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古籍善本 - 2021-11-25推薦名單經濟學家與主義和現實:烏托邦系列紀錄片

2021-11-25推薦名單經濟學家與主義和現實:烏托邦系列紀錄片

1

經濟學家

《經濟學家》是倫敦《經濟學家》雜誌出版的雜誌。它是由詹姆斯·威爾遜於1843年9月創建的。雜誌上的文章大多詼諧、幽默、有力、嚴肅、幽默,重點在於如何用最小的篇幅告訴讀者最多的信息。該雜誌還因發明巨無霸指數而聞名,該指數是社會精英的必備讀物。雜誌主要以政治和商業新聞為主,但每期也有壹兩篇關於技術和藝術的報道,以及壹些書評。

2

太空居民:人類將如何在無限的宇宙中定居

阿波羅11登月50多年後,為什麽太空中人類的身影如此之少?我們會到達火星嗎?如何才能成為多星球物種,殖民太陽系,前往其他星球?本書將直面這些問題。

這本書對離開地球的安全極限、現實挑戰或合理動機進行了深入探討。克裏斯托弗·萬傑克(Christopher Wanjak)認為,考慮到潛在的科學和商業寶藏,毫無疑問,我們將在未來幾十年重返月球,探索火星。其中,私營企業發揮了主導作用,並受益於人類航天活動。傑克·萬認為,這可以成為壹個可持續的項目,是地球科學、商業和休閑活動的自然延伸。他設想在近地軌道上建造酒店,在月球上采礦,發展旅遊業和科學探索。他還建議在火星上緩慢而穩定地建立壹個科學基地。如果火星的引力可以讓孩子生育和健康成長,那麽人類就會在火星上建立定居點。

對奇跡的渴望會讓我們走得很遠,但如果我們真的想在新世界定居,我們需要工程師、科學家和企業家的規劃。傑克·萬向我們介紹了試圖使太空生活成為現實的規劃者。

少年維特的煩惱(2021)

25歲時,歌德花了4周時間寫出了震驚世界的書信體小說《少年維特之煩惱》。200多年後,這部作品依然在讀者心中如雷貫耳。

年輕的維特愛上了壹個叫夏洛特的女孩,她已經和別人訂婚了。戀愛中的挫折讓維克多傷心,他與當時的封建社會格格不入,這些都讓詹維特感到人生無望。

在失戀和事業受挫後,不被世人理解的年輕人維特祖伊來到愛人夏洛特身邊,用壹顆子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謊言的守護者

對於男孩摩西來說,街車第壹次在布拉格的街道上啟動,馬戲團的公主在空中飄蕩,第三帝國中心的舞臺光芒四射。他被魔法中蘊含的魔力深深吸引,跟隨公主登上舞臺,開始了在歐洲大陸的流浪。

在新世紀的大洋彼岸,男孩馬克斯試圖找到讓父母重新相愛的咒語,卻意外發現了家族中埋藏的巨大秘密。

他們的命運交織著壹場荒謬的相遇,壹個逃避現實的謊言,壹個關於生命的奇跡...

主義與現實:烏托邦紀實系列(共14冊)

選自烏托邦系列紀錄片,關註每個人的真實處境,基於更多元視角,保留時代印記。

1.在《天生:不平等的選擇和精英的自我復制》中,勞倫·a·裏維拉深入美國起薪最高的行業——投行、咨詢公司、律師事務所,采訪了數百名招聘人員和求職者,對陳述、內部推薦、簡歷投遞、面試和評估等招聘環節進行了細致的調查。通過豐富的案例,她揭示了看似以能力為導向的選拔標準是如何幫助精英完成的。除了對選拔機制的分析,書中披露的大量招聘內部知識也可以作為普通人突破階層天花板的指南。

2.《從早到晚》是壹本面向都市青年的繪本。書中的主角和妳壹樣,可能在工作日掙紮著起床,在地鐵裏和人“親密接觸”,和同事分享零食和不良嗜好,卻別無選擇地面對打印機卡紙,下班後可能很難社交。

3.去未來是以“未來”為標題,從內部進入。這不是來自外太空的預言。似乎用壹些刺激、炫目、煙火般的句子,就能帶來科幻片的效果,自動照亮人的前路,但先打破對未來的想象,再去想象。未來是壹種幻覺。我們不會因為整體悲觀而放棄,也不必因為我們這壹代人心情好而期待。更真實的是,大家都在同樣的困惑中。從某種意義上說,失去對未來的了解是壹種解脫。然後多了解壹下過去。反思,現在妳應該做點什麽。

4.《改變壹切:氣候危機、資本主義和我們的最終命運》給出了壹個明智的答案,為什麽氣候危機要求我們放棄“自由市場”的核心意識形態,重建全球經濟,甚至重塑我們的政治制度。

5.“回歸家庭?《家庭、職業和不可避免的平等》壹書的作者妮莎·奧加德對受過高等教育的倫敦女性及其伴侶進行了深度采訪。這些婦女回到家庭照顧孩子,而她們的丈夫繼續從事高薪工作。媒體和政策鼓勵職業女性保持工作和家庭的平衡,建立夫妻間的夥伴關系和平等關系。然而,女性面臨著相反的現實:不友好的工作場所文化,家庭主婦的汙名化和對育兒事務的輕視...他們犧牲自己的事業,發現家庭並不是真正的避風港。

6.《生活在夾縫中:不堪重負的中產家庭》描述了當今中產家庭的真實狀況:社會保障越來越弱,生育成本不斷上升,懷孕歧視和性別歧視成為常態,越來越多的白領很難有正常的工作時間,更不用說保持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7.良莊十年:2010《良莊中的中國》首次出版,向我們展示了壹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中中國村落的變遷。十年後,作者洪亮再次回到他的家鄉,重訪書中描述的人和事。

8.《掃房子:美國城市的貧困與暴利》聚焦美國日益嚴重的住房問題——房價持續上漲,生活成本持續上升,但收入卻停滯不前,甚至減少——馬修·德斯蒙德決心深入貧困社區,探尋問題的核心。

9.失業白領的職場漂流是壹部生存啟示錄,寫給失業白領和焦慮的在職白領。企業當然不能給員工提供壹個完全穩定的成長環境,但是現有的教育和社會環境並沒有為白領做好準備,因為他們有隨時待命、放棄休假、開夜車、全力以赴、達到身心負荷極限的不安全感。調查記者芭芭拉·艾倫·裏克(Barbara Allen Rick)通過“失業白領”七個月不成功的求職經歷,探究了美國白領階層向下流動的真實情況。作者不僅批判了九型人格和MBTI人格測驗的荒謬性,還呼籲白領們改變態度和心理——不斷完善簡歷,建立和維護穩定的人脈網絡,勇於與中下層人士團結合作。

10.私立小學的故事:太郎五歲的時候,原久美子聽從了朋友的建議,放棄了教學質量下降的公立小學,把太郎送到了私立小學。袁媛是壹名非常專業的記者。她對Kazutaro日記的敘述,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反思我們目前的教育環境,消除焦慮,並向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出壹個問題:我們應該為孩子尋求“最好”的教育,還是“最適合”的教育?

11.《我的孤獨,我的自我:單身女性時代》是壹部關於21世紀美國單身女性問題的紀錄片。作者特萊斯特關註這個群體,並從近100份原始采訪中挑選了約30名女性的故事。這些單身女性積極爭取自己的權利(選舉權、墮胎權),影響著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單身女性正逐漸在這個世界上占據壹個並非為她們設計的位置。是時候開始“單身時代”了。

12.《幸運的人:壹個鄉村醫生的故事》在社會觀察和醫學哲學方面具有開創性。作者兼攝影師深入英國鄉村三個月,跟隨鄉村醫生約翰·薩塞爾的腳步,壹步步記錄下他治病救人的日常生活。

13.《正午》第七期探索“名人”不為人知的壹面,尋找鄉村中被忽視的角落,捕捉時代倔強的低音。這壹次,我們潛入社會現實和自我心靈,用故事重新理解“我們的生活”——表面看似平靜,內心卻激烈而洶湧。從“自我”出發,回憶“尼曼項目和我的記者生涯”;春秋時期聽《乞丐歌單》,看《東北農民彼得羅夫的幸福生活》,捕捉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戲劇性瞬間,感受時間流逝的力量。在《傳奇》中,展現了圍繞“浙江省第壹懸案”搜尋兇手的22年,看到了陽光底下仍有陰暗的地方;最後從“自己”到“我們”,用壹個被遺忘的女人的畫面記錄我們的時光。這就是我們,壹個“不完整的角色”。個人的挽歌,大時代的小努力,匯聚於此,這是我們共同的人生。

14.資本的主體是印度和德裏,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縮影,和很多城市的未來壹樣。擁有耀眼財富和復雜文化的地區被殖民政權接管,被文化摧毀,被財富掠奪,經歷了種族滅絕的災難。後殖民政府深陷經濟重建和權力鬥爭,最終讓位於充滿活力的自由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