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討論了五臟之後,提出了“春夏秋冬有陰陽四季是正常的,病從過度使用開始”的觀點。它的壹般含義是指自然界春夏秋冬的交替,四季的陰陽變化有其自身的規律性,而身心過度使用超過限度,就會損傷正氣,進而不適應這個規律而生病。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這壹觀點其實具有普遍意義,即無論內傷還是外感疾病,其發病均“始於過度使用”,這對養生防病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為此,作者對人體的“過度使用”現象進行了梳理、分析和總結。具體內容如下,僅供參考和討論。
“二手”機器
中醫的發病概念特別強調正氣在發病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如《黃帝內經·蘇文針灸理論》提出的“正氣存內,邪不可為”,以及《黃帝內經·蘇文熱病論》提出的“邪合則氣必虛”。這說明正氣是疾病的根本,邪不勝正是疾病的基本病機。
正氣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過度使用”,然後通過損傷或衰減發生。主要形式如下:
損壞。生活中的不當行為,可直接對人體造成實質性的損害,如:舉重若輕、運動過度、直接損傷筋骨、因醉酒飽腹直接損傷脾胃、因發怒暈厥或血絡損傷、因寒冷凍傷、因過熱中暑、因藥物過量中毒等。當然,由於程度不同,這些不當行為也會逐漸損傷臟腑。
消費。“過度使用”會消耗維持生命活動的氣血陰陽,造成“透支”,進而失去平衡,形成疾病。比如工作過度,或者出汗過多,或者排泄過多,就會耗氣耗陰;吃多了著涼,或者少感冒著涼穿衣,會散陽;想多了,就會消耗傷心之血,導致心性和脾氣的喪失,從而導致納花的紊亂。
擾亂人體的各種生命活動都是由五臟主導的,同時也能對五臟產生影響。比如三餐的紊亂,饑飽的無常,往往會導致同化的紊亂;當晨昏顛倒時,容易造成陰陽失調;
情誌不慎或冷暖不當,均可導致氣機失調,即在《黃帝內經》中,蘇文的賜痛學說,提出“怒則氣滯,喜則氣滯,悲則氣郁,恐則氣亂,倦則耗氣,思則氣滯”。
阻止。人體的氣血處於生生不息的狀態,氣為血帥,行氣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憤怒、思考、悲傷等。,會造成血瘀、氣滯、血瘀,久而久之,還會上癮。
“過度使用”的危害
壹般來說,人類生命的各種功能活動,雖然個體之間存在差異,但都會有壹個相應的、近似的“度”。如果活動量超過極限,就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生肌總錄》列舉了七傷(即飽腹傷脾、怒傷肝、重舉、久坐濕地傷腎、冷飲傷肺、憂慮傷悲、風雨傷形、大恐傷誌),都是“過勞”的常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