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祥,男,中國當代書法家、作家、收藏家、鑒定家,1940年6月出生,河北阜寧縣人。1964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畢業後直接分配到中共中央機關中央辦公廳,在中南海“後樓”為毛主席管理圖書。時任中辦副主任的田家英,愛叫“毛主席極書生氣”,後來又叫“石矛極書生氣”。
“石矛絕頂”——毛主席的圖書管理員、著名學者、書法家王文祥先生。世界書畫藝術家聯合會主席、世界書畫藝術家聯合會主席、世界漢詩協會顧問、國際收藏家聯合會主席、中國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收藏家協會創始常務副會長、秘書長兼法人代表、亞洲珠寶聯合會副會長、中國寶玉石協會顧問、中國書法家網顧問、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中國農民書畫研究會會長,北京市東城區文聯藝術顧問,徐悲鴻文化藝術大學校長。
中文名:王文祥。
別名:石頭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河北秦皇島
出生日期:1940 10月
職業:書法家、作家、收藏家、鑒定家。
畢業學校: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
信仰:* *唯物主義
主要成果:編撰圖書3000多萬字。
代表作:《王文祥十壹書中的毛澤東詩,壹個石矛絕頂》
人物體驗
當代中國書法家、作家、收藏家、文物鑒定家,“中國藝術大師”、“書法大師”王文祥先生,河北秦皇島撫寧縣人,1940年6月出生。1964畢業於天津南開大學中文系,被分配到中共中央辦公廳* * *在中南海後樓為毛澤東主席管理圖書,經常抄寫壹些詩詞和手稿送毛主席審閱。我經常陪田家英去東琉璃廠街和西琉璃廠街買書。時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毛主席秘書的田家英,愛被人稱為“毛主席極書生氣”,後被人稱為“石矛極書生氣”。
從1979到1985,王文祥先生先後在人民大會堂和國家進出口管理局工作。1986至1988在中央統戰部工作,1988至1999任中央統戰部中文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編輯。
經驗
毛主席涉及的題材很廣,古今中外都有。所以,所有的書都要盡量多準備。王文祥每天的工作是購買新書或從北京圖書館借書,並將其分類放在書架上。如1964年底,毛主席要看書法方面的書,田家英指示王文祥等在後樓的同誌收集許多書法方面的書,送給毛主席看。
田家英同誌當時是毛主席的秘書,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經常來後樓的圖書館借書看書。田導演和他親自挑選的越走越近。
田家英負責編輯《毛澤東選集》,編輯部設在上海。他經常往返於北京和上海之間。每當田去上海或從上海回來,他經常叫“小王”來接他。的畢業論文《文學作品中塑造新英雄的意義》,在田主任的幫助下修改後送到《大公報》發表。
親自將《毛選》五卷校樣交給的頂頭上司何,並解釋說:“小王文筆不錯。五冊第壹第二學校讓小王來學校,讓年輕人鍛煉身體!”
王文祥驚喜地收到校樣稿,連挑燈夜戰十幾次,把五卷本的《毛選》校樣稿交給了領導。從此,王文祥和這位偉大領袖和田主任的關系變得更加密切。
田家英是壹位才華橫溢的年輕歷史學家。他想寫壹部清朝通史。他看中了王文祥的勤奮和壹手好字,請王文祥幫忙收集管理信息。每個星期天,他們經常去東西琉璃廠給主席選壹些書,還有壹些寫清朝通史的資料。琉璃廠的人都知道田家英,卻不知道經常和田家英壹起來的王文祥,於是人們就問:“田主任,這位年輕的同誌是誰?”田家英操著四川口音說,“毛主席的小書童”“主席的書童”。從那以後,“石矛書童”這個綽號就在中南海的壹些人中間傳開了。
王文祥經常去田家英的辦公室看毛主席的手書,王文祥問田家英怎麽學習,怎麽讀《資本論》,怎麽調查研究。田家英耐心地壹壹回答了“小王”的問題。田家英不僅是壹位偉大的領袖,而且是壹位偉大的學者。我對小王的勤奮好學並不反感,反而有了更密切的關系。壹天,在交談中,田家英問小王是否習慣中南海。小王說:“我已經很習慣了。我夢想見到毛主席。請帶我去見毛主席。”。田家英假裝生氣,說,“小王,妳急什麽?以後機會多著呢!”由於壹直纏著田主任要見主席,有壹天說:“小王,妳去東西琉璃廠買些書法碑帖,等主席從外地回來再交給他。”小王壹聽,知道是田主任出的主意,讓他去見董事長。小王跑遍了北京的書店,買了壹大堆書法拓片,送給了田家英。田知道了小王的來意,聯系了董事長辦公室。田帶著小王和壹些手書來到董事長辦公室。壹進門,田家英就提高嗓門說:“主席,妳要的石碑都找到了。我給妳請壹個小男孩,南開大學的才子。”主席坐在沙發上看書,陷入沈思。煙盤上的雪茄點著了沒抽,壹縷細細的煙在燃燒。看到田家英帶了壹個年輕人進來,他俯下身子,慈祥地看著王文祥,伸出手,握住王文祥的手,帶著濃重的湖南口音說:“妳叫什麽名字?”王興奮地回答說:“我叫。”主席壹邊用手劃著,壹邊說:“三橫王?”“文化文本?”“吉祥吉祥?”王文祥連連說“是”,雙手顫抖著。主席看著他,開玩笑地說:“妳的名字很好,搞文化壹定很幸運。”田家英和王文祥都笑了。田家英接著說:“小王的書法很好。”主席看著王文祥說:“妳的書法是壹種風格研究嗎?劉體?還是什麽身體?”王文祥回答說:“我什麽都學,尤其是妳老人家的書法。”。主席說:“不要學我,是歪的,要學大家。從楷書學習開始,先寫規矩再寫其他體式。”大約幾分鐘後,寒暄過後,導演田家英和王文祥放下平板分機,走出董事長辦公室。
走出董事長辦公室,小王再也控制不住,淚流滿面。田家英假裝生氣,寬慰地勸道:“好吧,好吧!小王,妳對主席單純的階級感情很好,但這還不夠。妳們也要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主席著作,把感性升華為理性。那才是毛主席真正的好兵。”
王文祥永遠不會忘記這次會議。現在王老回憶起“小王”的這段經歷總是激動不已。他說,“石矛是我動蕩時期的錨,是我穩定時期的指南針”。
毛主席的另壹位偉大的秘書胡喬木同誌非常關心毛主席的藏書。他曾用自己的稿費5萬元作為後樓購書的資金。他在全國各地出差,總是想著給毛主席買幾本書。幾本在世界名畫和市場上買不到的珍本,是喬木同誌自費購買,空運到後樓的。喬木同誌還親自指導如何給小王的書分類,和小王壹起,每人捧著壹本書,放在書架上。喬牧同誌日常工作很忙。星期天,“小王”和胡喬木同誌是中南海最先起床的兩個人。他們不打擾別人。他們在圖書館相遇。有時“小王”來晚壹步,看到喬牧同誌在那裏靜靜地看書(後樓特意給了喬同誌圖書館的鑰匙)。他們見面後,就在室內查書。有哪些書,哪些書不見了?喬木同誌讓小王把要購買的書籍列壹個清單,以備出差時隨時隨地買書。
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王文祥被扣上了“XX的心腹”和“XX的傀儡”的帽子。經過三年的批判,他在五七學校工作了十年。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沒有離開書法。沒有毛筆和宣紙,他就在身上寫字,用手在地上畫畫。他和照看他的人“演”了“三叉”戲。人來了就寫“查”,人走了就寫硬筆書法。他把寫檢當成練字的絕佳機會。書法是他稀釋苦難的稀釋劑。他的精神在書法的王國裏自由而快樂地遊蕩。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致信中共中央,撰寫了《我的辦公室裏有多少冤案》、《我的辦公室裏的五七派是如何迫害退休革命幹部的》等文章,要求為楊、等領導同誌平反昭雪。這壹舉動受到黨中央的重視,楊稱贊他:“妳是中南海的學者,可以寫文章。妳們的文章為清算“四人幫”的罪行提供了炮彈,妳們為黨作出了貢獻!”
1991年,王文祥和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籌劃成立“中國收藏家協會”。1996年3月,中國收藏家協會在人民大會堂正式成立,並長期擔任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法定代表人,為我國收藏事業做出貢獻。
王文祥先生也是壹位偉大的收藏家和鑒定家。他的收藏主要有名人畫、奇石、觀賞石、工具書等。
2000年,王文祥退休後,書法成了生活中的第壹享受。
成就
利用古澤繼承過去,開拓現在。
談到中國文化,王老說: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壹,有別於其他文明古國的文字。比如公元前3000年劉亮流域的蘇美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神聖文字,中美洲的古瑪雅文字,這些都早已消失。只有中國的漢字保持了精彩的青春。
三千多年來,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中國書法經歷了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春秋石鼓文、秦代小篆、漢代隸書、曹彰、曹金。書法是文化的載體。這13種書法承載了千百年來豐富的文化內涵,見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
王文祥先生憑借對毛澤東詩詞的獨特理解和深厚的書法功底,實現了45年前對毛主席的承諾:“我什麽都會寫,最喜歡您老人家的詩詞書法。”於是,40多年的積累,4年多的專業寫作,王文祥每天工作15、6個小時,終於完成了書法巨著《石矛極讀王文祥13體書毛澤東詩》,這是壹本集13體書法、書法史、書法理論於壹體的書。這是古今書法史上的壹個創舉。填補了中國書法史上壹人寫13種書法風格,每種風格都非常精通的空白;它填補了甲骨文、金文、曹彰、小篆寫毛澤東詩歌67首的空白。大型系列書法代表作《石矛絕頂王文祥13體書法毛澤東詩詞》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
書法巨著系列有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漢簡、曹彰、草書、行草、舒航、渭北、楷書、手金書法、毛體書法等13種書法風格,每種風格寫毛主席詩詞67首,13卷。大型系列書法代表作《石矛極王文祥13式書法毛澤東詩》,風格蒼勁清新,大氣磅礴,各有規範,壹掃當前低迷的書法風格,為書法界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樣本。
拿著壹本《甲骨文與詩》的樣本,感覺王先生的甲骨文錯落有致,左右搖擺,歪歪斜斜,古樸、莊重、典雅;開創了甲骨文大規模書寫詩文的新篇章,將甲骨文書法藝術提升到了壹個新的藝術境界!到目前為止,出土甲骨文20多萬件,專家破譯的不到2000字。用這些詞很難寫出毛澤東的67首詩。而書法家王文祥創造性地運用甲骨文的六種造字方法,即所謂“六書”,用甲骨文的偏旁部首和部首拼成,並在查閱大量資料後,形成了壹些新詞,並個別借用了同時期的金文,成功地寫出了毛澤東的詩67首。這是繼甲骨文書法大師羅振玉、董作斌、郭沫若之後,漢字甲骨文書法的新篇章。
談及文化創新,王老說:書法文化對培養人的道德情操和智力具有重要作用。黨的十七大號召我們掀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高潮,讓我們古老的書法文化在改革創新的時代煥發新的生機。我們要古為今用,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新高潮服務。這就是文化創新。
王文祥先生的“草書”用筆充滿龍蛇,線條淩厲暴戾,氣象萬千;“曹彰”二字獨立,圓轉如印,點如官;《篆書》取長而豎之勢,清麗修長,令人舒緩;“渭北”筆畫沈穩、勻稱、流暢;“瘦金身”,獨特,鐵銀鉤,蒼勁有力;《甲骨文》古樸典雅,莊嚴肅穆。13種書都是規範精煉的。王文祥努力學習毛主席雄偉的書法,浪漫豪邁的精神,結合改革開放的精神和個人興趣,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面貌。他的書法作品剛柔並濟,端莊流暢,嚴肅別致,盡顯大家風範。
國學大師、原北京大學副校長季羨林先生生前為《石矛王文祥13體式毛澤東詩詞》壹書作序,給予高度評價:“王文祥教授把殷商三千多年的書法整理成十三種體式,各種體式都很準確,實在難能可貴,在中國書法史上尚屬首次。”
季羨林先生在序言中還指出:“王文祥先生把書法幾千年的歷史概括為十三體書法的起源,把書法理論作為中國和書法理論的指南,即書法要達到四美:線條美、文字美、筆墨美、規矩美。幾千年的書法,我從書法實踐、書法史、書法理論等方面做了壹個總結。可以說是學古澤,承前啟後。”
書卷氣十足的石矛王文祥《13體毛主席詩詞》大型系列書法作品,是中國文化界的壹件盛事!書法界第壹次有人用13字體寫!在中國古今書法史上尚屬首次,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了輝煌的壹頁!為了弘揚中國千年書法文化,拓展書法之道,重新樹立書法新風,全面正確地繼承和發揚中國書法傳統,意義重大!
用書法傳播美德
王文祥:“線條之美”,書法是線條的藝術,線條要剛柔並濟,就像壹把出鞘的劍,快而準;像美女跳舞壹樣柔軟,可以隨意收起。而“結字之美”,就是要處理好書法中字與字、主與次、對立與和諧、虛與實的關系,最大限度地發揮字的魅力,表現書法的魅力。“墨色之美”,書法是壹門表現生命的節奏和律動的藝術,講究筋骨豐滿、血肉豐滿之美。而字的血肉就是紙上的水墨,水墨可以調和,從而達到剛勁有力,血肉相連。“構圖美”指的是平衡、重復、節奏、對稱四個原則。
王文祥為毛主席寫了13種風格的67首詩,此外還有12種風格的1000字,11種風格寫了壹系列百家姓,20首唐詩,20首宋詞和中國美德之歌。
兩岸交流——濃濃的中國情懷
2012八月的臺灣省,山川秀美,壹片綠色。雖然中午烈日炎炎,但早晚已經是壹片金黃。
文化藝術大學校長徐悲鴻、中國著名書法家王文祥壹行八人,應海峽兩岸和平發展基金會邀請,在西臺進行訪問交流。
王文祥向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贈送“中國龍”、“胡艾蓮說”等書法作品。
在臺北國父紀念館舉行了壹場難忘的海峽兩岸藝術家交流友誼和才藝的聚會。臺灣省畫圈以書法家張炳煌為號召,有臺灣省山水藝術學會理事長周成、中華民國書法學會理事長顏建中,以及陳紅棉、林淑女、李振成等名家。王文祥向紀念館捐贈了書法作品《中國龍》和《愛蓮》。並當場即興寫下祝福、長壽、健康、平安四個大字。f:兩岸友誼真,福報比東海深;長壽:兩岸兄弟情,長壽比泰山還松;康:中國龍飛,子孫頌安康;寧:海峽是吉祥的,人民享有和平。臺灣風景學會理事長、著名畫家周成現場即興創作,以“愛情畫卷”為主題,描繪了壹幅山石畫卷。在崎嶇的巖石上,幾棵美麗的竹子和枝繁葉茂的樹枝給人壹種美感。臺灣媒體《旺報》著名記者李女士走訪了兩岸多位藝術家。第二天以“兩岸書畫交流,名家雲集推國粹”為題,副標題是“陸上壹流畫師,把他的錢捐給國父紀念館”,並配以兩岸畫師以“中國龍”為中心拍攝的照片,給予熱情報道。
臺灣省書法家張炳煌表示,書法不再是必修課,現在正爭取在2013之後重新列為初、中學必修課。他強調:“臺灣省既然是中華文化的試點,怎麽能拋棄書法呢?”
主要作品
王文祥是當代中國文化巨人,書法大師,收藏家,文物鑒賞家,出版了3200萬字的學者。
他的簡歷被收入:《中國歷代書法家辭典》、《世界文化名人辭海》、《中國專家辭典》、《世界名人錄》、《世界優秀專家名人錄》、《中國魂中國傑出領袖盛典》。
王文祥曾任中央統戰部中文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王老著述豐富,主要著作有《經濟特區》、《對外承包工程勞務合作》、《中國經濟特區與沿海十四個開放城市》、《中國名品趣聞筆記》、《臺灣省手冊》、《港澳手冊》、《沿海開放城市與經濟特區手冊》、《港澳百科全書》、《書畫源流》等。合編:《當代書法家毛澤東和老壹輩革命家詩集》、《中國公司法律書》、《中國少數民族詞典》等。,約3200萬字。在擔任中國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期間,他主編了200多部關於統戰、黨派、民族、宗教的書籍,上千萬字。主編的多種專著和圖書獲得圖書質量獎。
2006年被美國國際商業協會授予“中美文化魅力畫家”稱號。2007年被文化部評為六位“中國藝術家”之壹,被中國文聯評為六位“第壹代書法大師”之壹。2008年被和諧中國奧運會組委會授予書法金獎。2009年被聯合國藝術家聯合會授予“世界傑出藝術家”稱號。
他的書法代表作《王文祥13毛澤東詩》是用13種書法風格寫成的,每種風格寫了67首毛澤東的詩,是中國古今書法史上的奇跡。特別是他用甲骨文、金文、小篆、曹彰寫了毛澤東的詩67首,對甲骨文研究和發展甲骨文、金文、小篆、曹彰書法具有開拓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