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琉璃廠有什麽文化、藝術、歷史價值?在線緊急情況

琉璃廠有什麽文化、藝術、歷史價值?在線緊急情況

早在遼代,就把今天的北京定為首都,當時叫燕京。在燕京東門外,有壹個地方叫王海村,那裏有許多寺廟和商人。這裏曾經是壹個繁華的地方,但後來被大火燒毀了。元明時期,皇室建都,在此置窯琉璃瓦,故名琉璃廠。當時的琉璃廠北起西江邊,南至臧家橋胡同,東至桐梓胡同,西至南北柳巷,邊界巨大,煙火味濃,商業繁榮。這裏的五色釉陶不僅裝飾了北京的故宮,也成為寺廟和宮殿的點綴。明末清初著名詩人吳梅村曾有詩贊道:“琉璃舊廠居西,月斧化為五色泥。遍地插余華安豐之吻,絳繩扶我上寒梯。”

進入清代後,琉璃廠的玻璃生產逐漸沈寂,但仍是遊客和小販的集中地。康熙後期,朝廷為了皇宮的安全,把內城的燈會搬到了這裏,於是百貨店魚龍混雜,遊客蜂擁而至。每到節假日,工廠花園就成了首都繁榮的象征。乾隆三十八年,《四庫全書》開本修訂。當時參與編撰的翰林學士,大多留在城南。那時候,林塘出乎意料的清靜,石頭冰涼的琉璃廠也成了文人雅士的享樂之地,聰明的書商也趨之若鶩。於是,書市應運而生,並發展成為集圖書、古玩、文具、字畫於壹街的文化中心。戴露《福晉雜記》:程錦芳遷袁枚寄詩,其中“權貴家歇馬評珍,寒客共錢問?”quot袁枚笑道:“這壹定是琉璃廠。”可見琉璃廠在當時的名氣很大。從此,無論妳是北京的出租車司機,還是住在鬥門的官員,都把琉璃廠當成了壹個享受優雅、遊玩的理想之地。quot然而,我記得王海村旁邊的道路,書攤寺市場是壹個向前的遊覽。“我回憶的是琉璃廠淡淡的書香,有點淡雅。當時琉璃廠的書店、古玩店很多,異彩紛呈:松雲閣、二友堂、文光樓、翠文齋、槐蔭山房、博古齋...都成了北京的文化中心。據不完全統計,到光緒初年,琉璃廠的書店有220多家,古玩字畫店有50多家,真是“玉牙簽,千條往來;書滿樓,寶滿街。“當時,琉璃廠也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這裏有的太陽公園、孔的海濱會館、李煜的芥園、朱彜尊的古藤書屋、的草堂,王世貞、翁方綱、錢大昕、羅聘、孫星衍等高官名流也曾在此流連忘返。

民國後,琉璃廠路以北開設了“王海村公園”。公園的東、南、西三面是古玩、字畫、金石學、攝影、琴房,北面是建築。每當工廠開會時,商販們就會聚集在這裏,使這裏成為工廠的熱鬧中心。1927,和平門開啟,琉璃廠大橋拆除。新增加的南新華街,琉璃廠被分為兩部分。東琉璃廠主要經營古董,西琉璃廠主要經營舊書。這種基本模式壹直延續至今。

琉璃廠最有名的行業自然是書店。來尋歌、賈雅齋等百年老店尋南北,訪妳探勝,經營宋版元朝,榮耀滿滿;古老的刻鈔令人眼花繚亂。不僅迷倒了黃丕烈和苗,還培養了從書商出身的目錄學家孫殿起。在幾百首歌和幾千塊錢的跌宕起伏之間,留下了許多令人驚嘆的故事。民國以後,大批新式書店把這裏作為事業的起點。京華書局位於虎坊路西北角,前身是康有為、梁啟超改組的直隸官書局。1897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也將北京分社設在琉璃廠西街。此外,中華書局、明凱書局、掃葉書局和福晉書局都在這裏開業。他們出版了大量中外名著,為民國初年的啟蒙思想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書店,創辦於1952,是新中國第壹家國有古玩書店。1958公私合營後,北京111家民營書店並入中國書店,成為北京古玩書業的傳承者和主要代表。

古玩業是琉璃廠的另壹個支柱產業,經營範圍包括金石學、字畫,以及玉器瓷器、珠寶木器等多種古玩。以前北京各行各業都有專櫃,只有書店和古玩店沒有專櫃。雅致的客廳裏,窗明幾凈,清香浮動。在茶敘中,主客把玩器皿,暢談古今,在歡聲笑語之間做了不少生意。這種獨特的經營方式不僅培養了店老板與客人之間特殊的友誼,也使古玩字畫店成為文人墨客欣賞文物、交流思想的場所。很多傳世的國寶,在古董商送來迎接的應酬中震撼而稍縱即逝,包括顧愷之的《洛神賦》,陸機的《平賦》,隋代詹子謙的《遊春圖》。到新中國成立時,琉璃廠有120家古玩店。1960年,在公私合營基礎上成立的北京文物商店的主要任務變成了保護文物。先後收藏、購買了西周青銅板圭、十三行玉版、瀟湘竹石圖,均為國家級文物。

榮寶齋是琉璃廠古玩店的代表。其前身松竹齋始建於清康熙十壹年(1671)。主要經營文房四寶和南紙書畫,已有300多年的歷史。1933年,魯迅、鄭振鐸* * *主編《北平註解》,委托榮寶齋印刷。榮寶齋不負重托,以極高的技術水平完成了這套版畫筆記,在中國版畫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以此為契機,榮寶齋創造性地運用傳統雕版印刷技法臨摹中國畫,創作了獨具特色的雕版水印畫,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中國畫的生動韻味和水墨味道,為傳統藝術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貢獻。此外,榮寶齋的百年聲譽也使其成為中國書畫管理的重鎮。許多著名的畫家和畫家在這裏留下的墨水為榮寶齋的聲譽和地位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琉璃廠也見證了京劇藝術的蓬勃發展,從這裏走出了壹批梨園子弟,其中許多人成為中國京劇史上的傑出人物:程長庚、、、、、梅蘭芳、尚小雲、荀慧生、邱...京劇舞臺上的這些巨星,都和琉璃廠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西聯城、復聯城、賓慶社等著名京劇班也在琉璃廠周邊安營紮寨。正義寺戲樓、安徽會館、湖廣會館,京劇大師們經常演出的戲臺,也是琉璃廠文化景觀的組成部分。因為清朝規定內城不能建戲樓、廳堂,作為南方各省進京必經之路的程楠自然成了梨園子弟的首選。正是這種歷史背景,成就了琉璃廠與京劇的緣分。今天,當人們漫步在散落在琉璃廠周圍的京劇名家故居遺址,觀賞正義寺、湖廣會館等古色古香的建築時,絲竹幽幽,鑼鼓幽幽,字正腔圓、韻味醇厚的京劇旋律似乎仍在歷史的長河中輕聲吟唱...

說到琉璃廠,就不能不提長甸。農歷正月初壹至十五的長甸廟會,是老北京民俗文化、街頭文化、宗教文化的聚集地。每次去滇甸廟會,來自四面八方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在琉璃廠,欣賞這裏濃郁的地方風韻和民族風情。這裏有各種各樣的北京小吃:炒肝、茶湯、面茶、年糕、元宵、豆汁、灌腸、餛飩、糖耳朵、滾雪球、艾窩窩、豆瓣醬、冰糖葫蘆。雜耍花樣五花八門:空竹、風車、竹刀木槍、絹花紙花、七彩風箏、布老虎、萬花筒,千變萬化,五顏六色,讓小朋友眼花繚亂,愛不釋手。大大小小的大排檔飄來的香味,加上長短高低的喊叫聲,把年貨節的氣氛渲染得惟妙惟肖。如果到了元宵節,還會到處都是管弦的和編織的人群嗎?quot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城南補回了舊夢。

從那些發黃的照片中,我們感受到了琉璃廠當年的輝煌,也體會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厚重與滄桑。時代變了。如今的琉璃廠已經不是北京的文化中心,那些新裝修的雕梁畫棟自然承載不了遊客的鄉愁。而新開的各色古玩店,也無法再現當年文人的輕閑。然而,正是在這種新舊交替中,人們看到了中國文化的發展和傳承,看到了琉璃廠新的生機和活力。從這個意義上說,今天的琉璃廠也是我們古老民族文化在新世紀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