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尚書在說什麽?

尚書在說什麽?

中國古代歷史文獻匯編。亦稱本書。“商”的意思是古代,“書”的意思是寫在竹帛上的歷史記載,所以《尚書》是“古代的史書”。主要記錄了商周統治者的壹些言論。《尚書》的稱謂是由漢代的文學家決定的。儒家最初有四門課程:詩、書、禮、樂。儀式和音樂是實踐課,經常在講堂外排練。講堂裏的課本只有詩和書,所以尚軍的書和秦始皇的聖旨也是禁止的。這部漢代經典著作是秦博士傳下來的,他藏在房子的墻裏,躲過了秦的焚書禁令(見焚書坑儒)和楚漢戰爭(見楚漢戰爭)。相傳自西漢中期以來,先秦時期留下的手稿有數部,稱為“古史”。杜林的漆書在東漢時期很流行。這部古文中並沒有16的《逸書》,只有29篇與今文相同。魏政時年間,鐫刻於《三體石經》。西晉永嘉之亂,文學作品失傳,今文古文也散。東晉初年,黃梅呈上了壹幅用“古力鼎”字體書寫的作品(即按古文字體,用隸書體)。這本書引起了人們的關註,也因為王朝的倡導而流傳下來,逐漸獲得了經典的正統地位。唐代的孔據此撰寫了《尚書正義》二十卷,作為《尚書》的註釋,與南宋的孔子壹起出版。唐天寶還命人將魏寶用楷書改寫成《現代字書》,其中壹些錯誤得到了糾正。現代版《開成簡》刻於《唐詩經》,是所有後世版本的始祖。宋代朱的學生蔡慎總結了宋人對《尚書》的解釋,撰寫了六卷《藏書傳》,每卷都標明今文和古文,《尚書》的註釋分別代表了《尚書》史上兩個不同的時代。元代以後,該書成為科舉考試的法定讀本,明代以來被刻入五經等書。從唐代開始,東晉就有人質疑《尚書》。清中葉以來的二百年間,許多學者對偽經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清代王明勝的《尚書後案》、孫星衍的《尚書古文註釋》、王先謙的《孔子尚書傳》、吳闿生的《尚書正義》、民國楊君如的《尚書批評》等。

《尚書》是我國歷史上最古老的歷史文獻。它記錄了從大約2300年到今天3000年間夏、商、周三代最高統治者的政治活動、軍事事務、司法和刑法。它以教規、聖旨、誓詞的形式記錄和保存,因此成為我國儒家經典中極有價值、極受重視的治國之書和道德之書。荀子稱之為“政事之紀”(“勸學”),司馬遷也說《尚書》是“記先生之事,故長於政。”(《太史公序》)做官從政,讀書做人,也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