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學的江戶時代
江戶時代是日本古代史學最發達的時期。德川幕府為了提高自己的權威,進行了大規模的歷史編纂,歷時200年。重要成果有《本朝日本通史》、《足利將軍通史》、《德川創業史》、《德川將軍史》、《德川史》、《寬永名門傳》、《寬正世家復原》等。此時儒家的大義和勸善懲惡的歷史觀已經取代了宗教的神秘史觀,占據了主導地位。林羅山父子編纂的《日本史》(397卷)和米托家族主人德川光夫編纂的《大日本史》是兩部具有代表性的以儒家歷史觀為指導的通史。前者以《資同治鑒》為例,采用編年體,主張“據實以勸,自懲”;後者以《史記》為範本,采用傳記式的文體,闡述理論、歌頌,宣揚名分論和尊王思思想。江戶中期,幕藩體制開始動搖,儒家歷史觀脫離實際,出現了發展改造儒學,或以國學取代儒學的趨勢。站在軍事學派的立場上,竹刀白石發揚了儒家思想的理性壹面,重視理性和實證主義,反對宗教神秘主義。他的代表作《讀史論》根據時代大勢和變化的意義,提出了“天下大勢九變”和“吳家時代五變”的相對客觀的歷史分期理論。同時出現了儒家的古代學派,如乳山魯肅的《中朝實錄》,不加批判地肯定了古代事件的記載和日本的記載,主張日本的天皇制是連續的,優於中國。盛迪-徂徠主張以釋古詞來把握其時代精神,以釋古法來了解其社會,但並未形成系統的史學著作。居住在此地的玄昌,收集國學成果,撰寫《古代故事傳》。他用實證的方法研究古典,排除了儒釋道所附的解釋,但他的結論是“神的禦心”推動了歷史,回歸了宗教神秘主義。史料的廣泛使用和細致的考證表明了史學的發展和進步。比如第八代將軍德川基宗熱衷於古籍的采訪和抄寫,老鐘松平定十種古籍的收藏和古籍部,幕府資助史料的編纂等。此外,谷川清水的《日本國誌總證》、河村秀樹父子的《日本國誌集解》、同伴的《長登山風》以及《日本靈異記錄考證》壹書,都將經典註釋的考證推向了壹個新的階段。幕府末期,賴《日本史》提出了政權隨時間變化,君臣爵位不變,卑微取代高貴的歷史理論,為尊思想提供了歷史依據。伊達·千尋的《大勢三變》將日本歷史按照社會形態分為三個部分,即血緣關系的骨代、體系完整的職業代和大大小小名字的名代,這是獨壹無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