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期間,考古人員在拒馬河流域進行文物普查時,在房山區南樂鄉蔣英村北發現壹處新石器時代遺址。經鑒定為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文物。在商周文化層下發現了壹個深約1.6米、斷面呈袋狀、平面呈橢圓形的灰坑。灰坑出土的陶片主要是混有雲母的紅褐色陶器,有軸和壺。此外,還有泥灰色陶器。在這個灰坑上方的地層中,還發現了直紅折碗等陶罐碎片。遺址內有阿明王朝塔,稱為鎮江塔。塔身碗蓋,總高約13米。塔基是方形的,呈須彌形。
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平谷區韓莊鄉上寨村,考古人員又發現了壹處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文物。舊稱“大廟臺”,遺址文化層堆積深度達4米以上,遺址出土陶器1000余件。典型的陶器是胎厚口大腹深的桶形罐,已出土石器2000多件,以制作、切割、打磨的大型石器為主,少量精細石器。遺址共分八層,上層為商周至唐遼文化,中層接近紅山文化,下層為距今6000年至70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早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