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中醫裏的分數是多少克?比如甘草三分,甘遂五分;

中醫裏的分數是多少克?比如甘草三分,甘遂五分;

1 = 0.372g中醫臨床和研究都會遇到中醫重量單位換算的問題,現代的重量單位換算很簡單。即:1斤= 2斤,1斤= 10兩,1兩= 10錢,1錢= 5g,1g = 10分,65438分。根據班固《漢書史誌》和中國國家計量總局編制的《中國古代度量衡圖集》中的記載,可知漢1kg = 250g;1兩= 15.625克約等於15克;1泰銖= 0.65克。

韓1 = 20ml;1升= 200ml1桶= 2000ml1 = 2000毫升;

韓1腳= 230mm;1英寸= 23毫米

唐代以前,中醫的計量基本保留了漢制,不隨官制的變化而變化。(只是從晉代開始,漢制泰銖和兩者之間增加了壹個“點”,即6泰銖是1,4是1。)這在《唐六經》和唐·姚輝中都有解釋。如唐秤有“大小制”、“公私用大制”、“內外官司用大制”。小尺度與漢尺度相同,僅限於“混湯藥”和“調鐘法”的應用。度量和容量也是二元的,1大尺度(唐尺度)= 1.2小尺度(漢尺度);1大鬥(唐鬥)= 3小鬥(韓鬥)。《晉書·法紀·實錄》指出,藥秤之義,不可隨隨便便改:“醫者方急人命,秤異於古,尤害之。”這就是唐朝以前保留中國制度的原因。

宋代將1換算成10,錢、分、分、毫等計量單位都以10為基數。產品還是16,也就是1斤。宋代以後,方劑書和中醫的計量都采用這種新的制度,與官方的刻度壹致。從宋代到清代,庫平制的重量變化不大,約為每斤600克。壹直沿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俗稱“老秤”。1949之後,為了進壹步統壹國家度量衡制,便於與公制換算,將1斤定為500克。

處方中按重量計量的藥品可以直接換算成現代計量(如1 = 15g),按容量和刻度計量的藥品可以先換算成現代容量和刻度再稱重。比如粳米1升,現在用200毫升粳米大概是180克;半夏半升,現在用半夏100 ml大概50 ~ 60克;五味子半升約30克;厚樸1尺。據《藥心方》《素描方》雲,應為“厚3分,寬1.5寸”。如今,中等厚度、3.5厘米寬、23厘米長的厚樸重約15克。按數量計量的藥品可以直接用原數量(如大棗、烏梅),需要稱重的可以按原數量重新稱重。如果有人稱杏仁100枚= 40g,桃仁100枚= 30g,枳實1枚= 18g,附子1枚= 25g,附子= 30g,野生川烏1枚= 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