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建模。東源的巖石造型不是陡峭險峻,而是平緩緩坡。樹木長在坡上,河水在坡下流淌,漁民和旅客點綴著生機。在遠處的山頂上,有壹塊塊明礬頭,也就是堆積的巨石,像是明礬的結晶。壹簇簇苦點區分出每個明礬頭的形狀,在屏幕上平行展開。
(3)作文。主要是平視,略俯視,大景深,多采取橫向全景布局。現存的與董源畫風有關的古畫多為長卷。
(4)植被。董源作品中的植被是其濃墨重彩山水的基本元素,來源於江南實景。由於北方氣候幹燥,多巖石,殘積土上的樹木與裸露的巖石形成鮮明對比,而江南空氣濕潤,雨量充沛,植被容易覆蓋在以土壤為主的山體表面。
(5)意境。董源的山水畫意境註重田園生活的氛圍,充滿情趣,與李思訓強調表現道家仙境的山水畫有很大不同。
董源的山水畫法有兩種,即“水墨畫王維,色如”(郭畫),可見他既擅長水墨畫,又擅長青綠山水。今天,我們可以在董源的傳世畫作中看到他的小綠技法,如《蘇龍郊區人物圖》的軸。
董源人才濟濟,亦作人物,龍水,牛虎。當時很多權貴家族請董源畫龍水屏風,久負盛名。可惜這些繪畫題材都沒有他的造詣的痕跡,只能把目光放在董源的江南水墨山水畫上。
董源山水畫的優秀作者有近十位,他們的鑒定結論大多不言自明。綜合比較這些山水畫,可分為三個層次:(1)瀟湘圖、夏靜山口待渡圖、峽山圖,造型程序和表現手法頗為相似,與繪畫史上記載的董源山水畫風格完全壹致,並經過多方流傳,代表了董源山水畫的藝術特色。(2)《蘇龍郊人軸》、《秋山行旅》、《西山行旅》、《寒林歇息》是接近董源山水畫風格的優秀作品,可以用來探索董源繪畫方法的豐富性。(3)《Xi庵圖》和《東田山塘圖》的軸線是後世畫家摹仿的傑作,不同程度地反映了董源的壹些藝術手法。這些作品大多保存下來,有的出於偽造的目的,有的是後人誤解所致,但從側面反映出董源的山水畫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