到鶯聲,
壹陣天寒地凍穿過雁群,
幾個空曠的庭院在等待秋蟲,
柳條無情綠,
壹簇簇楓葉是紅色的。
盛京木刻印刷體字地書
小楓(1820—1886)是費的代表。他叫西林,瓜爾伽師,號孝豐,滿洲黃岐人,祖籍新民府(今沈陽新民市)。小楓少年時愛好書法、詩詞,可惜多次科考失利。道光二十九年(1849),曉鳳因為精通滿語,獲得滿語助教,選擇了龔。同治十二年(1873),升大理寺,赴京任職。光緒十壹年(1885),辭官回鄉。他於次年9月去世,享年66歲。本書節選自Xi曉風的代表作《憶真公主》,供讀者欣賞。以下引文是《追憶似水年華》中唐在壹個雨夜思念楊貴妃的壹大段內心告白——
像這樣,不造美的鐘不造美的雨,
起初,當我割斷我的相思和我的愛情,
灑窗欞敲人心,
木頭落下的聲音讓我的夢想變得困難。
從屋檐的前面,
又冷又冷,冷來自被子底下,
孤獨的燈獨自照耀著我,
雨夜在和誰說話?
剛開始壹個人睡很奇怪嗎?
有壹個孤獨的人陪我睡在泉水下。
自古以來,巫山就曾夢想當國王。
為什麽我想做夢的時候不能做夢?
……
書店出版的兒童書籍相當多。
不然女神為什麽不離開Lop,
空叫我擦幹眼淚,希望打碎我的靈魂!
壹個孩子躺在紅蓮帳中枕著壹個冰涼的枕頭,
壹顆珠重玉碎埋黃土堆。
連理枝暴雨破壞了10分鐘左右。
愛情鳥的強風吹散了整個西方和東方,
人們期望這壹生會是完美的壹對,
我只想跟著我的同伴玉容在春天下。
預計方清將自然回到月亮神殿。
早知道半途而廢,為什麽還要去西部?
我後悔不該把軍權錯交給青戈德森。
國家大事要由妳哥哥來後悔,
妳想想,這是漢奸。他被誤認為是他的國家。
說妳小妾漂亮真的不對。
三軍皆恨青什麽?
很遺憾我不能保護妳的生命。
可憐妳,壹縷芬芳的靈魂隨風飄散,
讓我的血和淚像雨壹樣流淌。
苗林東(1851—1939),清末沈陽人,關東名士苗公恩的曾孫。流傳下來的有兩本書:《陪京雜記》和《沈陽白永》。他曾以“蚌溪垂釣”為筆名,為兒子寫了壹本書《金水寺》。本文根據《長生殿》第三十二回“哭象”改編,是《記住公主》的續集。下面這段話是唐明帝在《金水詞》中為楊貴妃塑像時,他們兩人獨處時的壹段心裏話——
嘆息,國王,自從劍閣聽到鐘聲,
妳有沒有忘記妳真正的妾,
很容易去掉小偷的氣息,
我更擔心懷孕。
這才燒香在手,淚如泉湧。
說妾,我有很深的感情,
導致丈夫和妻子分開,
我不能再在南苑尋找春天沈香了,
我不能去西宮避暑,
秋夜談不上七夕,
不再有冬夜,不再有午夜的感覺,
我不能給盒子壹個好的復合體。
不能再選詞造曲,按簽移宮。
闔閭家族(1803-1844),本姓艾辛喬羅,本名耿毅,本名長白胡艾蓮,是清朝宗室向佐親王,道光二十四年(1844)定居沈陽後不久去世。曾任宮廷侍衛,現有作品有《嘆夫妻》、《論侍衛》、《嘆老侍衛》、《嘆幼侍衛》、《嘆女侍衛》、《訪護國公祠》、《齊人有妻有妾》、《集錦書目》等。他是繼韓小創之後多產的兒童文學作家。他的作品除了描寫宮廷侍衛的生活,大多是諷刺性的。《書目提要》收錄舒書目170種,是研究其早期著作的珍貴資料。摘錄片段給讀者閱讀。
有壹種浪漫的說法,客家人住在高老莊。
壹心要給吳優廟裏的莊家燒香,
翻過長阪坡兒,來到蜈蚣嶺。
紫菱黨的牌匾壹過,就到了王巷。
桃花堤前有泥,
《石頭記》中的老漁夫獨自在冰冷的河水中垂釣。
新的亭子緊挨著舊的庭院臺球廳。
下河南,暫歇鳳儀閣。
拿著螃蟹的人是個漁夫,
花木蘭裏的花是芳香的,
船藏在梅花塢,
東風送爽。
王先生感嘆人生如夢!
長長的嘆息和玩笑,他們不要喚醒這個蝴蝶夢。
光緒年間,沈陽出現了壹大批兒童書法家。比如張松浦(曾寫過《煙火屋》)、孟(曾寫過《浪子的嘆息》)、河西隱士(曾寫過《貧道的嘆息》)、秋白梅子(曾寫過《忠義調》)。
據考證,金永恩是沈陽最後壹位作家。他曾在宣彤時期寫了3本《不幸的心》(根據唐代霍小玉的傳說改編),僅在民國二年(1913)就自費刻了30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