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必須承認我是知識焦慮人群中的壹員,我自然更關註知識服務的內容。我仔細回憶了從被壹門課程吸引到最終購買的全過程。經過梳理,發現整篇文章的安排確實設計巧妙。
第壹點:認真思考,做好寫作前的準備工作。
這個準備可以理解為壹個邏輯梳理。假設我的付費內容產品是幫助用戶提高硬技能,比如提高軟文寫作的強度和Excel技能,那麽我會結合自己產品的特點去匹配相應的用戶需求,那麽我可能會想什麽樣的人會看到我的文案?ta們學習的動力是什麽,作為工作的主要產出還是只是需要壹些了解?ta們看過其他品牌的類似在線課程嗎?最後我有足夠的理由買它們嗎?助教對我的講師了解的足夠多嗎,等等?類似的問題我們都需要認真深入的思考。有了這些問題的答案,才能更好地從用戶角度出發,讓文案爆發滿分。
第二點:寫好標題!寫標題!寫標題!
寫好標題是很多文案都熟悉的。不知道大家怎麽看。反正我壹聽說要寫標題改了,頓時癱在椅子上。
關於標題的重要性和寫標題的套路我就不贅述了。我在網上搜索可以找到很多寫標題的套路,反復練習就能寫好。不過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也研究了壹些網絡課程的標題,比如微信微信官方賬號的“三節課”的標題,比如“想轉行做產品的新人壹定不能錯過這門課”,或者“可憐的妳,怎麽會有壹個被千人稱贊的朋友圈”,或者“她是怎麽從壹個沒有話語權的新人做到年薪654.38+05萬的?”對人群的定位非常精準,無論是做產品的新人還是沒有話語權的新人,都精準到某壹類有特定需求的人群,以及題目中學習效果的展示。朋友圈千人贊,年薪漲了1.5萬,直接告訴妳學這門課的好處,不用擔心學了沒效果。
這樣的標題的好處是完整準確的傳達信息,直接呈現需要的人群和課程的學習效果,點擊進來的人基本可以確定為課程的目標用戶,還有其他因素,比如學習時間,課程價格等等,結合起來就可以實現信息的有效傳播。
第三點:學習《SCQA》的故事框架,給用戶展現壹個生動的故事。
很多公眾號會在推文中給用戶講故事。這裏我推薦壹個大多數人可能都知道的寫作方法,就是“SCQA”。《金塔原理》壹書中提到“SCQA”的建築概念,字母S對應場景,代表場景或情景;字母c對應沖突,代表這個場景的核心矛盾或沖突;字母q對應的是Question,意思是矛盾沖突引起的問題;字母a也是答案,問題的答案。
這是壹個經過反復驗證的故事結構。我舉個例子來分析壹下。去年,咪蒙在自己的微信官方賬號推出了“關於加薪的四個秘密,老板永遠不會告訴妳”等系列課程。她先是描寫了壹個職場環境,把職場人無望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成功調動了讀者內心的情緒,然後馬上拋出了這壹幕的沖突,告訴妳不要傻了。經驗寶貴,經驗不值錢;妳認為妳努力工作就能加薪嗎?放屁!老板認為妳的努力毫無價值!然後拋出問題,漲工資真的只能由老板或者高管決定嗎?最後,我會告訴妳答案。其實可以通過規劃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裏。
這個方法聽起來沒那麽難,但真正難的是,我需要為我的產品講壹個好的故事,而且必須是發生在用戶場景中的故事,讓用戶在看到故事的瞬間回到那個生活場景,所以在寫作的時候,要盡量把細節描述清楚,這樣才能激發用戶的情緒。
第四點:要麽做好產品,要麽做好信任背書。
很多成熟的付費知識內容本身就是信任的最好背書,比如黃有珍老師的“三課”,羅輯思維的“得到APP”,但是沒有這樣的明星光環加持,企業該怎麽辦?
我個人的經驗是這樣的,
紮紮實實做產品
花點時間背書。
做產品我真的沒有發言權。畢竟我不是產品經理,我已經完成了課程的深度設計。
我完全不懂,所以我們不妨做壹個假設,目前的課程產品很完善,沒有明顯的缺點,我們有足夠的信心拿到市場上推廣。
?有了這個前提,我們才能理直氣壯地為產品背書。
?首先,如果能和大咖掛鉤,就能和大咖掛鉤。如果能和明星公司掛鉤,可以大膽接觸。大部分知識付費用戶都渴望得到大老板的建議,潛意識裏覺得大老板的壹些建議可以解燃眉之急。所以,如果妳的產品能和大咖掛鉤,哪怕是壹毛錢的關系,也能體現在信任的背書上。
?如果真的無關,就不要生搬硬套,否則很容易砸了自己的招牌。市場營銷中有個概念叫“好的產品會自己說話”。沒有大咖的光環,我們可以給學生真實的學習反饋。不要小看用戶的評價。通常平實的語言和無包裝的內容可以增加可信度。
?第五點也是最後壹點:設計用戶的購買行為。
?小時候經常聽老人說“編筐都是關嘴”,意思是做壹件事,結局很重要。不知道大家看到“超級優惠,趕緊買”或者“買就是賺”這樣的促銷活動是什麽感受?個人認為,這樣的話不僅不會讓我決定購買,最終會讓我放棄消費決定。
?上面的組合拳打得這麽好,用戶已經決定買了。如果因為幾句話就不能完成交易,不是很可惜嗎?我認識很多做銷售的朋友,他們告訴我,如果妳想讓客戶完成購買,妳必須讓他們覺得物有所值。我覺得這個理論也可以用在這裏。比如我們在文案中經常用到的壹個招數就是做對比。比如同樣的59元,妳投入遊戲甚至買不到特別版的皮膚,但是在這裏妳可以聽五節課,得到壹個專門為妳打造的氣質提升方法。
?還有,制造壹種稀缺感也不是沒有道理,物以稀為貴。每個人都想擁有特權,尤其是在人人平等的環境下,我們可以做壹個只有50個用戶才能參與的課程。不管有多少人參與,我們都會選擇那麽多,並且實時更新進度,不斷制造壹種人員會爆滿的緊迫感,這樣就容易形成購買。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其實所謂的技巧和邏輯我相信很多人都懂,可能是我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沒有找到壹個可以喚起這些想法的點。希望我今天的內容能給妳啟發。當然,我還是要聲明,妳千萬不要誤會我是在說教或者傳授技巧。我的觀點和其他人壹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