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血液生理角度:獻血200毫升是什麽概念?人體血液總量約占體重的8%,壹般成年人血液總量為4000-5000毫升,而獻血200毫升只占血液總量的1/20-1/25;在臨床醫療實踐中,對於失血量在600 ml以下者,壹般不提倡輸血。可見,獻血200毫升絕對不會影響健康。
並不是人體所有的血液都參與血液循環。20-25%的血液儲存在脾、肝、肺和皮膚等“血庫”中。脾臟是人體最大的“血庫”,能儲存人體總血量的20%。當人體血液循環需要血液時,脾臟等會不斷釋放血液進入血管,參與血液循環。獻血200毫升不影響血液循環,怎麽會影響健康?人體內的血液成分非常活躍。每天大約有1/120個紅細胞(即20億個紅細胞)老化死亡。白細胞平均壽命約為7-14天,血小板壽命更短,約為7-9天。此外,人的骨髓具有強大的代償功能。在壹定條件下,骨髓的造血功能可提高到正常的6-8倍。壹個健康的人每天大約產生2000億個紅細胞和6543.8+020億個血小板,也就是每個健康成年人每年新增的血細胞相當於人體血細胞的總量。獻血200毫升後,人體很快得到補充,絕不會影響健康。
無償獻血者應該獲得哪些獎勵?
1.對無償獻血者發給獻血證書和獻血紀念章。
2.累計無償獻血1升、1.6升、2.0升者,分別授予無償獻血銅牌、銀牌、金牌,累計無償獻血3.4升者,授予無償獻血獎杯壹座。
3.不享受免費醫療和勞保醫療待遇的無償獻血者本人及其直系親屬(不符合獻血條件者),因傷病需要用血時,由供血單位提供免費用血卡,並捐獻與本人等量的血液或血液成分。將供血單位(醫院)的發票交采血單位(血站)報銷。
獻血者應該保護哪些權利?
所有無償獻血者都有受到表彰和獎勵的權利。
獻血者不受侮辱,有保護自己隱私的權利。
3.獻血者在參加獻血時,可享受免費體檢和化驗的特殊機會。
壹個健康的公民壹生能獻血多少?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規定,獻血年齡為18-55周歲,兩次獻血間隔時間為六個月以上,每次獻血量為200-400毫升。如果壹個符合獻血標準的健康人每半年獻血400毫升,那麽壹個人壹生可以獻血74次,累計獻血3萬毫升。
亞洲國家獻血情況比較
我國《獻血法》對上述項目的規定低於(或寬松於)發達國家甚至亞洲。
獻血年齡:我國規定18-55周歲(男女不限);香港特別行政區規定16以上的人只有年齡下限,沒有年齡上限。日本規定18-69歲;韓國規定16-65歲;臺灣省地區規定17-65歲。
壹次性獻血:我國規定壹次性獻血200毫升,最高400毫升;韓國是320-400ml;香港特區300-430ml;臺灣省250-500ml;尼泊爾250-500ml。
兩次獻血間隔:我國規定不少於六個月;而在日本、韓國、香港特區和臺灣省,則需要三個月。國外有報道,某獻血者壹年獻血10次,可見獻血並不危害健康。
獻血有很多好處。
大量科學研究證明,獻血有益健康。
可以預防和緩解高粘血癥。
科學家利用血液流變學和血液動力學研究了血液與獻血的關系,發現堅持長期適度獻血,特別是捐獻紅細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以明顯降低血液粘度,加快血流速度,增加腦血流量,從而緩解或防止高粘血癥,使人心情放松,頭腦清醒,精力充沛。
可以預防和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青島某專家對127名重復獻血者、87名高血壓患者和60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進行了血液流變學對比研究。結果表明,獻血者對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有積極作用。芬蘭的壹個研究小組調查了278名年齡在42-60歲的男性,獻血者五年後患冠心病的比例比不獻血者少86%。另壹項研究對獻血L-2次的1532人進行了隨訪。結果只有壹人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發生率為0.043%。同期未獻血的2306人中,有226人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率為9.8%,明顯高於獻血組。美國壹個心血管疾病研究小組的研究也表明,在三年內,獻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僅為非獻血者的1/2。
男性獻血可以降低癌癥的發病率。
體內鐵含量過低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和運動遲緩,過高則適得其反。《國際癌癥》曾報道,如果體內鐵含量超過正常值的10%,患癌概率就會增加,適當獻血可以預防癌癥。文章中還提到,女性在月經周期中因失血而失去壹定量的鐵,所以女性體內的鐵含量與癌癥沒有明顯的關系。
可以促進和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緒可以通過神經、體液和內分泌系統與大腦等組織器官溝通,使其處於良好的狀態,有利於人體免疫力的增強和抵抗力的提高。獻血是拯救生命的高尚品格。在幫助他人、善待他人的同時,也凈化了自己的精神,撫慰了自己的靈魂,豐富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以德行善實際上幫助了別人也幫助了自己,這是健康長壽的重要元素。
可以延長壽命
國外學者還對332名66歲以上的人(獻血者)和399名同年齡同性別的人(非獻血者)做了前瞻性對比研究。結果表明:
獻血組平均預期壽命為70.1歲,高於非獻血組(67.5歲)。
獻血組存活率為67%,高於非獻血組(40%)。
獻血組死亡率為33%,低於非獻血組(60%)。
公民如何參與獻血?
公民可以參加單位(包括街道、村、學校)組織的獻血;也可以到轄區獻血辦公室進行獻血登記,或到血站或流動采血車獻血。公民獻血前應進行體檢,如實填寫健康咨詢表。
獻血後如何保護針眼?
及時正確的針孔護理會減少或避免獻血後不良反應的發生。
1.獻血後用消毒棉球蓋住穿刺孔,用膠帶固定,用三指沿靜脈按壓針眼5分鐘。
2.檢查穿刺部位有無出血或出血。如果有出血,擡起手臂繼續按壓局部。
3.為了保護穿刺孔不受感染,4小時內不要從穿刺孔中取出敷料。
4.1-2天不要在針眼處沾水。
獻血前要做哪些準備?
如果您通過健康檢查並參加獻血,請在獻血前做好以下準備:
1.學習獻血知識,消除緊張情緒。
2.獻血前不要吃藥。如果服用阿司匹林會在三天內降低血小板的某些功能,那就不要在獻血前三天服用。
3.食物應該低脂肪。獻血的前壹天和當天,可以按照平時的習慣吃,但低脂為宜。
4.不要喝酒,尤其是烈性酒。
5.睡眠充足,不要做劇烈運動。
獻血後需要註意什麽?
1.保護靜脈穿刺部位:止血後穿刺部位未完全愈合。至少24小時不要泡在水裏,不要被不幹凈的東西汙染,也不要在這個部位摩擦。
2.個人活動要適度:獻血後當天請不要從事高空作業、高溫作業、駕駛車輛、體育競賽、通宵娛樂等活動。
3.不要過多補充營養:可以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豆制品、乳制品、新鮮的魚、蝦、肉、蛋。請不要暴飲暴食。
為什麽獻血檢測結果和醫院檢測結果不壹樣?
當我們組織市民參加無償獻血時,有些獻血檢測不合格的人在醫院檢測是正常的。所以,很多人問為什麽。
第壹,為了獻血者和用血者的健康,衛生部為采供血機制定的篩查獻血者的血液檢測標準,比醫院為患者制定的標準要嚴格得多。比如HBSAg采血機構的標準是≤1ng/ml陰性;而醫院的標準是≤5ng/ml陰性,也就是說,當HBSAg檢測結果≤1ng/ml-≤5ng/ml時,采血機構為陽性,醫院為陰性。
二、采供血機構在選擇試劑盒時,寧可使用容易出現假陽性檢測結果的試劑盒,多篩選獻血者,盡量不讓壹個真陽性的血液輸給受血者。
三、有些獻血者在采供血機構,壹項血液指標為不合格,即呈陽性,不壹定是血液傳染病合並肝炎。所以會出現獻血檢測呈陽性,到醫院檢測往往很正常的現象。
獻血後會貧血嗎?
只要按規定的時間間隔參加獻血,就不會引起貧血。因為獻血只是人體內可再生血液量的暫時減少,並不影響人體血液的正常再生功能,少量獻血很快就會恢復。貧血本身就是壹種疾病。對於貧血的人,獻血體檢的時候就會查出來。這樣的人不能參加獻血。獻血永遠不會導致貧血。相反,經常獻血會刺激造血器官,增強器官和造血功能,有利於人體白細胞的再生。
(1)體檢項目:
年齡:18-55歲。
體重:男≥50公斤,女≥45公斤。
血壓:12-20/8-12 Kapa(90-140/60-90 mmHg),脈壓:≥4Kpa(30mmHg)。
體溫正常。
(2)血液檢驗項目:
血型:ABO血型。
血液比重:男性≥1.025,女性≥1.050。
血清蛋白含量≥ 60g/L
谷丙轉氨酶≤25單位。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陰性。
丙型肝炎病毒抗體(HCV)陰性。
HIV抗體(HIV)陰性。
梅毒測試呈陰性。
血漿捐獻者必讀。
給健康人輸血漿是治病救人的高尚作風。為保護供血漿者的健康和供血漿者的質量,國家制定了國家標準、技術規範和管理規定。對血漿捐獻者有嚴格的規定。為使廣大供血漿者了解《供血漿者條例》,現予以宣傳,敬請理解,謝謝合作。
供血漿者攜帶身份證到所居住地區(縣)的單采血漿站。體檢、檢測合格後,拍兩張壹寸半身照片領取《捐獻血漿證》,嚴格要求壹人領證。每次用供血漿證辦理供血漿手續,每次供血漿都要體檢。任何冒名頂替者壹經發現都將受到懲罰。
獻血者只能在戶口所在地(縣)的單采血漿站供應血漿。不準離開本地區(縣)
異地供血漿,異地供血漿是違反國家規定的,是違法行為。壹旦查出,單采血漿站和單采血漿者將受到處罰。
國家規定兩周供應壹次血漿,兩周以內不供應血漿,單采站嚴格按照規定執行。為了自己的健康,供血漿者也必須遵守每兩周供應壹次血漿的原則。
供血漿者直接在單采血漿站辦理供血漿手續,不需要中介組織管理,也不能從中獲得任何費用。這是違法的“血霸”行為,國家明文規定要打擊取締。
中國公民參加獻血有什麽年齡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規定:“國家鼓勵18-55周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國際上對獻血年齡有不同的規定,我國各省市的規定也有壹些差異。《獻血法》的規定是基於中國公民的身體素質和滿足用血需要。我國完全行為能力法人的年齡限制是18歲。無償獻血是公民的自願行為,需要由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人決定。《獻血法》規定18周歲為無償獻血的最低年齡,與我國其他法律壹致。考慮到中國公民的身體狀況和各地的做法,法律規定55歲為無償獻血的終止年齡。但是法律規定的終止獻血年齡只是法律上的壹個籠統規定,並不是說超過終止年齡就不允許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