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末以來,中國不斷受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國運衰弱。同時,現代醫學(西醫)的湧入嚴重沖擊了中醫的發展。國內很多人提倡醫學現代化,傳統中醫受到了很大的挑戰。人們開始用西醫體系的思維模式來審視它,中醫陷入存廢之爭。同屬於中國醫療體系的日本中醫和韓國醫學也是如此。自2003年非典以來,古典中醫開始出現復蘇跡象。
在文革時期,中醫作為“古為今用”的醫學範例,得到了中國* * *產黨政策的支持和發展。現代中醫仍然是中國常用的治療疾病的方法之壹。
在國際上,針灸引起了醫學界的極大興趣。世界衛生組織稱,針灸已被證明對緩解術後疼痛、孕期惡心、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牙痛等有效,且副作用很低。然而,對於慢性疼痛、背痛和頭痛,數據是模糊的或有爭議的。[7]。世衛組織認為,許多針灸和壹些草藥的有效性已得到科學雙盲研究的有力支持,但其他傳統療法仍需進壹步研究,尚未研究的傳統療法的安全性和危險性不容忽視[8]。2002年5月26日,世衛組織公布了“2002-2005年全球傳統醫學研究戰略”,邀請全球180多個國家將替代醫學納入其醫療政策。