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古籍文獻中的謙詞

古籍文獻中的謙詞

先秦時期,君王最常用的是“我”字。“我是個沒幾德的人”,這是先秦時期皇帝和諸侯王的自稱稱號。《左傳》說“請賜我壹個主公之國,我死也無怨無悔”。《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也記載:“秦王邀十五城為妾,不能給。”。然而,“我”這個詞並不僅僅屬於這些統治者。其實有些文人也會自稱我。

起初,“我”這個詞是壹個普通的自稱詞匯,就像我們現在自稱“我”壹樣。剛開始,普通人也可以自稱“我”。《爾雅·釋書》載:“我,吾身也”。在先秦時期,這只是壹個普通的人稱代詞。無論貴賤,每個人都可以稱自己為“我”。屈原在《離騷》中說,“吾皇考伯雍”。

然而,在秦始皇吞並六國,建立統壹的封建王朝後,這種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秦始皇為了加強皇權,提高自己的地位,先是從三皇五帝各取壹個字,組成壹個新的稱謂“帝”,以取代先秦時期的“王”,然後規定皇帝自稱“我”後,這個稱謂只能由皇帝本人使用,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使用。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滅六國後,王宛與李斯討論國君稱號:“天子自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