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早記錄的熱浪災害發生在宋代。事情發生在南宋1215年。熱浪影響河南、江蘇、安徽、湖南等地區。旱情嚴重,受災地區花草樹木枯萎,泉水幹涸。過度缺水的後果就是水比油貴。“水壹百塊,壹杯水幾十塊”。受幹旱影響,勞動人民沒有莊稼,喝不起水,導致袁野各地都有人渴死。
南宋的熱災並不是最熱的時候。據清代氣象記載,乾隆八年間,熱害遍布京津冀、山西、山東,甚至有行人在路上被熱死。這場酷暑災害也帶來了大面積的幹旱,華北地區糧食絕收,嚴重缺水,無數人渴死,熱死。據目前的氣候專家估計,當時的最高溫度達到了驚人的44.4℃,直到現在也從未出現過如此高的溫度。
據史料統計,中國古代有記載的極熱季節有19次。雖然古代沒有天氣預報等預警措施,但當高溫天氣出現時,統治者壹般會采取減工緩民的策略,警告民眾少出門,並對受災地區給予壹定的補償。有些統治者認為天氣炎熱是上天的警告,所以會做壹些減餐祈福的動作,有的甚至會大赦天下,祈求上天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