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永樂大典》為什麽沒有被後人完整保存下來?

《永樂大典》為什麽沒有被後人完整保存下來?

明朝永樂年間,明太祖朱迪命內閣收錄解縉編輯的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全書22,937卷,65,438+065,438+0095卷,3.7億字。它被公認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百科全書。足以證明中國的文明可能不是最古老的,但是用漢字書寫的文明是最豐富的,延續了三千年,沒有分支!

永樂大典

A * * *有兩個版本,分別是《永樂大典》,由朱迪永樂七年明成祖完成,又稱《永樂原版》或《永樂版》;還有嘉靖皇帝在位時重錄的嘉靖抄本或抄本。這兩個版本在內容、大小、格式、字體等等方面完全壹樣,沒有區別。

現在世界上僅存800多冊,約400冊,分散在8個國家和地方的30多個單位和個人手中。中國國家圖書館約有2,265,438+0冊,中國臺灣省圖書館有60冊。這60卷從戰爭中運到美國,然後被運到臺灣省。同時,所有的永樂大典都是嘉靖的仿制品,並非永樂真跡。

嘉靖皇帝雖然不是功勛卓著的皇帝,但壹心為永樂大典,枕邊讀物就是永樂大典。嘉靖三十六年,皇宮發生火災,嘉靖皇帝多次下令搶救永樂大典,隨後便開始了龐大的復錄工程。嘉靖皇帝要求兩個版本分藏兩處,對外保密。至於藏在宮中何處,沒有明確記載。

《永樂大典》原作只有壹部,但從未出現過。有說是毀於幹青宮之火,但按天祿美事之數,無永樂大典;也有人說是明朝時李自成大火所毀,但只是猜測,無法證實;最有可能的是作為嘉靖皇帝的陪葬品葬在永陵地宮。雖然嘉靖帝死的時候永樂大典還沒有完成,但嘉靖帝死後三個月就下葬了。嘉靖皇帝下葬後,原件也不見了,但除非永陵打開,否則無法確認。

至於嘉靖為何只有幾百本,有研究專家認為,是清代編纂《四庫全書》時,需要參考《永樂大典》。在這個過程中,圖書編輯竊取了大量的《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完成後,官員對永樂大典的管理不太重視,壹些官員趁機偷盜。

如果有完整版本,只能寄希望於嘉靖皇帝的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