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篇關於人類與氣候的約1500字的科普論文。
新年伊始,全球各地都出現了異常天氣,凸顯了全球變暖的嚴峻趨勢。南極上空的臭氧洞逐年擴大,北極熊無法冬眠,紐約冬季氣溫22攝氏度,海平面逐年上升,等等。科學家甚至預測,2010年很可能會超過1998年,成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壹年。那麽,是什麽導致了全球變暖呢?我們如何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全球變暖已經成為現實。二氧化碳可以讓陽光順利穿過大氣層,防止地表熱量散失。冰河時代末期,地球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只有180ppm,所以那個時代是冰凍的;此後,地球變暖,二氧化碳濃度增加到280ppm。但是在過去的壹個半世紀裏,它的濃度已經上升到380ppm,而且越來越高。有記錄的20個最熱年份中,19發生在1980之後。對全球變暖最敏感的是北極和南極,那裏的冰川和冰蓋在不斷融化。英國南極研究站最近發表的30年氣象數據研究報告顯示,南極地區的變暖速率是地球平均變暖速率的3倍。自2002年以來,南極冰川融化導致世界海平面每年上升約0.4毫米。北極的情況更糟。在過去的五年裏,格陵蘭冰川消融的速度已經翻了壹番。據估計,如果整個格陵蘭冰蓋融化,全球海洋表面將上升7米。如果整個南極冰蓋融化,那就更可怕了,屆時全球洋面將上升65米。“全球變暖”這個概念對於普通人來說可能有些模糊。然而,對於生活在北極圈附近的因紐特人來說,氣候變暖確實影響了他們的生活。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2月2日發布了全球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大綱。報告認為,在過去的50年裏,“很有可能”是人類活動導致了全球變暖。用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話說,“大概”是指可能性至少在90%以上。這是這個委員會第壹次用如此嚴肅的詞語來描述人類活動與氣候變暖之間的關系。然而,2001發布的上壹份全球氣候變化評估報告只使用了“可能”壹詞,意思是66%的可能性。根據報告摘要,自1750年以來,全球二氧化碳、甲烷和壹氧化二氮的含量壹直在以驚人的速度增加,已經遠遠超過工業革命前的水平。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是人類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而甲烷和壹氧化二氮的增加主要是人類農業生產活動造成的。中國氣象局副局長、國際對地觀測組織聯合主席鄭國光表示,公布的大綱綜合了世界各國科學家6年多的科研成果,比2001公布的第三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更具科學性,不確定性更小。以海平面上升預測為例,他說,在起草第三次評估報告時,科學界只有很少的實驗,而這次是基於11個國家使用14個氣候評估模型進行的58次實驗。此外,全球氣溫上升的預測範圍也明顯縮小,這表明科學界對氣候變化的科學認識有了很大提高。全球變暖帶來多重災難。近年來,科學家們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做了大量的研究。雖然現在還不能全面預測全球變暖會給地球帶來的各種變化,但人類對全球變暖的負面影響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壹是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全球變暖導致降水變化,全球水資源供需矛盾越來越明顯。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今年年初指出,如果地球平均氣溫上升4攝氏度,全球將有30多億人面臨缺水問題。第二,自然災害的威脅增加了。熱帶風暴和颶風的數量和強度可能會增加。第三,島國命運堪憂。地球兩極冰雪融化將導致海平面上升,許多島嶼將被淹沒,壹些島國可能不復存在,島嶼和沿海居民的生活將受到威脅。第四,夏季熱浪頻繁。據相關報道,如果全球平均氣溫上升3攝氏度,北美的熱浪數量將增加3至8倍,世界其他地區的情況與北美相似。第五,生物鏈被打亂了。由於氣候變化,許多動物開始向南方或北方遷徙,生物物種活動範圍的變化會導致遷入地和遷出地生物鏈的混亂,從而對農業、林業和漁業產生不利影響。第六,傳染病肆虐。由於全球變暖,許多通過昆蟲、食物和水傳播的傳染病將會擴大,並對貧困地區的人口產生重大影響。第七,經濟發展蒙上陰影。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全球重大氣象災害的數量是50年代的5倍,因此每年因其造成的經濟損失從60年代的40億美元飆升至90年代的290億美元。雖然全球變暖也可能對少數地區有利,但對其影響的綜合評估表明,全球變暖已經成為未來人類生活的巨大威脅。適應和減緩應該同時進行,面對人們提出的“減少二氧化碳可以減緩氣候變暖的趨勢,但同時又可以回到過去;國家氣候中心氣候變化室副主任徐瑩表示,目前,全球變暖對人類的影響是不可逆的。為了將來不增加這種影響,我們現在應該采取壹些措施。從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將在大氣中生存200年。即使我們現在減少二氧化碳或者根本不增加二氧化碳,它對我們的影響也會持續200年。同時,她表示,氣候變暖帶來的損失現在已經成為現實,如何在減緩影響的同時適應它,是我們需要面對的新問題。面對極端事件的頻繁發生,有必要建立壹些預警系統,如當前的天氣預報和沙塵暴預警系統。我們應該知道如何提前預防,以便將損失控制在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