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趙孟頫心經上海古籍

趙孟頫心經上海古籍

最近開始抄寫小楷心經,到今天已經進行第六遍了。

每天早上五點左右自然醒來,神清氣爽。洗完後給自己倒壹杯水,燒壹根沈香線。

洗手。

雙手交叉。

第三,被稱為“華南釋迦牟尼佛”。如果再讀壹遍開經,可以舉起小筆專註地描經。

我之前沒有嘗試過寫心經,所以當它正式開放的時候,這灰色的地板緩解了我內心最初莫名的壓力。

有了這個底板,只要筆觸清新規整,筆觸流暢,筆觸到位,最後的作品整體看起來不會太差。

歐陽詢心經

但是,我很快意識到壹個問題。

這壹層樓雖然從壹開始就讓人們解除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心理壓力,但與傳世經典作品相比,還是有很多明顯的不足——對比歐陽詢、趙孟頫、啟功等書法家臨摹的《心經》(甚至還有王羲之的珍藏版《心經》),就非常明顯了。

如果繼續這樣練下去,我的水平只能無限接近這層樓的境界。

妳所依靠的“地板”,可以是妳前進的拐杖,也可以是妳成長的限制。

歐陽詢心經

意識到這壹點的那壹瞬間,我心裏突然有了某種顫抖的感覺!

在任何壹種教與學中,老師都是學生的底板——模仿和無限接近的對象,不是嗎?

除非妳勤於探索,突破自我,否則很大程度上,老師的水平將是妳學習生涯的天花板。

畢竟讓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也不容易啊!

我記得在郭曼的系列動畫裏,蓋聶和衛哲老師鬼谷子有壹句臺詞很深刻,大概意思是:

如果妳在尋找老師認可的答案,那麽老師的境界會限制妳;

如果妳是為了尋求世界的認同而尋找答案,那麽妳會在妳周圍築起壹堵高墻。

上學路上,老師的身高可能就是決定妳最終成績的天花板。

歐陽詢心經

同樣,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水平也決定了父母是孩子成長的助力還是阻礙。父母的言行也是孩子有意無意模仿的對象。

我記得劉老師舉過壹個例子。壹個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和奶奶住在壹起。奶奶駝背,所以走路總是彎著腰。沒想到,孩子和奶奶在壹起久了,甚至和奶奶壹樣,習慣彎腰駝背走路。

還有壹些很普遍的現象。愛說臟話的孩子,後面往往跟著愛說臟話的家長。有禮貌的孩子通常來自有禮貌的家庭。

從這個意義上說,真的應該是那句話:

家庭是復印機,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

歐陽詢心經

這還不足以讓我們如履薄冰,惶恐不安嗎?

作為老師,雖然我們不在體制內工作,但是我們的壹言壹行也會對壹個來上課的孩子產生壹些影響(有時候,甚至是壹輩子)。我們的境界直接決定了教學的質量,也是引導和陪伴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力量。

所以,教師只有壹生成長,不斷突破自己,甚至打破自己原有的格局,才能成為孩子成長的真正引路人——真正影響孩子壹生的高尚的人。

作為父母,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