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清朝滅亡已經壹百多年了。為什麽還有人守著皇陵?誰給這些人發工資?

清朝滅亡已經壹百多年了。為什麽還有人守著皇陵?誰給這些人發工資?

清政府衰落後,袁世凱為了告慰溥儀,派人看守皇陵。後來袁世凱下臺後,孫殿英的違法行為遭到外界斥責,民國政府派人看守皇陵。直到新中國成立,清皇陵才成為國家旅遊景點,由國家安排的專業人員看護。

清朝的守墓隊伍很強大,他們的薪水是清政府給的。清朝是中國最後壹個封建王朝,帝王陵墓壹直有人看守,即使在清朝滅亡後的壹百多年後也是如此。既然壹個朝代沒了,還有誰去守墓?誰來支付他們的工資?

在清朝的鼎盛時期,護衛的人數達到了3000多人,而且所有的護衛都有非常嚴格的工作要求,必須全天輪班守衛。為了避免水從皇陵流走的情況,清政府下令皇陵內不得生火,所以守墓人在日常生活中只能吃替換的貢品和直接的生食。雖然守墓人的工作很差,工作時間長,很辛苦,但是工資很高。清政府還在的時候,守墓人的工資根本不是問題。可以說在當時是壹份不錯的工作。

清政府倒臺後,袁世凱在溥儀宣布退位時接受了溥儀的委派,派人看守皇陵。袁世凱為了能坐上大總統的位置,答應了溥儀的要求,比如溥儀可以住在原來的地方,每年給壹定的錢。但為了保護皇陵,溥儀等人心痛不已,尤其是民眾對慈禧的所作所為非常憤怒。很多清朝貴族怕外人動祖墳,皇陵裏有很多珍貴的陪葬品。在當時,盜墓無疑是很多人想著致富的壹種方式,鬼神之說自然比貧窮危害小。

為了讓溥儀等貴族放寬心,讓皇陵得到更好的守護,袁世凱下令,只有清朝貴族的子女才能當守墓人。同時,袁世凱還安排了壹些清朝貴族在守墓人中,不僅如此,還賦予了守墓人合法射殺靠近皇陵的人的權利。

袁世凱下臺後,溥儀出走,清朝的陵墓由民國政府接管。但袁世凱死後,守墓之風逐漸消散。與此同時,馮玉祥無情地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滿清貴族忙著各自尋找出路。滿清貴族為了防止祖墳被盜,商議自己收錢給守墓人。按理說,守墓人應該拿著工資好好幹,但當時連溥儀都跑了。這些守墓人根本不理會墓葬,可以說是錢不幹活,盜墓事件發生的頻率,甚至還有守墓人與他人勾結盜墓的。

直到孫殿英挖掘出很多寶藏,還送給達官貴人,讓大家感受到大清皇陵裏有很多稀世珍寶。孫殿英盜墓案引起了溥儀等清廷皇室和外人的強烈反對。由於溥儀在世界上有壹定的影響力,民國政府重新安排了護墓人員,以保護清朝皇陵。

民國時期,守墓人無所作為,清貴族自己守墓。但那個時代本身就處於混亂時期,守墓人並沒有認真的守墓。那麽我們該怎麽辦呢?清朝不存在了,但是清朝的貴族還是有後代的,自然就輪到皇族來打理皇陵了。不過當時清朝貴族的生活也很尷尬。事實上,他們沒有任何力量來保護他們祖先的墳墓。尤其是慈禧墓被盜後,清朝貴族沒錢雇別人當守墓人,就搬到皇陵附近居住,用自己的力量保護祖先的陵墓。

這壹時期的守衛者是按照世襲制安排的,但由於工資的逐漸減少,守衛者的人數也越來越少。後來只剩下幾戶了。這些守衛者帶著先人的遺願守護著陵墓,也因為他們的堅守,我們現在才能見證清皇陵的風采。

新中國成立後,清帝陵由專業人員看守。曾經有壹段時間,清帝陵風光無限。陵墓和守墓人都受到清政府的照顧。盡管守墓人的生活非常艱苦,但他們不愁吃穿。然而清政府衰落後,壹切都變了,守墓人的日子越來越苦。在此之前,有監守自盜的行為。其實這都是因為現實中表現出來的問題。

後來新中國成立前清政府已經成為過去。大家都把清朝的皇陵當成旅遊景點。隨著很多人的參觀,為了更好的保護文物,國家拿出部分門票收入,請專業人士管理維護。

清朝的帝王陵墓經歷了壹百多年,經歷了鼎盛時期,也經歷了戰亂和盜賊的“洗禮”。直到新中國成立,他們才真正被守護。正是因為有了皇陵的守護,後人才有機會見證龐大的皇陵和中國的歷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