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養方是中醫養生防病的理論方法。強調人要以養為主,未雨綢繆,使體內各器官保持平衡協調,以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
七養法包括養心、肝、肺、胃、腎、脾、耳。養心: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心煩意亂,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養肝:保持冷靜,避免暴怒易怒,防止肝功能異常,影響健康。養肺:保持室內空氣清新,避免煙塵刺激,預防肺部感染和呼吸道疾病。養胃: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保持腸胃健康,預防消化系統疾病。
補腎需要保持適量的水分,避免過度勞累,防止腎功能異常,影響身體健康。補脾要保持適當的運動,避免暴飲暴食,防止脾臟功能異常,影響消化吸收。耳部護理:保持環境安靜,避免噪音刺激,防止聽力下降,影響生活質量。
七養方的提出為中醫養生防病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既強調人的飲食起居,又強調人的五臟六腑的保養協調,使人體達到平衡協調的狀態,從而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疾病。
《黃帝內經》蘇文的內容;
《黃帝內經蘇文》是壹部古代中醫經典,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被視為中醫理論的經典。本書以黃帝和齊波等名醫對話的形式寫成。全書24卷,分9大類,包括病理、臟腑、經絡、治療、服用保健等。涵蓋了中醫的方方面面,是中醫理論的基石和源頭。
《黃帝內經》中的蘇文主要論述了人體內的生理病理機制以及如何防治疾病。它強調人體內部的平衡與協調以及“天人合壹”的觀念,認為人與自然環境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同時還強調情緒、飲食、起居等方面對健康的影響,提出“未病先防”的理念,主張預防疾病,提高身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