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世紀西晉王叔和寫的脈學著作,10卷。收集漢代以前脈學的偉大成就,精選《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和扁鵲、華佗的脈學理論,講解脈學理論和脈法,結合臨床實踐詳細辨析脈象及其主要病癥。
《脈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首次系統總結了24種脈象,並對其特點進行了具體描述,初步肯定了三部脈象的定位診斷,為後世脈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指導了臨床實踐。同時,《脈經》還保存了大量古代中醫文獻。
北宋熙寧元年(1086),校正醫書局根據《脈經》早期版本的不同,對其進行了消重補漏,並根據內容類別做了壹些改動,仍分為10卷,有* * 97篇。
關於作者:
西晉時期的醫生王叔和。明希出生在高平(今山東)。生於東漢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他“文靜擅文”,曾被神醫點化。著有《脈經》,總結了漢代以前脈學的成就,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脈學著作。
再加上張仲景的《漢代傷寒論》壹書,因戰亂而散佚,幾近失傳。王將《傷寒論》、《雜病論》重編為《傷寒論》、《金匱要略》,從王開始,令人過目不忘。
後世雖有人批評他的整理,但多數人認為必不可少,張仲景之學通過王的編輯整理得以保存。此外,還有六卷《論疾病》,沒有世代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