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教案1活動目標:
1,感知聲音的高低,並能隨著不同的高低和樂句做相應的動作。
2.學習輪廓剪刀的技巧。
3.感知音樂的旋律、節奏、力度的變化。
4.培養孩子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孩子的表現力。
5.願意參與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勾勒出高個子和矮個子的圖片、剪刀和回形針。
活動流程:
1,聽音樂引導話題,讓孩子感受音樂的不同。
讓孩子說說區別,聽起來感覺如何,好像看到了什麽?
遊戲《高人和侏儒》
2、孩子利用輪廓剪刀和連接的技巧,制作自己的手指玩具,有高有低。
3、反復讓孩子聽音樂,引導孩子分辨哪句是音高,哪句是低音,哪句是由低到高,哪句是由高到低。重點區分第五句和第六句
4、讓幼兒左右手各套壹個高個子和矮個子的手指木偶,聽不同的音樂,分別表演高個子和矮個子,並即興創作,高音出高個子,低音出矮個子。
5、鼓勵孩子用肢體動作來表達聲音的高低,啟發孩子創造性地表演。
活動反映:
我覺得朋友在整個活動中可以很積極,沒有太多約束,只有開心的表現。其實,當壹個活動的設計符合孩子好動好奇的年齡特點時,相信孩子會很開心。
中學音樂教案第二部分教育目標:
1,學會用壹首溫柔的歌表達驚喜。
2.體驗期待的焦慮和驚喜。
3、根據音樂的速度,改變動作的速度。
4.學唱歌,帶著表情唱《小蛋殼》這首歌。
活動準備:
地圖冊、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流程:
1,練習語音:向老師同學問好。
2.結合圖集講故事,激發孩子的興趣。
老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和我的朋友去玩,但是當我經過母雞媽媽的房子時,我看到了壹件奇怪的事情...老師把這個故事編成了壹首很好聽的歌,叫《小蛋殼》。
3.學習歌詞。
(1)按照圖集節奏背誦歌詞。
(2)引導孩子根據音樂旋律背誦歌詞。
4.學唱歌。
(1)完整地聽,感受音樂旋律。老師:這首歌聽起來怎麽樣?
(2)老師清唱,孩子低聲唱。
(3)演唱形式不同。提醒孩子用壹首輕柔的歌來表達他們驚訝的感覺。
①所有的孩子都看阿特拉斯唱歌。
②小朋友分組唱歌。
5.老師表演,孩子回憶並反饋,老師和孩子壹起表演。
老師:我的表現怎麽樣?妳喜歡哪個動作?讓我們壹起學習。
活動擴展:
(1)引導孩子轉移生活經歷,變換不同的“動物”,嘗試唱歌。
(2)音樂區:將地圖冊和磁帶放入音樂區,供兒童演唱和表演。
評估和反思:
1.首先,我降低了對農村孩子的要求。我把它放在創建鏈接的活動擴展中。
2.我引入並激發故事引出歌曲的歌詞,然後老師播放歌曲的旋律,引導孩子跟著音樂背誦歌詞。進壹步讓孩子熟悉和掌握歌詞。
3.在學唱歌的時候,我首先引導孩子完整地聽,感受音樂旋律。讓孩子充分感受這種活潑歡快的旋律,對於孩子學習壹首新歌,完整地聽是非常必要的。隨著優美的旋律在孩子們的腦海中盤旋,孩子們隨著老師的節奏壹步壹步地學習起來。
4.然後,老師邊唱邊引導孩子們低聲哼唱,因為當他們熟悉歌詞的時候,可能還是有幾個孩子不能馬上消化和接受,而我把歌曲以詠嘆調的形式唱出來,可以讓孩子們重新聽清楚旋律和歌詞。
5.最後,我引導孩子們用不同的形式唱歌和回憶,並對老師的表現進行反饋。這是加強孩子學習歌曲的壹種手段和方法。
6.在整個活動中,老師和孩子之間的表現是最好的。孩子們的表演把歌唱活動推向了高潮,孩子們激動得久久不願休息,讓我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大綱》指出:“能感受並喜歡生活中的美好,喜歡參加活動並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體驗,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開展藝術活動”。藝術領域的目標在這次活動中基本實現了。同時也提供自由表達的機會,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理解和想象,尊重孩子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受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達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使他們在大膽表達的過程中體驗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發展藝術活動的能力。
中班音樂教案3活動要求:
1.在音樂故事的背景下,讓孩子感受小提琴的音色和不同種類的音樂,並用各種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
2.激發孩子聽音樂的興趣。
活動準備:
壹套幻燈片(故事),各種音樂錄音,壹個大森林背景,壹個小松鼠頭飾。
活動過程
1.今天我們要去森林裏玩。讓我們跳舞吧!
(孩子們自由跳舞)
2.(小松鼠出現)
宋:孩子,妳真幸福。我也有高興的事要告訴妳!
:
首先,引入故事以引起興趣
(音樂開始)楊:什麽事?
宋:那妳坐下仔細聽。
(欣賞壹次故事,沒有幻燈片)
3.哇,真漂亮,妳不覺得嗎?
(小朋友隨口答)
4.妳知道用什麽來演奏如此美妙的音樂嗎?(小提琴)
5.原來小提琴可以奏出如此美妙的音樂。妳還想聽嗎?
(再次欣賞故事,附幻燈片)
6.妳認真聽了嗎?這裏到處都是音樂,我們壹起去找吧!走吧。(進行曲開始)
第二,欣賞和感受音樂
1,(老師和孩子聽到聲音後離開)
2.聽完這段音樂妳有什麽感受?
(兒童廣泛交談)
3.那我們就來學習看看吧!(兒童用肢體語言表達音樂)
4.妳知道有哪種音樂嗎?(三月)
是的,這是壹次遊行。很厲害。
5.(華爾茲音樂)
又有美妙的音樂從那裏傳來。去聽吧!
(孩子們喜歡華爾茲)
6.聽完這首曲子妳最想做什麽?
(兒童廣泛交談)
7.好吧,讓我們跳舞吧!(來自音樂,孩子用肢體語言表達音樂)
8.妳知道這是什麽音樂嗎?(華爾茲)
是的,像這樣聽起來像跳舞的曲子就是華爾茲。
這是什麽?(華爾茲)
我跳舞跳得太累了,我們休息壹下好嗎?
(孩子們休息,搖籃曲開始)
10,這段音樂和剛才的音樂有什麽不同?(兒童廣泛交談)
11,這樣安靜的音樂叫搖籃曲。
12,那我們來聽首搖籃曲休息壹下吧。(再次享受搖籃曲)
第三,推廣活動
1.剛才聽了這麽多好聽的音樂,妳最喜歡哪壹首?
(兒童廣泛交談)
2.告訴妳什麽,妳喜歡什麽樣的音樂,然後去那裏聽,玩。如果妳想表演,當然可以!
(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再次感受和表達)
材料:紙、筆、皺紋紙等。
初中音樂教案4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音樂的旋律和結構,在走路、轉身、追約翰的動作中學會玩音樂遊戲“赤腳約翰”。
2.能夠轉移已有的經驗,嘗試用動作創造各種鞋形來玩遊戲。
3.遊戲中,體驗約翰抓鞋時鞋子快速跑向鞋櫃的張力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錄音機和音樂,孩子們可以玩“現在幾點了,狼?”。
活動流程:
首先,老師通過用音樂解釋故事來幫助孩子理解音樂的結構。
老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壹首好聽的曲子。小約翰和小鞋將隨著音樂做遊戲。他們在玩什麽遊戲?讓我們壹起來聽。
1.劇情簡介:城裏的巷子裏有壹家“米格爺爺鞋店”,裏面擺滿了各種漂亮的小鞋子。小鞋們看到約翰光著腳走路,都覺得很有趣,就悄悄地從鞋櫃裏溜出來,輕輕地跟著約翰,模仿他走路的樣子。約翰走路的時候聽到了什麽,他回頭壹看,嚇得小鞋子立刻站不動了,擺出各種鞋子的姿勢。約翰繼續往前走,小鞋繼續向他學習。突然約翰轉身發現了小鞋,大喊“我要新鞋”,嚇得鞋子跑回鞋櫃。
2.明確規則,引導孩子通過討論。
老師:故事裏誰在和誰玩遊戲?他們在玩什麽遊戲?
第二,老師指導孩子學習基本的肢體動作,熟悉音樂結構。
1.老師示範手部動作,孩子們觀察它們。(音樂)老師:讓我們仔細看看。我的小手變成了壹只小鞋。小鞋做了哪些動作?
2.老師帶領孩子學習基本的模型動作。
第壹次-坐著。老師:孩子們講得很好。這次讓我們都做小鞋,跟著音樂壹起玩。
第二次-站立。老師:剛才,我們用小手走路。其實小鞋走路腳小。這次小鞋子在自家鞋櫃前玩遊戲。妳的椅子就是妳的鞋櫃。妳應該在做鞋子的時候保持靜止。。
第三次——孩子獨立做鞋。
老師:剛才,我們都是高跟鞋。妳想變成什麽樣的鞋子?這次請玩妳喜歡的鞋,擺鞋的時候記得停下來。
第三,老師引導孩子玩角色遊戲。
1.老師演示約翰的動作,孩子們觀察和學習。
老師:剛才大家都是小鞋。這壹次,我將是約翰,但妳仍然做小鞋。請仔細觀察約翰在妳改變鞋子形狀時做了什麽,以及約翰在妳聽的時候說了什麽!
2.老師當約翰,孩子當鞋子,嘗試角色扮演遊戲。
老師:這次小鞋真的要離開鞋櫃,和我的小約翰出去玩了。當我轉身時,小鞋會做什麽?小鞋什麽時候能跑回家?當約翰說完他所有的話,小鞋可以輕輕地快速地跑回鞋櫃。
3.老師引導個別孩子成為約翰,其他孩子成為鞋子。完成遊戲1-2次。
初中音樂教案5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三拍節奏,能用肢體動作表達音樂的節拍。
2.它能隨著音樂的節奏表現蝴蝶飛舞的優美動作。
3.能夠和同齡人壹起玩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重點和難點:初步感知三拍子的節奏,能夠在音樂的伴奏下在遊戲中與同伴配合。
活動準備:蝴蝶和花胸針。磁帶、錄音機。
活動流程:
壹、有節奏的入場激發孩子的活動興趣:
老師帶領孩子們伴隨著春天的音樂有節奏地入場。
老師:這是美麗的春天。讓我們壹起在草地上玩,好嗎?
第二,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自然和節拍;
1,放音樂給孩子欣賞。
老師:讓我們聽壹段優美的音樂。
2.問題:這段音樂聽起來怎麽樣?
孩子們都覺得這個音樂聽起來很美,那麽這個音樂是什麽時候的呢?再次享受音樂。個別兒童講述他們聽到的節拍。
4.試著用2或3拍來打音樂。
老師:有的孩子說是2拍,有的孩子說是3拍。2拍怎麽彈?如何打敗時間?我們來玩玩音樂,看看哪個更合適。
大多數孩子都聽說過是3次,那就壹起打音樂吧。老師帶領孩子們打著音樂的節拍。
6.老師:除了腿,我還能射哪裏?老師帶領孩子們用另壹種方式打拍子。
第三,跟著音樂的節奏學習蝶舞;
1,孩子們在音樂中自由起舞。
老師:這首曲子真美,吸引了所有的小蝴蝶。讓我們壹起來學習如何放飛小蝴蝶。
2.請邀請個別小朋友上臺表演。
老師:剛才老師看到某某小朋友可以隨著音樂的節奏飛起來。讓我們看壹看。
3.老師帶領孩子們跟著節奏跳舞。音樂還沒結束,老師就引導孩子們停下來擺姿勢。
老師:妳能跟著節奏飛嗎?
老師:我厭倦了飛行。停下來。老師來拍照了。哪只蝴蝶最漂亮?
4、幼兒再聽音樂跳舞,並在音樂結尾擺壹個造型。
老師:我們再找壹朵漂亮的花,看這次誰停得最漂亮。
中學課堂音樂第六課設計思路:最近我們班在開展“我們的身體”主題活動。為了讓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有更感性直觀的認識,我設計了音樂遊戲《觸摸》,旨在音樂遊戲的場景中增加孩子對身體各個關節和部位的認識,激發孩子對音樂和音樂遊戲的興趣,嘗試在孩子的歌唱和遊泳中豐富孩子新的遊戲和規則。
目標:
1.通過活動感受歌曲和遊戲的規則。
2.激發孩子聽音樂、玩遊戲的興趣,願意大膽嘗試。準備:第壹次教學學唱《觸摸》這首歌,兩張人體圖和數碼粘紙。
流程:
壹、節奏——狗健美操
二、復習《Hello Hello》這首歌,鼓勵孩子用好聽的聲音,愉快的心情去唱。通過輪流唱歌讓孩子們再復習壹遍歌曲。
三、復習歌曲《觸》糾正孩子唱歌的姿勢,鼓勵孩子用好聽的聲音唱歌。重復幾次
四、音樂遊戲《觸摸》
1,“這首歌不僅好聽,還能打遊戲。看老師怎麽做的?”(播放音樂)
2.重復孩子故事中的動作,再次完整的享受音樂遊戲。“請李老師再和我跳壹次,看看老師唱歌的時候做了什麽!”
3.“我們壹起跳。”(放音樂)先自己跳。掌握動作後,鼓勵孩子找旁邊的好朋友壹起跳。(1-2次)
5.找到並播放。
1,提出新的遊戲要求——“這壹次,請小朋友們仔細看老師怎麽玩遊戲,什麽時候找朋友?”
2.讓孩子觀察自己唱的是哪壹句,開始找朋友。(放音樂)然後讓孩子用不同的馬做遊戲。“我會先邀請五個孩子和我壹起玩遊戲,直到所有的孩子都開始壹起玩遊戲。
3.找壹個好朋友,看看妳還想在哪裏遇到妳的好朋友。聽音樂,玩,找。(播放音樂)
4.給孩子們找到的地方標上數字。(先做三遍,再做四遍)
5、播放音樂,集體依次跟著數字玩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