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是用感光方法將原分色制版圖片上的圖形網點轉移到印版上。對於平版印刷,還需要使印版的圖形點具有親墨性,空白部分具有疏墨性。這種圖像轉移過程是平版印刷版。只有將原圖幹燥成印刷版,形成水墨圖文,再通過印刷轉移到紙上,才能完成圖文的復制。
印刷是制版和印刷之間的橋梁工藝。在分色制版的基礎上,要求不變形地轉移原圖的圖文。對於接下來的印刷,要求圖形部分的油墨親和力和空白部分的親水性要清晰,同時要能承受數萬次的壓印摩擦而不改變其油墨附著力和親水性。
但是,既然是中間轉移過程,必然會發生變化。為了保持其穩定不發生變化,需要在制版印刷工藝的整體標準數據中,對版材的感光性能、印刷操作過程、圖像轉印數據、對印刷的適應性等進行控制,以保證流暢良好的復制。
打印在整個復印過程中要經過兩次,壹次打樣,壹次打印。因此,印刷在整個復制過程中非常重要,其質量直接影響印刷品的質量和印刷效率。但是目前的印刷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比如打樣和印刷大多使用不同的版材,兩者之間的網點變化差別很大;打樣和印刷的網點擴大不壹致,需要通過印刷合理調整;打印質量本身就不穩定,導致返工多。因此,加強印刷過程的標準化和數據質量管理,穩定和優化印刷質量,是壹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原件的準備和檢查
根據生產指導書和工藝設計單,對要印刷的原稿進行全面檢查,版面中的圖片、圖形、文字、底紋等內容是否齊全,彩板數量是否齊全,各彩板空位是否準確,畫面方向是否正確,粘貼是否牢固。膠帶與圖形的距離應在7mm以上,否則會影響印版網點的牢固性。
版式的附屬內容,如跨規線、角線、中線、切割線,以及色標、控制條是否粘貼完整、準確。需要分多次曝光的遮蓋蒙版、臺紙蒙版及其對該套圖片和印刷品的定位、重復連續印刷品的版面編排等都要檢查是否正確。
然後檢查原始圖形是否幹凈,網點和圖形的黑度和實度是否符合印刷要求。對於不得不使用的劣質原稿,根據其網點的實際情況和密度,在打印時進行數據調整和補救。
印刷品的準備
明確生產指令和工藝設計安排,決定采用單幅印刷、拼版印刷、套圖印刷或連續印刷等印刷方式。根據印刷、裁剪、裝訂的工藝設計要求,確定排版的方式、順序和數量。
印刷單張圖片時,應由拼版或打印機準備壹張與圖片定位的封面蒙版(也叫落版),以便在圖片印刷後(或之前)進行二次曝光,將不必要的汙漬曝光在圖片外。
當需要手動復制(或倍增)打印原圖時,需要根據版面制作壹張十字線外露的底紋紙,使十字線在打印前外露,單張圖片壹張壹張地打印出來。並準備遮光材料保護暫時未曝光的部分。
在制作壹組圖片的副本時,處理方法與制作壹組圖片的副本基本相同。根據那套圖片的排版,整理者壹般會做壹套與圖片定位、與板材定位的桌紙,還會做壹個暴露圖片外汙漬的蒙版。
當使用連續打印機進行連續打印時,需要根據打印布局計算設計圖形的數量、形式位置和間距,以及圖片的縱橫移動順序和移動大小。以版面為基礎,在原圖外制作底紋框或粘貼底紋紅膠帶,將原圖按確切位置拼貼在曬版機架上。並做壹個遮陽棚,覆蓋整個版面。
根據生產指導書,確定印版、版材尺寸和口部尺寸。做好定位打孔(拼版、印刷、印刷最好使用統壹的定位系統),根據原稿和印刷版面的要求,按設計好的方式排列原稿,審核需要底紋的,準備好回光材料,壹切準備就緒後再開始印刷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