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茶馬古道促進了藏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沿著這條道路,伴隨著茶馬互市,不僅內地的工農業產品大量傳入藏區,豐富了藏區的物質生活,而且內地的先進技術、工藝和能工巧匠也進入藏區,促進了藏區的經濟發展。比如,由於茶葉運輸的需要,從內地傳入藏區的制革技術,發展了藏區的皮革加工業;又如,由於商業貿易的發展,內地的淘金、蔬菜種植、建築、金銀加工等技術和技術人員通過這壹渠道大量輸入,促進了藏區農耕技術、采金技術和手工業的發展。同時,由於交易商品的擴大,藏區的冬蟲夏草、貝母、大黃、秦艽等藥材得到了發展,也促進了卡墊、杜松子、民族手工藝品的生產,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據統計,宋代四川產茶3000萬斤,其中壹半經由茶馬古道運往藏區。在明代,通過莉雅和刁門口岸交易的四川茶葉有3萬種,占全部四川茶葉的80%以上。清代通過箭爐出關的四川茶葉每年達14萬斤以上。同時,大量的西藏土特產也通過這條路輸出。據1934統計,麝香4000斤,蟲草3萬斤,羊毛550萬斤,刺柏6萬多塊等。被從康定運到內地,* * *價值400多萬元。可見漢藏貿易規模之大。在這種貿易的帶動下,藏區的商業活動迅速興起,湧現出邦達倉、三多倉、日升倉等壹批知名的藏商。此處用作商品名);有壹種特殊的經濟機構_鍋莊,集客棧、店鋪、中介於壹體。康巴位於這條大道的中心。受這種環境的影響,它首先改變了重農輕商的觀念,養成了經商的習慣。康巴商人以精明能幹著稱。
3.溝通藏族、漢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茶馬貿易的興起,讓大批西藏商旅和使節有了深入中國內地的機會;與此同時,大量漢族、回族、蒙古族、納西族的商人、工匠和駐軍進入藏區。在長期的交流中,我們增進了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親和力,形成了兼容、尊重、融合的文化新格局。在茶馬古道上的許多城鎮,藏族與漢族、回族等外來民族關系密切、和睦,藏族文化與漢族文化、伊斯蘭文化、納西族文化等不同文化相互交融,在某些方面相互吸收,產生復合、交融。比如在康定、巴塘、甘孜、松潘、昌都等地,有金碧輝煌的雍和宮、關帝廟、傳諸宮、土地廟等中華文化建築,有的地方還有清真寺、道觀。全國各地的商人還在城內設立了秦晉會館、湖廣會館、川北會館等組織,並將川劇、秦腔、京劇等劇種引入藏區。不同民族的節日都被* * * *過;不同民族的飲食互相吸收;不同民族風俗互相尊重的文化和諧。文化的交融促進了血緣的親和,這裏湧現出大量漢藏通婚家庭。茶馬古道綻放民族團結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